母乳喂养对妈妈宝宝都好

孕育了新的生命,如何进行喂养?毫无疑问,第一选择是母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于出生后头几个月的婴儿,母乳能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份,不仅如此,母乳的质与量还能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的营养要求。宝宝:提高抵抗力

专家介绍,母乳含蛋白较多,并含有多种免疫成份,可保护新生儿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免受感染,是无价的营养品。首先,母乳蛋白质约2/3为白蛋白,脂肪球小,有较多的脂肪酶,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其次,母乳的乳糖含量高,有益于大脑发育。再次,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乳中矿物质含量较牛乳少,不会使婴儿肾溶质负荷过度,并且其中铁、锌等的生物利用率高。而且,母乳在婴儿肠道内能产生促进双歧乳酸杆菌生长因子,有利于杀灭肠道致病菌。

妈妈:“瘦身”立竿见影

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身材,但是专家的观点却相反:及时充分的母乳喂养,反而可以缓解乳房的充盈状态;婴儿的吸吮会不断刺激母亲乳房内分泌乳汁的乳腺组织,从而促进女性乳房丰满,使瘦弱女子体态相对丰满。此外,哺乳使母亲变得善良慈祥,这些都能增加女性的魅力。

另外,喂奶其实也是一个大量消耗的过程,可以起到“瘦身”的作用,孕妇在生产前体内会存积约36000卡的热量,产后若不哺乳,热量就不能散发出去,更容易发胖。另外,宝宝吃母乳还有利于增进宝宝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相关链接

母乳喂养张弛有道

一般在正常分娩半小时后即可进行哺乳,这样可以刺激乳房早分泌提高泌乳量,延长哺乳时间;也有利于产妇子宫收缩,稳定情绪。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规定,0~6月龄婴儿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最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两岁;4到6个月龄以前,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妈妈们如果要保持奶水充足,有些注意事项不得不了解。首先,新生儿大约在出生后的12至15天就产生条件反射,此时应开始训练婴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婴儿一天中要干些什么,几时喂奶、几时活动、几时大小便、几时就寝等等,都应逐渐训练有序。

其次,要注意母亲的营养全面。母亲饮食丰富是提高母乳质量的重要条件,荤的要吃,蔬菜水果也要吃。不宜吃过咸、辣和过干的食品,要干稀搭配,切忌偏食。情绪不好,爱生气,会使奶量减少。母亲要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精神紧张,休息好,睡眠好,使精力充沛,情绪愉快。当感到奶量不足时,也要坚持哺喂,不要焦虑。

母乳喂养对妈妈对宝宝好处多多

你会坚持给宝宝母乳喂养吗?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很多年轻的妈妈生完孩子就去繁忙的工作了,对此宝宝母乳喂养方面会比较缺乏,但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母乳喂养至关重要。母乳喂养好处多多!你知道有哪些好处吗?或许你看了下面小编列的点后你就会坚持母乳喂养了!

母乳喂养的强大好处

“在任何阶段,再好的奶粉都无法赶超母乳,二者是两条永远的平行线,不可能有交叉点。”苏宜香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第一,母乳是“一对一”的,妈妈能给自己的宝宝最合适的营养,母乳的成分能与宝宝的生长配合得十分精准;第二,母乳中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会发生变化,随时适应宝宝的营养需求变化;第三,母乳的营养配比更合理。

综合国内外研究,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以下好处:

不易感染。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保健学系主任汪之顼说,对比研究发现,0~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与其他喂养方式的宝宝相比,腹泻、肺炎等感染风险更低,死亡风险也更低。

减少过敏。汪之顼说,1966~2001年,至少有56项针对母乳喂养与过敏的研究获得明确结论,母乳喂养对过敏性疾病有保护作用。

预防肥胖。分析28项相关研究后发现,与配方奶相比,母乳喂养可降低15%未来发生肥胖的风险,这可能与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有关。

更聪明。英国国王学院泰瑞·默菲特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奶粉喂养的孩子相比,经母乳喂养的孩子智商得分平均高6~7分。

更抗压、少抑郁。瑞典和英国的专家发现,经母乳喂养长大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强。德国一项新研究还发现,儿时母乳喂养的孩子,成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早期的母子身体接触能给孩子安全感,更能促进母子感情。

此外,母乳喂养对妈妈也十分有益,比如有利于加速子宫收缩,加快恶露排出,身材恢复得也更快;可降低患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预防骨质疏松症;减小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降低高血压风险等等。

母乳喂养对妈妈和宝宝的好处

随着大众对母乳喂养的极力提倡,大家也渐渐的明白了母乳喂养确实有众多的好处,那么,母乳喂养到底有哪些好处?对妈妈和宝宝来说,这些好处都有哪些呢?本文就来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

随着大众对母乳喂养的极力提倡,大家也渐渐的明白了母乳喂养确实有众多的好处,那么,母乳喂养到底有哪些好处?对妈妈和宝宝来说,这些好处都有哪些呢?本文就来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母乳喂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母亲享受到为人母的满足,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心,有安全感,利于母婴间感情交流。

