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书评)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马淑艳

有两件事很容易费力不讨好:一是改编名著,二是给名著配插图。

凭着热爱和才情,《童话莎士比亚》却居然把这两件事都做得漂亮,做得熠熠生辉。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十分钟爱莎士比亚的戏剧,深深折服于他的伟大才智。对莎剧颇有研究的兰姆,不相信剧本中恢宏的想象力、深沉的诗意、多重的内涵,可以被涂脂抹粉在舞台上念台词的戏剧演员所把握。他痛心地发现,如果仅凭看戏,人们只能得到一个被误读的莎士比亚。

1807年,查尔斯•兰姆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合作改写莎剧。他们挑选了莎士比亚最脍炙人口的20个经典戏剧,将它们改编为故事。

这本莎剧故事集一经问世便受到极大的欢迎,多次再版。它忠实于原作,文笔清通晓畅,读来一气呵成,成为文学史上罕见的和原著一样得到高度评价的改写本。

200年过去了,兰姆姐弟的改编本依然常青不老,保持着经典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贵地保持了原作的复杂性。莎士比亚的剧本不是童话。莎士比亚讲的是纷纭世事,冷暖人生。把剧本变成故事,改编给年少的读者看,为了适应他们的生活经验,势必要把原先繁杂的剧情加以精心剪裁、概括,但兰姆姐弟没有因此把作品简单化、幼稚化。很多低劣的改写本往往一味回避、遮蔽真实的现实,把生活粉饰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以致把绿意盎然的故事简化成了僵死的枯枝,还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这样既低估了年少读者的智商,也损毁了原作者的声名。

兰姆姐弟的改编本,则充分尊重儿童的智力,没有粗暴地一味做减法。对与错,善与恶没有被处理成简单的、决绝的、黑白分明的对立,而仍旧是参差对照的葱绿配桃红。莎士比亚特有的风格印记,依然可辨。

《冬天的故事》里,王后赫米温妮享受着无比的宠爱,无上的尊荣,然而丈夫突如其来的一个念头,就把她的幸福全部葬送了。十六年后,国王看着她的“雕像”说:“赫米温妮脸上没有那么多的皱纹,并不像这座雕像一样老啊。”

十六年的辛酸,十六年的契阔,人生有几个十六年可以浪费呢?在编写这个故事时,善感的玛丽•兰姆一定有无限的感慨吧,她保留了这些句子。谁说小孩子就一定体会不出其中的苍凉呢?

在莎士比亚的原作里,王后赫米温妮和小王子迈密勒斯有一段对话:

赫米温妮……请你陪我坐下来,讲一个故事给我听。

迈密勒斯是快乐的故事呢,还是悲哀的故事?

赫米温妮随你的意思讲个快乐点儿的吧。

迈密勒斯冬天最好讲悲哀的故事。我有一个关于鬼怪和妖精的。

赫米温妮讲给我们听吧,好哥儿。来,坐下来;讲吧,尽你的本事用你那些鬼怪吓我,这是你的拿手好戏哩。

仔细听听,喜欢快乐故事的原是大人,误以为小孩子会喜欢快乐故事的,也是大人,听不得悲哀故事的还是大人。儿子的鬼故事还没开讲,赫米温妮人生的鬼故事就开始了。

改编本《威尼斯商人》则开篇就写道:“巴萨尼奥只有一点点产业,又喜欢花钱,小小的家当差不多都花光了。”后面又说鲍西娅爱上他,是因为他“可贵的品德”。是什么“可贵的品德”?坦陈自己入不敷出的诚实吗?……总觉得在作者不露声色的行文中,有暗暗的讽意。而煞有介事地正话反说也正是莎士比亚和兰姆的拿手好戏。

在接受巴萨尼奥求婚时,聪明伶俐的鲍西娅很乖巧地表示,自己浅陋无知,事事需要他的指导、管教。出身高贵又富有,美貌、聪明还乖巧 为什么要如此讨好这么个男人?是女子的地位与角色决定的?是因为陷入爱情就会盲人般失明?巴萨尼奥真的那么值得帮助和爱恋吗?……

当着面夸妻子千好万好花好桃好,离开妻子的眼(实际妻子就在现场)则赌咒说只要能挽救朋友的命,妻子死了也无所谓;信誓旦旦要终生佩戴的戒指,稀里糊涂就送了人,失而复得后,又快活地对妻子起誓:“我发誓,一生不怕别的事,/怕只怕,丢了你的戒指。”

……

透过这些留存的蛛丝马迹,哑然失笑的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没有童话。不过,对人性的弱点,世事的善变无常,《威尼斯商人》中的莎士比亚和他的主人公常常报以宽容的一笑,幸福时得过且过,烦忧不系心上。

