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宝宝的好奇心

亲身示范爸妈首先要向宝宝展现出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带宝宝一起外出散步时,多多表现出对一草一木,太阳星星及其他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尊重宝宝的兴趣宝宝能从那些能够抓住自己注意力和想像力的东西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宝宝喜欢音乐,就常常放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乐器;如果宝宝对昆虫感兴趣,就陪他一起捉、养昆虫。简单、清楚地回答宝宝的问题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理解力,爸妈应该做出不同的回答,在做出回答前请先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也如实告之。这能让宝宝知道人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也是鼓励宝宝自己寻找答案的好契机。提供适合宝宝阅读的绘本、书籍书本是每个具有好奇心的宝宝快乐的最好媒介。小动物绘本也好,天文类绘本也好,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并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够抓住宝宝的兴趣,宝宝也喜欢读。开放式提问让爸妈更了解宝宝“你觉得怎么样……”,“幼儿园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此类开放式的提问能够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他的爱好和兴趣,为爸妈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窗。创设有趣的环境对于小宝宝来说,即便只是墙上的一幅画都能让他琢磨半天。创设能够启发好奇心的环境很重要,爸妈要提供宝宝安全、有趣的玩具供其“探索”,还要经常更新保持新鲜感。可以略做变通,而不是扼杀好奇心有时,宝宝的“探索”是具有“破坏性”的。爸妈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既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又把“探索”活动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如果宝宝热衷于把杯子里的水往外倒,随处倒在床上、地板上……的确会令人很头疼,但可以换个地方,比如带宝宝到浴室,让他往洗澡盆里倒;或者倒在容易清洗的厨房地板上。有些东西比较危险或者不想让宝宝玩的,爸妈则可以找找其他相似的、安全的替代物。提供可以自由创作的素材水、黏土、盒子、瓶子和一些制作类的素材,这些和有固定玩法、特别设计的玩具不一样,不要告诉宝宝应该怎么玩,应该拿这些做成什么,让好奇心引导宝宝自由创意。文/俞岚摘自聪明宝宝》杂志

培养宝宝好奇心的意义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局级干部)一种也讲不出。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不敢讲,怕说错了丢人;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局限于已有的印象而缺乏想象的空间。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幼年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越往后,想象力越是受到束缚。而想象力正是缘自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和思维不受约束,从而产生了联想。也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好奇思维,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有多么重要。

应试教育抹杀了大多数孩子的好奇心

宝宝从出生到有了观察外部世界的意识,他的好奇心就开始了。他们刚出生几天,就对亮光有明显的反应;再大一点,对各种颜色也有了偏好;带他们外出,他们总是对没有见过的事物一直不停地看;本来还在哭闹的他们一看到比较新奇的事物,很可能马上停止哭闹,去观察或触摸事物。因此,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就有的。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为什么好奇心会越来越弱呢?一是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提高,对事物的了解进一步增多,对事物的新奇感渐渐减弱;第二点也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性,逐渐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得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因枯燥的学习体制而逐渐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心,甚至成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机器。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问题是什么,问题不就是好奇心吗?当一个人不再去想问题的时候,他还有创新的欲望吗?

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意义

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宝宝的好奇心还具有以下作用:

1.训练正确的判断及决定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宝宝对未知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了这些判断经历,孩子在做事情时才不会优柔寡断。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会使孩子对未知事物去探究和思考,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总是先想好怎么做才是最正确育儿教育的。

3.培养自主能力。喜欢探究与思考的孩子,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4.提升观察力和敏锐度。喜欢动脑筋想问题的孩子,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远远强于不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其反应速度也强于后者。

5.培养责任心。强烈的好奇心会锻炼孩子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更加严谨,从而促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时不会随心所欲,而是持负责任的态度。

6.扩大视野,增加见识。好奇心强的孩子总是喜欢研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对任何新的事物总是好奇,从而促使孩子去观察和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7.培养耐心与恒心。喜欢探究的孩子会静下心来想问题,他们对于自己不解的事物会去思考,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结语

培养孩子好奇心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为大科学家、大哲学家那样的大家。孩子的独立 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同样很重要。小编提醒父母: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孩子的这种能力正是源于小时候父母老师对其好奇心的正确培养,使他有了对事物的了解欲望,并积极去思考和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更多有关孩子好奇心培养的育儿问题请继续关注相关内容。

怎样培养宝宝的好习惯

  随着人们对独生子女的重视及对早期教育的投入,现又出现了一些单纯偏重某一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偏重智力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情况较多,这对小儿的发育也是不利的。

  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我们要求从小就要注意小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然,对3岁以前的小儿我们认为可按体、智、德、美的排列来给予教育和发展。这里我们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小儿发展的基础,是主干,是支柱,没有体质的发展做保证,其他都谈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两翼,要同时发展,如仅偏重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偏颇,难免今后会走歪路。

  德育教育对于小婴儿来说应该怎样进行呢?由于此时小儿的语言及思维尚未很好发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说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时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从培养小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助人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家长要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贯穿。比如,小儿6个月以后就会与人打招呼,学说话后也是首先学会称呼,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小儿这种见人打招呼的习惯。开始是教他(她)这种行为,反复强化,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再如,小儿在具备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让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小儿就会养成为己、为他(她)人做事的习惯。还有看书的习惯,集中注意的习惯等等也都是从小可以培养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时只是随意的行动,可能会使小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时家长经常与小儿打着玩儿,妈妈抱着打爸爸玩,或被什么东西碰了就去打这个东西,多次如此表现,孩子就可能养成打人的习惯,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好的行为塑造。

  在培养小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还要注意调动小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尊重小儿,多给予情绪、情感上的支持,对一些问题态度要明确,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简单地讲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办,什么都替小儿做,也不要过度加以限制,使小儿无所适从。

  总之,小儿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习惯,长大明白道理后会更巩固、更完善,而不良的习惯在今后再校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长要有意识地使小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Hash:9aed4ee990c944e730197dd96ded6e6e9cb5aef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