哺乳的期间,排卵会暂停,也可以达到自然避孕的效果,有助于推迟再一次妊娠。

研究指出,哺育母乳可以减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保护母亲健康。

哺育母乳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帮助子宫收缩到以前大小,减少阴道出血,预防贫血。

不会影响母亲身材,母乳喂养可有效地消耗怀孕时累积的脂肪,可促进身材的恢复,并避免产后的肥胖。哺乳期佩带合适的纯棉胸罩可使乳房丰满,避免乳房下垂。

母乳喂养的母亲富有成就感,更自信,尤其对子女的教育等事务更有信心。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

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可被婴儿机体有效利用。对婴儿来说,母乳的各种营养不但配得刚刚好,由于婴儿的肠胃消化及肾脏排泄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无法承受过量的蛋白质与矿物质。母乳中的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虽不如牛乳,却能调和成利于吸收的比例,使婴儿的营养吸收得到,却不会增加消化及排泄的负担。母乳中也有良好的脂肪酸比例,不但容易吸收,也含有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供给婴儿正常的发育。

12

专家:好妈妈都会用母乳喂养宝宝

   了解乳房的结构及其如何产生乳汁有助于了解母乳喂养的过程

  首先, 来了解一下乳房的结构

  乳房包括一部分腺体组织及一部分结缔组织和脂肪。腺体组织制造的乳汁沿着导管到达乳头。在到达乳头前,导管变宽,形成乳窦储蓄乳汁。大约有10~20 个细的导管使乳汁可以从乳窦通过乳头前端流到外面。乳头有许多感觉神经,非常敏感,宝宝吸吮乳房时对这些神经的刺激,是乳汁产生的关键。正常乳头为圆柱状,凸出在乳房表面,乳头表皮不平,有小结节。围绕着乳头,有一圈黑色的皮肤叫乳晕。在乳晕上能看到小的肿胀,它们是生产油性液体的腺体。这种腺体的优势是使乳头皮肤保持柔软及良好的状态。在乳晕下面是乳窦。

  乳汁是这样产生的

  在妊娠期间,激素的改变使腺体组织产生乳汁。在分娩后,在大脑皮层的垂体前叶产生一种激素叫催乳激素,催乳激素使乳房的腺体细胞分泌乳汁。每次当宝宝吸吮乳房时,就会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将信息带到垂体前叶,在此产生催乳激素。催乳激素随血液进入到乳房,使其分泌乳汁。

  整个孕期, 乳房已经为乳汁的产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自受精卵着床的那一刻起,伴随着体内荷尔蒙的改变,乳房也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乳腺组织增加、脂肪贮备增加等等,这些变化都是在为哺乳做准备。

  从受精的那一刻开始, 乳房就开始发生变化

  每个月的排卵期,女性血液中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就会升高,它们促使并帮助子宫成为一个柔软的、像海绵一样的准备孕育的温床。如果这个月受孕了,雌性激素和孕激素还会作用到制造乳汁的组织,使乳房感觉肿胀、发麻。如果没有受孕的话,乳房通常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并在月经来之前变得比较敏感。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并在子宫内开始成长的时候,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会大量增加。对于乳房来说,一切的变化就开始了:乳汁的制造和输送组织立即蓬勃地发育起来。

  孕早期激素的变化使得乳房里的各种组织开始发生变化

  雌性激素的增加使乳汁输送管延长并扩展出分支。孕激素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乳腺葡萄状腺体的气泡( 这是未来生产乳汁的地方) 生长。血液更多地流向乳房,脂肪组织也开始在延展开来的乳汁输送管和腺体周围积蓄、围绕。乳头会变得更加坚挺和敏感。乳晕逐渐扩大,颜色变深。整个乳房会胀大,表面皮肤的纹理也会更加明显。

  孕中期乳房中已经有了初乳

  受到仍在升高的激素的驱动,早期那些变化开始变得更加明显:输乳管和腺泡继续发育,血液的供应也增加,用来支持这种扩张。泌乳素引起腺泡组织细胞发生分化,这样日后它们就可以制造出乳汁来。这些细胞被称为腺泡细胞,它们在分娩之前是不会进入工作状态的。在临近分娩时,乳房中已经有了初乳,它是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母体体内抗体的乳汁,是宝宝珍贵的第一餐。

  孕晚期乳房已经完全有能力制造乳汁了

  在怀孕的后期,乳汁的制造和输送系统继续扩展和发育。这时,乳房已经完全有能力制造乳汁了。

  如果孩子这时提早出生,妈妈的乳房也可以有乳汁供给他。但是如果没有来自宝宝吸吮的刺激或者吸奶器的帮助,乳汁的制造就会停止。

  乳房的胀大以及所有乳房外观和感觉的变化,都会更明显地显现。即便在孕早期和中期乳房变化不很明显的准妈妈,在这个时期,也会明显发现乳房的改变。

     (责编:帆帆)

本文Hash:2ad5e1498b37372712adb20b39fe41f511945ec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