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 孩子完美人格的三大培养新秘诀

  你的孩子有哪些特质?在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举办的一场幸福沙龙中,十几位父母用这些词汇描述孩子的特质:专心、爱哭、自立、不够自信、情绪化、动作慢、爱劳动、创造力强、有爱心、没恒心、任性、有文艺细胞、容易放弃、胆小、好动、爱思考、乖巧、活泼、快乐……在这些特质中,父母认为哪些是“负面”的?——不够自信、动作慢、没恒心、任性、容易放弃、胆小……但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认为,这些看似“负面”的特质也有可能流动着正向的信息,家长应该做的是容许其存在,并借助孩子的特性,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模式,让孩子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特性?

  先认可孩子的独特性

  “独特的想法决定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独特之处不理解、不宽容,孩子就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更不能体会把想法转变为行动的喜悦。”何明谦说,即使孩子的某些独特的想法落实于行动后失败了,孩子也能从中收获失败的经验,获得总结失败、寻找方法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家长不容许和尊重孩子的特质,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何明谦认为,家长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存在负向的特质,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然后容许、认可、尊重这些负向特质的存在。“这就是我的孩子,我养育的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何明谦表示,一些负向的特质,也许只是另一种特质的表象,而那另一种特质也许只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得不到表现和发挥而已。

  那么这些负向的特质能改掉吗?何明谦说:“有可能会在环境中慢慢地改掉,但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正向引导,但很多父母往往总是想一刀砍掉孩子负向的特质。这是很艰难的。”只有觉察到这些特质的存在,才能找到让孩子发挥其优势的方向,并明白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

  再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

  认可了孩子的独特性之后,要培养孩子的正面特质,了解并找到孩子的智能优势很重要。何明谦认为,家长只有找到了孩子的智能优势,才能提供给孩子发挥其智能优势的空间,并在符合其兴趣爱好的范围内,让其选择能发挥其智能优势的方式,让他有机会把自己的特质放大。

  最后创设放大特质环境

  创设环境,指的是创设家庭环境。“一个孩子的特质是否能得到发挥,决定于他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健康而开放的家庭,还是一个封闭而矛盾丛生的家庭。”何明谦说。

  家庭环境决定着孩子拥有怎样的人格模式,也决定着孩子拥有怎样的特质,且是否能把正向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如对一个爱哭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在孩子爱哭的特质中寻找正向的信息,让孩子的特质起到推动人生前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存在负面的特质,只是看能不能找到这个特质在另一个方面的正向作用。一个健康而开放的家庭,能让有着独特特质的孩子,通过其特质的发挥,使将来的道路走得更顺畅。

  要想培养孩子的特质,就需要找出孩子的智能优势。如何才能了解孩子的这些智能优势?何明谦认为,孩子的智能优势有八大方面的内容,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初步了解孩子具有何种智能优势了。

  语言智能

  儿童表现:喜欢听故事、说故事,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等。

  语言智能是指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肢体运动智能

  儿童表现: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协调、平衡能力很强,喜欢从高处跳下、立定跳远、攀登、走狭窄的地方,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时会敲打物体、扭动身体、精神烦躁不安,善于模仿他人的语言、动作,喜欢拆装物品,对于陌生的物体喜欢用手触摸。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一个人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去创造出或改造出一些事物。换句话说,也就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人际交往智能

  儿童表现:能理解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复述完整的故事;懂得运用表达的方式,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等传递给对方;能熟练运用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想法、感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务;能正确模仿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能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组织他人来完成游戏;出现矛盾时会和其他人来讨论协商。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能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

  音乐智能

  儿童表现:爱听音乐,能正确演唱、弹奏,能创作简单的儿歌抒发感情。

  音乐智能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

  儿童表现:喜欢数字或科学类的课程,常常自己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对新的学科发展感兴趣,喜欢发现别人言谈行为的逻辑性缺陷,喜欢下棋或玩思考性的玩具。

  数理逻辑智能是指能有效运用数字、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

  空间智能

  儿童表现:可以说出清楚的视觉意向;喜欢看图画书、图片,阅读时从图画而不是文字中获取更多信息;喜欢搭积木等。

  空间智能从狭义上讲是指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而从广义看不再单纯的是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还包括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自然认识智能

  儿童表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更加喜欢大自然了;观察力越来越敏锐了;更加关注自然事物的变化;越来越会动脑筋了;自然知识越来越丰富;更善于玩了;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快乐、健康。

  自然认识智能是指人能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包括观察、反映、联结、条理化、综合以及联系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知觉。

  内省智能

  儿童的表现:有着良好的自我意识,常常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从而对自己有完整的客观的认识,有着较强的自律精神。

  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

专家指导 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小秘诀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做一件事。

  闲杂人等回避

  教导孩子要固定一个标准,例如妈妈的标准或奶奶的标准(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其他家人尽量不要介入或发表意见。

  适度奖励

  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给予口头奖励或是大力拥抱他。

  找出不专心原因

  从人、事、时、地、物这几方面找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一一排除它。

  找出能帮助孩子的办法

  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老师的照片会变得更专心,有的孩子看到书桌前的备忘小纸条又会继续专心做功课。妈妈可以协助他找出能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让孩子习惯经常阅读,要记得尽量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读,等他读完再让他讲给你听,而不是你念给他听。

  听音乐,加强听觉训练

  加强听觉的训练也是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所以让孩子专心听音乐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培养运动的好习惯

  6岁以前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上,6岁以后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

