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父母的行为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大家都听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吧?

正如这句话中所说的,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极深的影响。

孩子从一出生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表情,一岁以下的孩子已经可以跟着父母做表情练习。

在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他也能从所接触的人那里学习到表情。

1985年,菲律宾索索贡的3名心理学家以出生12个月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所谓“视觉悬崖(visualcliff)”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让妈妈在玻璃板的一端召唤另一端的孩子,试图让孩子爬过玻璃板。然后在孩子快要爬到看上去像悬崖的玻璃板时,妈妈做出以下表情。

实验结果表明,74%的孩子在看到妈妈开心和亲切的表情后,能够通过“视觉悬崖”的考验。而当看到妈妈生气或是悲伤的表情时,则很难通过“视觉悬崖”。

特别是当孩子看到妈妈恐惧的表情时,没有一个孩子能穿过“悬崖”。

类似这样的实验证明,不只是父母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面对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比如电视上的人,结果也是如此。

12个月大的孩子,会看着电视里出现的演员,开始模仿他们对一个东西的态度。

像这样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进行练习的行为,被称为“社会性参考”。

在众多有关孩子的“社会性参考”实验中最有名的是班杜拉(BanduRa)和罗斯(Ross)的波波玩偶实验。波波玩偶是一个大型的充气玩偶。

将参加实验的孩子分为两组,观看电视短片。其中一组孩子看到的是电视上的人对波波玩偶采取了攻击的行为。而另外一组孩子看到的是电视上的人表现出对波波玩偶的喜爱。之后,将观看过短片的孩子们送到房间里,房间的布置和刚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结果显示,在电视上看到波波玩偶被攻击的孩子,也同样对玩偶进行了攻击。而看到波波玩偶被爱护的孩子,却可以无视放在一边的玩具刀,和刚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表现出对波波玩偶的喜爱。

父母的行为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比任何教育手段都有效。

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过因为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肆无忌惮地在他们面前做一些不适当的举动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请牢记这句话!

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老师

问:妈妈很多都不是全职在家的,反复读书给孩子的时间不能保证。现在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音像制品,包括质量很好的磁带、CD、网上下载的一些音频软件。给孩子听这些,您认为如何?

妈妈网解答:这些有声的东西,跟孩子的成长联系并不是特别大。我还是想强调一个观点,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图画书从版权上是作者的,但对孩子而言,“版权”是属于念.本书的人。文字的世界、画的世界,都是通过念这本书的人的声音和翻书的手表现出来。这里面有极为丰富的人与人的关系。

一个德国人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5岁的女孩,她的妈妈经常给她讲故事。有一次,电视上播放讲故事的节目,一个非常专业的阿姨在电视上讲故事,那个5岁的女孩一开始很感兴趣地看节目,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去找妈妈,让妈妈给她讲故事。妈妈问:“电视上的阿姨不是讲得挺好,挺有意思吗?”孩子回答说:“可是,电视上的阿姨不能抱着我。”

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读书给他们听时,我们的心情能传达给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传达给我们。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夫妇之间、亲子之间充满热情的语言交流,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文老师

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于是,“素质家教”“人文家教”应运而生,尤其那些偏重理工科的家长,更是以为找到了好的解决办法。瞧,“人文家教”的招聘广告已悄然登上了一些高等院校的报栏。“请幼儿家教一名,要求:男生,大二或大二以上,成绩优秀,知识面广,善于沟通,会国际象棋、篮球、乒乓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不少大学生都在课余时间做起了幼儿家教。

何谓“人文教育”呢?简单来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众多家长急功近利追求孩子认了多少字、背会了多少英语单词、钢琴考了几级的情势下,家长们又开始重视幼儿“人文素质”的培养,确实是件好事情。

重视对孩子人格、品行、气质等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原本无可厚非;家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渴望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也未尝不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都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天天请“人文家教”来“熏陶和感染”孩子,是不大现实的。仅凭有限的几次“熏陶”能起多少作用呢?何况有些家教也正处在积累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过程中,他们对教育孩子也没什么直接经验和深切的体验,即便他知识丰富,兴趣广泛,知书达理等等,但若他对幼儿心理知之甚少的话,也不免会有反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教育的差异,会使人形成不同的人格和品质。孩子遗传父母的基因,同时又主要处于家庭日常生活环境之中,与家庭、父母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父母的品行、气质,父母做事的风范、态度,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甚至父母之间能否和谐相处、维持美满的婚姻关系等等都成为影响孩子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在生活情境中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并不是请“家教”简单灌输便可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人文老师。为人父母者,切不可迷信和依赖“人文家教”,以自己工作忙、知识经验欠缺等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否则,既不利于孩子人文、情感的培养,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父母应反思自己的现状,不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并提高自己的品行情操,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关于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学方面的科学理念,多参加一些相关讲座,汲取丰富的育儿经验。要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平等、合作、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

为人父母者,要想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就请自己先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先从修炼自身的人文素养开始吧!

本文Hash:3fe00912fb5e87ec350dcba3fa90463e01a3baf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