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看广告有助宝宝大脑发育

适当看广告有助宝宝大脑发育

1岁左右的小宝宝字都不认识一个,却“爱上”了广告,真是奇怪。其实不然,广告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对于正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的宝宝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幼儿为什么爱看广告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长到1岁左右,就开始对电视广告产生浓厚的兴趣。住北京市海淀区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现在刚过1岁,什么都不太懂,可是一看到广告就会显得特别兴奋,又蹦又跳的。而她一个同事家里孩子1岁5个月,也是特别爱看广告,大人不愿看广告,一换台,孩子就哭闹,这让她们实在有些搞不懂。带着刘女士的困惑,记者请教了几位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孩子看广告是正常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表示,1岁左右的孩子爱看广告是一个正常现象,也很普遍。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主动了解周围的世界,而看广告正是他们采用的一种方式。广告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因为它的颜色比较鲜艳、画面变化的频率比较快,对孩子的感官有着比较强烈的冲击力,而且广告中的语言又都很简单,非常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中国科学院广告心理学博士王咏也认为,孩子喜欢任何有新意的东西,而广告会特别吸引他们,是因为广告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想方设法夺取注意力,在创意、色彩、语言方面都会非常新鲜,这与孩子想要的正好一致。

适当看广告有助大脑发育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孩子在连话都说不清楚的时候,就能清晰地吐出类似“雕牌洗衣粉”、“旺仔qq糖”这样的简短广告词,令家长有些哭笑不得。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用各种办法来进行干预,比如用收音机让孩子听广告,跟孩子说话以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但王咏表示,广告本身对孩子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孩子1岁左右时,应该给予丰富的刺激,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大脑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看广告也是有好处的,它不仅充分调动和训练了孩子的感觉器官,同时还能让孩子认识外部世界。所以,在正常时间段内,让孩子看些广告是没问题的,家长不必要担心。

应该控制看广告的时间

当然,家长担心孩子看广告会损害视力、影响与外界交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需要身心全面发展,长时间看广告,会忽略身体的运动;总是跟着广告学说话也会导致孩子经常自言自语,与家长缺乏沟通。由于现在并没有研究证明孩子到底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所以建议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进行控制,以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运动和其他活动。而对那些爱看广告、一换台就会哭闹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少开电视。

适当的运动锻炼对宝宝发育有很大帮助

  在儿童时期,孩子的下肢是从O形→X形→变直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2岁以内:因受身材比例问题、经常用尿布及体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下肢通常会偏向“O形”

  2-4岁:因受到生长、负重与姿势改变等因素等的影响,下肢又会逐渐偏向“X形”

  4-7岁:这个时期小孩的双下肢会从“X形”逐渐变直

  10岁左右:95%的小孩下肢外观上会完全变直。

  肥胖的孩子下肢易变X形

  在骨科门诊,有一位妈妈非常着急。她说:“我儿子快三岁了,近来发现他的小腿越来越弯,这是否是缺钙引起的?”

  医生认为,只要大腿中段、膝关节以及脚踝都可以并拢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是正常。只有当双侧膝盖并拢时两侧踝关节内侧不能靠拢,且距离超过2厘米以上,才是“X形腿”。有“X形腿”的儿童,双侧膝关节容易互相碰撞而容易出现跌倒等现象。

  以前小儿的X形腿多数是佝偻病所致,现在城市里的儿童中极少发现佝偻病。现在主要是肥胖儿及扁平足的孩子容易变“X形腿”,这主要是下肢承受过重的体重所致。另外,过早学走路也容易让孩子的腿变形。不少妈妈喜欢早早给孩子用学步车,其实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孩子的步态,因为当孩子下肢肌力不够的时候,这种辅助的器具往往导致宝宝的下肢在外力(自身体重)的作用下变形。

  适当锻炼对儿童腿部发育有利

  佝偻病、外伤、姿势不良均可造成小儿双腿变形。因此,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们还是要预防孩子下肢的变形。比如,孩子到了2-3岁的时候,如果要骑童车的话,每次骑童车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骑3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还需要改变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和习惯,比如不要让小朋友有双下肢跪坐的习惯,鼓励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以增加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坚持进行两脚踩直线的练习,这样也能改善下肢的畸形。

  (编辑:苗皓)

爬行有助宝宝大脑发育

爬行有助宝宝大脑发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副教授说,其实“快”不见得是件好事,让孩子扎实地经历成长的每个阶段,宝宝才会越来越聪明。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地帮助宝宝大脑发育,帮助大脑加强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的调控,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有研究资料显示:会爬、早爬与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比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强。爬行是孩子力所能及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喜爬行的宝宝多显迟钝、情绪低、协调性差、不爱接触新人、新事。同时,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宝宝认知力强,看图识字、语音构成与发声能力,以及日后行走、跑步的平稳程度均好于迟爬或少爬的孩子。

罗向阳副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爬行会带来这么多好处呢?首先,当宝宝在襁褓中时,视听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够。而爬行则使孩子在未能行走前的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其次,爬行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脑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脑的解剖结构看,中脑是脑干(人的生命中枢所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面排列着视觉反射中枢与听觉反射中枢,它上传外界信息,下达大脑命令。爬行扩大了视听范围后,中脑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强化;而促进了中脑的功能,无疑会使整个脑的功能“更上一层楼”。除了中脑,爬行对小脑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小视。小脑是主管人体运动平衡的,而爬行属于全身运动,可训练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网络,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必然会对宝宝学习语言与阅读发挥良好影响。

再者,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为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而且爬行是孩子在婴儿期就能掌握的最安全的扩大活动范围的技能。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如何训练宝宝爬行

罗向阳副教授说,宝宝不会爬,大部分是由于抚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活动,训练宝宝爬行。

抵足爬行: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用手掌顶住宝宝的脚,宝宝就会自动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开始时宝宝可能还不会用手使劲,整个身子也不能抬高离开床,大人不妨从旁扶助他的身子,必要时可用一点外力帮助孩子前进。每天练习2-4次,每次爬行2-4米,要天天坚持。

上肢准备:俯卧抬头两臂撑起上半身:可用镜子、玩具、画报、人脸逗引宝宝抬头。出生15天后可适当练习;满月后每天3-4次,可累计半小时。

单臂支撑体重:当宝宝学会上述动作后,可在其俯卧时,用玩具在他一侧手臂上方逗引他抓玩具,两臂可轮流练习。前臂交叉练习:宝宝俯卧在床边,您在床沿,把两手掌向上,垫在宝宝的掌下,前面用玩具逗引,交叉移动你的手掌,带动宝宝两臂交叉运动。

下肢准备:3-4个月左右,可将宝宝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当你仰卧时,让他跪在你的体侧,手扶着你的身体;可和他一起看画报、念儿歌、玩玩具,使宝宝锻炼膝部的支撑力量。两腿交叉运动:宝宝腹下垫上枕头呈俯卧位,你用双手抓住宝宝踝部,做前后交叉运动。

四肢协调爬行:让宝宝手膝(或手足)着地,腹部离开床面,四肢协调爬行。若宝宝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动,可用手托住宝宝腹部或用长围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诱导他 爬行。

罗向阳副教授提醒说,每次爬行练习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引起宝宝的抵触情绪。宝宝在较硬的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带上护膝,防止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康复室特制的胶垫上学习和练习。

爬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过程,不过临床中确实有些孩子不经过爬行就会行走的。但如果孩子不会爬行且并存着某些不协调动作,或肌张力异常等就该及时找专家检查检查,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

本文Hash:ca89f10baa9f023b4e51b921e98cdabd58ebbbc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