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多大创造力,孩子读书就有多少领悟力

最近看到一套很神奇的书,就是扎克伯格所推荐的宝宝量子物理绘本,自打小扎去年在Facebook上晒出给女儿读书的照片后,这套书瞬间就火遍了朋友圈。

在那段量子物理泛滥的日子里,妈妈们跟我打招呼是这样的,

憨爸,你好!

XX,你好!

请问怎么买量子物理?

!@#¥%……

可是等到小扎的这套绘本正式发售后,我收到的问候又变成了这样,

憨爸,你好!

XX,你好!

量子物理读不懂啊…

!@#¥%……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绘本很多都是讲故事的,讲故事的绘本读起来一般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爸爸妈妈跟着一起读。就是讲故事,这个很简单,大家都会。

第二重,我们让孩子学会预测。美国人在训练孩子阅读的时候,专门提出了一套理论,叫做“Guesswhat’snext”,就是猜猜后面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他们阅读的时候都会带着问题去读,非常锻炼他们对这本书的领悟力,看书、消化这本书也比别人来的快。

第三重,我们让孩子复述。这其实是锻炼演讲的一种能力,复述的时候一方面锻炼孩子对这本书的领悟程度,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家娃学校里就经常布置这样的演讲作业,要求选一本书出来,读完后到课堂做一次演讲,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OK,上面的三重境界都是针对故事类绘本的,可是除了故事类的绘本,还有一类绘本是非故事类的,如果有机会去美国图书馆转一下,你会发现,经常书架的排列分为故事类和非故事类,而非故事类就包括科学、数学、自然、艺术等等。

对于这些理工类的绘本,读的方式就和故事绘本有很大不同了,因为他没有情节啊,就拿量子物理绘本来说,开篇就是,这是一个球。

好了,你让小孩预测,他哪知道后面讲的什么内容啊!

说白了,这类绘本就是讲知识的,对于这种书,咱们就需要把文中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并通过小测验、图表、甚至实验等方式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所以,我总结出来的读理科绘本的三重境界是,

第一重,爸爸妈妈跟着一起读。这个跟故事类绘本没啥区别,照着书念呗!不过我相信啊,念完之后,经常会发现啊,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读完了之后却发现感觉什么也没懂。

第二重,不时地提问。比如到了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有意识地问他一些问题,或者给他讲一些额外的知识,开拓他的思维。

第三重,知识点总结。对于文中的知识点,问问他某个知识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啊?甚至是做一些小实验,用实验的方式加深孩子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1习题法

咱们以量子物理中的量子信息学为例,看看知识点是怎么衍伸的?

这本书想介绍的概念其实是,传统的计算机是用二进制来存放数据的,但带来的问题是,容量有限,所以学术界就提出了量子的概念,量子能存海量的信息。

很抽象是不是?咱们就通过下面这些题目来引导孩子。

如果存放1个球的颜色需要1bit,存放2个球的颜色需要2bit,那么,

1.存放3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存放5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难度指数:*)

2.存放50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存放100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难度指数:**)

3.如果我有3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我有5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难度指数:*)

4.如果我有50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我有100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难度指数:**)

5.每个球只能存红蓝两种颜色,如果我们有100个bit放100 球,问这100个球里面,最多有几种颜色?最少有几种颜色?(难度指数:***)

上面这三个问题,其实也就是二进制的基本雏形。

2图表法

再看看量子纠缠学。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是,一个微粒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微粒,就像孙悟空拔根猴毛就能变成和他完全相似的猴子一样。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下面这些问题,

1.如果爸爸有个盒子,宝宝有个盒子,两人盒子里放的球颜色都一样,那么打开爸爸的盒子发现球是红色的,那么宝宝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难度系数:*)

2.如果我们有4个球,2个红色,2个蓝色,这时候我们摸出2个球放到爸爸和宝宝的盒子里,最后外面还剩2个红色球,问爸爸和宝宝盒子里的球分别是什么颜色?(难度系数:*)

3.爸爸和宝宝盒子里的球颜色都一样,妈妈和婆婆盒子里的球颜色都一样,但是妈妈和爸爸盒子里的球颜色不一样,问宝宝和妈妈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吗?宝宝和婆婆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吗?(难度系数:***)

5.如果1个红球分解成了2个红球,然后其中1个红球又一次分解,变成了2个红球,那么现在有几个红球了?(难度系数:**)

6.如果第一次,1个球分解成了2个球。然后第二次,分解出来的2个球又各自分解成2个。请问,两次过后,总共出来了几个球?(难度系数:***)

7.还是上面的问题,如果分解第三次,每个球都变成2个,那么最后是几个球?如果分解4次呢?(难度系数:*****)

对于上面的题目,咱们可以试着让孩子画图解决,比如画下面这种图,

3实验法

除了做小测试,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对绘本的理解。比如宝宝的光学这本书,它里面介绍了光的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

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做两个大小和方向都一样的箭头,前面放一个空杯子。

然后在杯子里缓缓注入水,等水将最下方的箭头盖住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箭头竟然蹭地一下换方向了!

这就是源于光的折射原理,娃看了之后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当然不光是娃,憨爸一开始也被震惊到了!^_^

通过这种方式读绘本,我保证你能培养出一个爱动脑筋的学霸级宝宝!