  收集医疗、教育资源

  不管是咨询医生或老师还是自行上网找数据、看书,都可以收集到很多训练孩子专注力的信息。

  让“分心”帮孩子转换情绪

  当孩子已经心不在焉时,那就给他5~10分钟先去分心,先起来动一动,或是看个电视,然后再让他重新回到功课或家务上。

专家指导 培养乐观宝宝的5大新秘诀

  带着孩子欣赏和感激生活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儿子小宇第一次踏上了车程长达24小时的火车。对于这样长时间被困在火车上的经历,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无聊、疲倦、坐立不安是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情绪,而孩子就更容易厌烦和疲倦了。可是没想到小宇的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似乎有忙不完的事:和同车的几个小伙伴玩躲猫猫;看那本已经看了1万遍的图画书;享受那些我平时很少给他吃的垃圾食品,睡觉……等郁闷的24小时终于熬过去之后,小宇抓着我的手,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坐这趟火车啊?”——林巧

  林巧相信小宇能够不知疲倦地享受快乐,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是良好基因的结果。但是心理专家却不认为乐观和悲观的人只是基因上的差别。或许这的确和某些影响心情的大脑化学物质有关,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我们从小习得的某种态度和观念。孩子思考、感觉和行为的习惯倾向取决于我们让他如何认识世界、他人和自我。

  谁都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积极应对各种困境,享受生活中一点一滴,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最好自己的人,缺少的或许只是一些技巧。

  除了让孩子感觉快乐的气氛,你还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说谢谢,不管面对的是美丽的夕阳,美味冰淇淋,还是公园里和家里一起晒太阳的那一个小时。我们常常对陌生人或者朋友表达感激之情,却极少对家人这样。即使不说谢谢,我们也应该做些事情让家人感觉到我们心存的感谢和感激。孩子只有看到你做了,才会学着一样做。

  好父母的实践:在过去的三年里,小黎家尝试着做了一件事情:每晚睡觉前,小黎、丈夫和孩子每人说一件今天让自己感激的事。虽然刚开始大家感觉有些别扭和肉麻,但时间长了他们越来越发现这是结束一天最美好、最平和的方式。小黎说:“特别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感激家人、感激对方,这种感觉太好了。”

  让孩子尽情地倾诉问题,宣泄情绪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朋友或家人发牢骚时,对方回应“别说了”,你一定会有刺痛或者堵得慌的感觉。那么,当你对孩子不耐烦或者轻视他的问题时,他的感受也是一样。孩子只有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才会更加快乐和自信。所以当他倾诉问题时,你不要做出好坏的判断,只需要让他感觉到你的倾听和重视就行。比如,你女儿一推开家门就向你抱怨幼儿园里那个总爱嘲笑她的女孩,你也许会说:“别不停地抱怨,这可不好。”这么说或许会让孩子平静下来,但副作用是不好的情绪被压制在孩子心里。所以,也许你可以换个说法:“哦,看来她那样做确实让你不高兴了。”如果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他会更容易得到快乐。

  好父母的实践:每次鸣鸣伤心的时候,妈妈都让她尽情地哭,直到她哭累了,忘记难过的事。鸣鸣妈说:“我一般都会问她发生什么了事情,而且她哭的时候,说难过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把她搂在怀里。”

  保持规律的生活

  专家建议让孩子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太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但是一旦作息规律固定下来,就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对事情的掌控感觉、满意度会提高,也就是说他会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得到愉悦感。比如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吃饭、洗澡、睡觉会牢固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大部分事情做起来效率更高,而保持刷牙、锻炼、洗手的好习惯显然也会更有利于健康。除此之外,一个生物科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规律的生活能让左右大脑得到有利的刺激和平衡。

  好父母的实践:从姗姗20个月开始,珍妮就立志让她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她说:“通常到了晚上8点,我们已经帮姗姗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讲三个故事,唱一遍‘数鸭子’和‘Ten little Indian boys ’就关灯睡觉。除了第一个星期有些麻烦外,之后她都能做到,而且第二天精神也比较好。”

  允许孩子犯错

  从内心上来说,我们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因此总是不自觉地帮他清除障碍。但是等他长大后,碰到的问题越来越棘手,我们自信有能力帮他解决吗?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具备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这种能力养成的前提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允许他犯错,让他明白自己错的地方,并且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

  现在,孩子的抗挫能力普遍较低,也不太能等待迟来的满足感,可现实是处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承认错误,在失败后调整前进的方向等,都是得到快乐生活的重要素质,学会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实践。

  好父母的实践:每次芳芳猜不出字谜或者穿不上运动鞋的时候,芳芳爸都不会强迫她立即做到,只是耐心地对芳芳说:“别太着急。也许过了几天你再试试,就会好很多呢!”结果往往是,芳芳听到这样的话,过个半天甚至几分钟,她就真的会再尝试一下。

  停止使用计时器

  在如今这样紧张的、快节奏的大环境下,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也能高效度过每一天。但是你难道不觉得童年的美好正是因为孩子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做那些想做的事情吗?无数的心理学研究报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能过上更加平静和满足的生活。

  所以,把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的那个计时器扔掉吧!如果你的孩子上午10点学钢琴,下午2点练书法,4点还要做手工,他怎么能觉得快乐呢?虽然孩子确实需要规律的生活,但那只限于最基本的作息规律,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都要舍得让孩子"浪费"。

  好父母的实践:在蓝敏的心目中,女儿琳琳一直是个哲学家,因为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一个地方发呆,看来还非常满足,一点儿都不无聊。原来蓝敏一直非常犹豫,要不要阻止她,让她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最终我还是忍住了,没有干涉她。直到琳琳8岁,她的绘画天赋开始一天天显现出来时,大家都觉得她的画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对于最细微细节的表达也非常出色。如果当时我阻止了她这看似无意义的举动,那一定会扼杀她某部分的天分。

本文Hash:0b8357b29ca7738e4805636c17fa7b4b0b68a61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