在改写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改写者对原著的理解。插图也一样。这套《童话莎士比亚》的插图作者都是在国际上拿过不少大奖的画家,他们的插图再现了他们对莎剧的理解,透露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带着几种镜片专注地查看金币时,一只黑猫站在他肩后;密室里有形形色色的偶人和面具;设立借款契约时候,夏洛克头顶上叠立着三只黑猫,瞪着惊恐的眼睛;有一只猫头、蛇身的怪兽,叼着一个天平;又有一个龇牙咧嘴、面孔诡异的狮子天平……似真似幻,透露出紧张、诡异的气氛。

结尾处还有一只长喙怪兽,戴着礼帽,衔着面具,脚踩圆环,再一看,原来是两枚戒指(就是鲍西娅给巴萨尼奥的戒指罢?)……

又如《哈姆雷特》中,辽阔的广场上,黑色披风席卷而过,那是装疯的哈姆雷特;蓝幽幽的夜色下,骑着一匹马出现的老国王的鬼魂……还有《冬天的故事》里孔雀的意象,都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新的启发。

当年,兰姆在改编本的序里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

这既是自谦的话,也道出了部分真实。如果通过改编和插图,能够埋下那么一颗小小的疑问的种子,能够激起《童话莎士比亚》的小读者们长大去莎剧中探宝和解谜的愿望,那么童话面具后的莎士比亚也会眨眨眼睛笑了。

《童话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剧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说故事的人。他一生留下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叙事长诗。这些作品被译成各种语言,世代流传,迸发出无限的璀璨绚丽,成为文学艺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英国小镇斯特拉特福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他6岁起进入当地一所文法学校学习,28岁时便在伦敦文艺界崭露头角。此后,他成为宫廷大臣剧团的成员,创作了大量颇受欢迎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往往展现最真实的人生。无论是早期华丽浪漫的喜剧,还是晚期深刻有力的悲剧,抑或那些硕果累累的历史剧,跨越数百年时空,如今依旧震撼人心。

兰姆姐弟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Lamb,1775~1834)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MaryLamb,1764~1847),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莎翁作品改写者。他们不仅热爱莎士比亚的剧作,而且熟悉莎士比亚时代的语言及文学。姐弟俩从莎翁的37部戏剧中精选出20部,在尽量保留原作语言精华的前提下,将这些剧本改写成可读性极强的故事。

兰姆姐弟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们能学到一切美好、高贵的思想和行为,成为礼貌、仁慈、慷慨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萧乾

萧乾(1910~1999),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他曾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后赴剑桥大学学习。二战期间,他作为惟一的中国记者,亲历欧洲战场。

归国后,萧乾主要从事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并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好兵帅克》、《培尔•金特》,晚年与夫人文洁若合译《尤里西斯》等作品。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篱下集》、《梦之谷》、《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婴儿就听得懂莎士比亚著作?

在婴儿期就可以开始读莎士比亚著作、学英语要阅读和背诵一些经典的东西……日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走进深圳英孚英语大学堂,和家长、学生们一起分享了阅读莎士比亚及西方经典的心得。

英语教育专家与家长分享心得:

在婴儿期就可以开始读莎士比亚著作、学英语要阅读和背诵一些经典的东西……日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走进深圳英孚英语大学堂,和家长、学生们一起分享了阅读莎士比亚及西方经典的心得。

程朝翔认为,莎士比亚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学龄前的儿童就可以接触莎士比亚。以英国为例,在英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在早期教育阶段(3至4岁)、关键阶段1(4至7岁)、关键阶段2(7至11岁)等几个时期都可以带孩子学习莎士比亚著作。

当然,每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并不相同。譬如婴儿时期的孩子,可以带着他看最简单的动画片,让他们大概知道几个主人公,让孩子对经典故事感兴趣。甚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即兴表演,演出莎剧故事或者场景。到了再大一些,就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简单的插画书,这里面有图片,还有简单的对话,可以让孩子一点点理解连贯的故事内容。到了小学,除了阅读外,还可以鼓励孩子阅读、表演、讨论莎士比亚剧中的对话和演讲。

程朝翔说,在英国,孩子们最常学习的剧作包括《麦克白》、《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恺撒大帝》、《威尼斯商人》等。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也可以加上一些别的剧目,例如《王子复仇记》、《奥塞罗》、《理查三世》、《驯悍记》、《皆大欢喜》、《冬天的故事》。

“选择图书的标准是尽量不要选择有50%以上生词的,这样会让孩子们因为阅读困难而没有兴趣”,程朝翔说,小孩学习莎士比亚的一些著作,更大的困难可能不是单词,而是文化差异上的一些东西。他建议孩子们一定要熟读一些篇目,熟读之后就会慢慢理解。程朝翔表示,小孩子在学习英语中阅读莎士比亚著作以及西方的经典著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学习英语单词、语感,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文化。

本文Hash:b0dd1507d5a307481f6197b8de2a8e0c8bd708f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