当然,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很拼爹的!^_^

扼杀孩子创造力!父母最不该有的14种言行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庭最重要。宝宝独特的创造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研究发现,7个月的婴儿能够将所学动作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均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密切相关。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庭最重要

【辰辰妈的烦心事】

一段时间以来,辰辰成了“破烂王”,总喜欢从家里的废纸篓里或外面的垃圾箱里翻腾破烂,还兴冲冲地把“破烂”带回家,搭建他心中的“小红帽森林”、“圣诞树”,还有“阿里巴巴的藏宝洞”。

辰辰妈想这多不卫生啊,也太丢脸了,捡垃圾!宝宝真怪,骂了他多少次,给他买了真的“圣诞树”和“阿拉伯王宫”,可他还是往家里拖破烂,晕死了。

【提示】

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对照这扼杀宝宝创造力的14种常见行为,尽量避免犯错,挖掘得当,你就能培养出天才宝宝哦。

NO.1帮宝宝做所有选择

不给宝宝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他自我发展的机会。看似减少了宝宝犯错误和失败的机会,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

NO.2错用物质奖赏

“如果……,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为了诱惑宝宝做事,妈妈用物质奖赏来给予鼓励。事实恰恰相反,当宝宝纯粹为了兴趣而做时,会更有创意,也更加享受其中的美妙过程。

NO.3让宝宝参加等级评定

当宝宝学习了一些艺术知识后去参加相应的评比活动时,乐趣就变成了一种任务,慢慢却丧失了对事物本身的乐趣,这对创造力是一种扼杀。

NO.4敷衍宝宝的提问

宝宝的问题难免有些幼稚,但你也不能不耐烦,敷衍了事,还得认真解答哦。

NO.5监视多于关注

NO.6制止宝宝的探索行为

宝宝总是按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探索着世界,免不了破坏一些东西,在“破坏”中,宝宝满足了好奇心,发挥了创造力,达到了学习和练习的目的。

宝宝总是按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探索着世界

NO.7给宝宝不恰当的玩具

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似乎能开发智力,但事实给予宝宝的都是单一的一维的刺激,会限制想象力的发展。

NO.8打断宝宝玩耍

看宝宝玩橡皮泥,一会儿以后你可能会感到很无聊,于是打断宝宝,要带他玩别的,这可是不对的哟,要知道,当宝宝为正在玩的东西而激动时,他会学得最好。

NO.9不允许宝宝犯错误和失败

NO.10过度赞美

请明确告诉宝宝他哪里做得好,说具体点,不要笼统说他有多棒,因为创造性不是能度量和评估的。

NO.11妄下定论

宝宝心中的作品,有时并不像你看到的那样,没准宝宝做的是一只河马而你却说成了狮子,所以不要胡乱定性,限制他的思维。

NO.12拿宝宝与别人比较

每个宝宝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不要把别的宝宝当成你宝贝的标杆和榜样,如果被规定了固定的发展方向,宝宝前进的脚步就会放慢。

NO.13大量灌输知识

忽视宝宝兴趣而大量灌输知识,会使宝宝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出现“死机”。宝宝如果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创造的能力。

宝宝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

NO.14规范标准答案

如果宝宝给出的答案不合乎要求时,你千万不要给出标准答案纠正。如果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宝宝的思维就失去了自由,更谈不上创造了。

5招培养宝宝创造性思维

1.不要有问必答

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会不断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 问题。对待宝宝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他自己思考,寻求答案。

2.赞美宝宝的创造性

宝宝的创造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用心观察他的日常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

3.教宝宝有趣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这时,不要急于帮他解决,而是让他自己想想办法。

4.给故事编结尾

给宝宝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让他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结尾。

5.创造想象的条件

给宝宝提供道具,如卫生纸卷芯、帽子、衣服等,通过和宝宝玩游戏的方式,让他开动脑筋,进行有意想象。

有多少父母这样带孩子的

文/青梅竹帚的传说事情已经过了两天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法理解。上周六晚和朋友们到一间会所卡拉OK厅唱歌,当时大约九点钟,这间卡拉OK厅很小,但气氛还不错,像小小迪厅。我们是第一桌,大家有的玩骰子,有的唱歌,玩的很开心。一会儿,又来了一桌,还带着一个大约四五个月的宝宝,宝宝显然无法适应歌厅的环境,睁大眼睛四处看。当时音响声音很大,屋厅有不停转动的彩灯,抽烟的,喝酒的。。。当时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觉得很不舒服。真希望他父母带他快点离开,可是他们竟然没有离去的意思,一直带着宝宝坐了大概1个多小时。这期间,又来好几桌,其中有一桌还带着一个两岁和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这两个小孩上台唱了一首歌。然后大概睡着了,可是他们离开的时间是晚12点后(因为我们12:30离开)。且不说大小孩,那对带着小BB来歌厅的父母可以毫无顾虑地坐那么久,不考虑噪音和五颜六色的彩灯对孩子的影响,小BB不会说也不会走,无辜忍受父母带给他的“娱乐”。是我少见多怪,还是有的父母就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呢?

本文Hash:d43b8f14b6923080906204a4c6c24bc0725950b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