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请从拥抱开始

有一次,我参加孩子班上的家长会,班主任说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班主任姓姚,是位四十多岁的女教师,她从小学一年级带着这个班,一直到现在的六年级,因为细心而善解人意,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常常亲切地称她为“姚妈妈”,甚至直呼“妈妈”。

姚老师最近发现一个新现象,课余时间有些学生总喜欢跑来拥抱她,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拉着她的手说话,能从下课铃响说到上课铃响。姚老师觉得奇怪,问他们是不是在家也这样拥抱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拉着手说话。可学生们说:“才不会呢,爸爸妈妈没有空!”

我当时真的感到了震撼。无疑,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缺失了感情交流。

现在的家长背负着多重压力,所以很忙。忙来忙去,就“没有空”去和孩子拥抱、聊天,只顾得上督促孩子学习,对于孩子感情交流的要求,更没有耐心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放学离开学校以后,除了父母就没了可交流的对象。假如我们再拒绝和他们的情感交流,他们在情感上便会产生“饥渴”。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还需要你的怀抱时,再忙再累也别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每天只抽出十秒钟的时间,抱一抱孩子;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来听孩子说话,最好是和孩子手手相握,认真地去听。和孩子的沟通,应当是这样从拥抱开始的。

沟通:每天和孩子拥抱三次

在和女儿的关系中,我觉得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学会了拥抱。而且我越来越发现,这种身体的接触不仅温暖、美好,而且非常神奇,有一种不可取代的魔力。

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研究显示,婴儿期缺乏拥抱,孩子爱哭、易生病、情绪易烦躁;就算渐渐长大学习独立后,他们仍然需要这种身体的“支持”。拥抱孩子是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因此,我建议年轻的父母――每天起码拥抱孩子三次。

先说早晨第一次拥抱。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一天始于父母的唠叨指责之中:“你怎么搞的,这么慢吞吞的。”

“你怎么只吃这么一点?”“你到底是缺了哪条筋,丢三落四的。”……这些情绪化十足的负面言语,只会让孩子不舒服,从而影响他一天的情绪。其实,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或是任性、发脾气,也不妨先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在你的拥抱中稳定下来,然后再说一些你想说的话,“刚才你的书还在沙发上,装上了吗?”“我们一起抓紧时间,这样就不会迟到了。”……这时哪怕你在唠叨,孩子也乐意接受。美好而快乐的一天便由此开始。

再谈傍晚第二次拥抱。

傍晚回家了。见到孩子,很多父母会边干家务边机械地问:“今天在幼儿园(学校)过得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也一样的干脆:“好!”他实际上是拒绝了你的询问,因为他觉得你并不重视他。

所以,无论你手头有多忙,请放下手里的一大沓报纸或水淋淋的青菜或正在移动的鼠标,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会让孩子有“回家”的感觉,他会觉得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从而乐意和你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

“你看起来很高兴,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这是我拥抱女儿后常说的一句话。当然也有这样的句子:“宝贝,你好像不太高兴,有什么事情能告诉妈妈吗?”诸如此类的开头,会让孩子觉得你了解他,或想了解他,而孩子所希望要的只是被了解。一个拥抱、一句关心的话语,是对他倾吐实情的最好鼓励。

第三次拥抱,可以在孩子睡觉前完成。

不少父母忙于事业家务,恨不得早点把孩子哄上床。但其实,孩子会从你敷衍的态度中看出你的不耐烦,然后又用同样的不耐烦来对付你。事实上,做父母的哪怕日理万机,只需要在孩子临睡之前在他床边坐上一会儿,给他讲上两个故事或几句亲热的话,末了再给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孩子就很容易带着你的关爱进入甜美的梦乡。

拥抱是一种力量,它是父母借着身体的接触来告诉孩子,我们永远爱你。这种爱将变成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从亲子沟通开始

有效的亲子沟通,不仅能和谐亲子关系,还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给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参考的依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亲子沟通过程往往出现各种不对等的现象,这种不对等的亲子交流会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

亲子关系中问题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家长说了算。

亲子沟通中的家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导致亲子沟通不畅的较普遍原因之一。家长之所以会以自我为中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权威意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理所当然听我的。甚者,连几点喝水、几点上厕所等也统统由家长来安排,孩子只要听指令行事就可以了,这不仅打击了孩子在亲子沟通中的主动性,还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性。因此,孩子在人际交往时缺乏主动性。

家长的自我中心主义还体现在随意打断孩子的表达。前一秒,孩子还兴致勃勃地分享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后一秒就被家长打断了。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沟通的兴趣,甚至可能在表达中背负心理压力,急切地想表达却又怕被打断,这种心理压力也会带到他与小朋友们的交往当中。

2.缺少尊重,盛气凌人。

有些孩子在家里很少受到尊重,在家里做了什么“错事”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辩驳。家长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会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向两个极端发展,要么学着大人对其他孩子强势,要么逆来顺受,一言不发,一副受气相。孩子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才会形成健全的性格特征,才会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动。因此,家长在亲子交流中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孩子能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情绪化严重,坚决不服输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带着情绪处理问题,这样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为亲子沟通设置了更大的障碍。而且,情绪化的家长往往会教育出更情绪化的孩子。曾经一个孩子对母亲说:“我不喜欢你了,我让大家都不喜欢你”,母亲也正好在气头上,回应道:“我才不用你喜欢我”,结果他们俩“冷战”了一下午。这种情绪化的“遗传”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不会起到什么好作用的。

4.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我们时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反映。如果父母说话的口气过于强硬,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俗话说,二虎相争,必有一败。发生了分歧,父母和子女都不肯让步,不仅孩子心里受伤,父母心里也好不了多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胜利的一方,反映出来的只是亲子沟通的失败。而这种强硬的态度也会体现在孩子的人际交往当中。

改善亲子关系的策略

1.平等地对待孩子

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对等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年龄的差异,而这不应该是掌控亲子关系的首要条件。在亲子沟通中,双方地位平等才能友好地发展下去。

2.倾听为主

如果您愿意聆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会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您,也更能理解父母的需要。而且,倾听是相互的,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抱以更多的理解。这样会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注意到其他孩子的想法,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有益无害。

3.要有幽默感

跟孩子在一起,切忌太过严肃,要轻松一点,活泼一点。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要得理不饶人,对于孩子,多一些宽容,其实也是对自己好。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讲一个笑话,孩子在欢笑中就能忘记刚才的不快,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幽默活泼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而 幽默的性格会使孩子对其他孩子能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容易在意见不一致时化解双方的矛盾,把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结语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的前提首先是从亲子关系开始的。如果一个孩子在亲子关系中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他又怎么会去尊重父母,更谈不上去尊重同班的小朋友了。在此,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从亲子关系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朋友。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继续关注更多相关文章。

本文Hash:70c46fe84e0dea6b3a7f0033cb528931805e8e2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