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习测量的好方法

测量能激发宝宝参与与主动学习的潜能。从小培养孩子学习测量假期他们对数字的概念和估算能力。家长对宝宝学习测量应着重行动和过程。

宝宝学习测量时十分有意义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习测量,学习测量有哪些方法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文章。

宝宝学测量的意义

测量能激发宝宝参与主动学习的潜能。当宝宝研究测量概念的时候,他们正在探索许多测量的属性,例如长度、重量以及时间。宝宝通过比较尺寸,从而构建测量概念,随后发展到使用一般物体作为测量的单位,最后,他们用标准的测量单位,例如米,公斤,小时等。宝宝对测量的研究,加强了他们的数字概念和估算能力,同时也用到了几何学知识。

测量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宝宝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纸盒、纸条、瓶罐等各种物品测量着活动室、桌子并记录结果,各个趣味盎然,互相合作。当出现问题和矛盾时,他们会求助于教师,也会自己商量解决办法。在测量活动室时,宝宝发现,活动室很大,要用很多椅子才行,那还有好办法吗?于是他们商量出用交替测量的办法,为了使测量更精确,他们用做记号的方法来使测量顺利准确地进行。

宝宝学测量的年龄

宝宝比较多接触测量是从3岁开始。对于3岁宝宝来说,学习度量就是让宝宝知道时间用可以用小时、分钟和秒来表示,而且长度、高度及重量等都各有相应的度量单位。学会度量后,宝宝就能明白事物的具体尺寸并学会如何用度量单位表示。3~4岁的孩子对物体量的感知还是比较笼统的,他们只会用“大”、“小”这样的词语来表示各种量的差异。到了4~5岁,他们才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特征差异。

如何教宝宝学测量

对孩子来说,明白测量概念很困难,因为三岁前的孩子,进行的是具体形象式思维,我们必须给他具体形象的东西,让孩子进行比较,加深认识,我们在让孩子反复操作这些玩教具当中,认识长短,加深印象,慢慢地孩子对这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在头脑中有了印象,我们就可以过渡成抽象的东西。爸爸妈妈们可以这样教宝宝:

米、毫米等是度量用的单位,可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度量单位,如“宝宝现在是5个盒子高了”。

日常的家务中处处有度量:做饭,购物(尤其食品),缝衣服,园艺等。

父母做家务时,可向孩子解释你正在做什么,或请他做帮手。

较小的孩子不明白时间的概念,不妨这样试试:

1、先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的长。如比较两件事情,看看哪一个需要更长的时间,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训练,例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

2、设置时间期限。“你再玩5分钟,然后我们就要去赶公共汽车了。”早上起床也是练习的好时机,用表或数数,先设定一段时间,看孩子在设定时间内能否把衣服穿好。一开始孩子并不明白分钟等时间量度是什么意思,逐渐地,小家伙就会理解时间的持续。

3、把时间单位同计数联系起来。父母可用手表来计时,按秒计的走动说:“l秒,2秒,3秒”,这种计数的方法,有助于孩子感知时间的流逝。

4、孩子的时间感训练,应从与他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固定的事件相联系开始,如“午饭后”“晚饭后”“睡觉前”。只有孩子长大些后,他们才能理解像昨天、今天和明天之类更抽象的概念。

测量教学应着重行动和过程

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测量是一个重要 的数学概念,大部分物质都有其各种可测量的性质――如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爸妈可以帮助宝宝把重点放在物体的性质上,并且学习怎样描述、比较,并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位确定性质。

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空间认知经验,还有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了其探索精神与愿望。在“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中,父母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父母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盒子、罐子、尺等物品。幼儿在反复测量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幼儿的测量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并且逐渐对测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

正确教宝宝学习“数”的好方法

正确教宝宝学习“数”的好方法

许多孩子会熟练地背诵100以内的数字,但是他们不一定理解每个数字的真正含义,多半是死记硬背的顺口溜,所以家长要帮助幼儿掌握“数”的含义、“数”的概念。家长应让幼儿了解不论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怎样变化,只要数一数就能知道是多是少。

(1)了解“1”和“许多”。

在初涉数概念时,家长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实物,区分“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都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组织幼儿进行分、合活动,帮助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例如:停车场上有许多辆车,问孩子“司机叔叔每人开走一辆,还剩几辆”?回答说;“一辆也没有了”。问:“叔叔们将车开回来了,还有几辆”?回答:“许多辆车”。通过这种练习,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了解“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的物体组成的整体,即许多个“1”组成“许多”。整体又能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即“许多”能分成许多个“1”。

(2)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和序数。

在幼儿数数时,常常会出现手口不一的现象,也不知道最后一个数代表物体的总数,更难区别谁在第几。这说明幼儿已有了数的意识,但未形成概念。所以帮助幼儿不仅要认识数本身,更要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家长可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几何形体、日常用品等具体实物,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数的实物,并让幼儿掌握数到最后一个数即是物体的总数,然后再指出物体的序数,“谁在第几位”,“谁排第几”等,使幼儿理解多少和第几各是什么意思。数的认识常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同样多的物体,排的紧些的认为少,松些的认为多。家长应让幼儿了解不论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怎样变化,只要数一数就能知道是多是少。

(3)相邻数学习数的相邻数,对加减计算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

家长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几添1是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少几。使其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数的组合与分解数的加减计算是幼儿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这个阶段家长培养孩子应从“几和几组成几”,“几能分成几和几”上理解。比如家里养了3只公鸡、2只母鸡,问家里一共养了多少只鸡?桌上有5个苹果,分成两组有哪几种方法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脱离实物,通过表象来掌握数概念和运算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教您训练宝宝学习舞蹈的好方法

教您训练宝宝学习舞蹈的好方法

三岁宝宝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是家长,想要在孩子这个年龄教她学习舞蹈,该怎样做呢.....

抛开舞蹈的艺术性不说,单单是舞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跳舞能让人保持热情和快乐,这就能让小宝宝受益终身的。让宝宝学会舞蹈,爱上舞蹈,即便不能有所成就,也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为宝宝将来的生活增光添彩。

3岁宝宝的活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身体的柔韧性非常好,节奏感稍微差一点需要学习和强化。但总体而言,此时宝宝已经具备了学习舞蹈的基本能力,可以循序渐进开始培养他的舞蹈能力。

1、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经常让宝宝通过电视观或者到现场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宝宝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宝宝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成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手舞足蹈”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2、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和舞蹈是孪生姐妹,理解了音乐,才能更好地表现舞蹈。因此,父母要经常让宝宝欣赏音乐,感受和体会音乐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用舞蹈的动作语汇反映音乐的各种形象。如孩子听到高音区音乐,能模仿蝴蝶飞,小鸟飞;听到低音区的音乐,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发挥宝宝的创造力。和宝宝一起听儿歌,引导宝宝自己做一些动作来配合音乐和歌词,例如表演小猪就用鼻子拱一拱;表演鸭子就半蹲着外八字走两步等等。一开始宝宝不知道怎么表演,父母先做示范,慢慢宝宝就会发挥他惊人的想象力,创作出很多舞蹈动作。

4、让宝宝表演舞蹈。宝宝学习舞蹈以后,让宝宝按照兴致经常给父母甚至是邻居亲戚表演,表演后一定要称赞宝宝,让他对跳舞树立信心和兴趣。同时通过经常的练习,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动作和节奏的配合度也会进步。

本文Hash:7c4ebabe19c2b2e5015f249ec0f35ccf7c6cac69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