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常问孩子“为什么”?

孩子总是一再地被询问他们不当行为的理由:“为什么不整理房间?”“为什么一直惹妹妹生气?”“为什么一直待在电视机前面?”“为什么咬那个可怜的小男生?”“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或总结来说:“为什么你不做我叫你做的事?”

这些问题也常加上贬低的话,像是:“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喽”或“你真让人忍无可忍”。

你可曾从孩子口中听见过合理的答案吗?一般的回答会是:“不为什么!”或“我不知道”、“因为我想”。这对你有帮助吗?有些甚至会得到像“妈妈你很烦!”这种傲慢的答案,或者孩子根本忽视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不可能开启一段有成果的对话,或刺激孩子去思考,你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根本不期待会得到一个“好的”答案。为什么我们还是一直问“为什么……”?

我相信这样一个“为什么……”问题表达出两样东西:第一是我们生气,第二是我们无助。两者都适合让争取注意的反抗持续下去。孩子因为我们生气而觉得被否定,因为我们无助而觉得他占了上风。就算不问“你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同样可能会问:“我该如何处置你?我跟你没完。”要孩子回答我们这种问题不是要求太多了吗?

问“为什么……”是无效的,所以是多余的。

为什么说养育孩子也需要平常心?

最近,上海市妇联儿童部和上海市亲子教育研究中心最新“亲子教育研究报告”表明:沪上约80%的父母不清楚如何获取育儿知识。而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是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焦虑紧张型”父母。调查显示,高学历父母大多是“紧张型”父母,因为高学历父母绝大多数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外语、钢琴、书画、电脑……一样都不能缺。

许多父母太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卓越”的人,于是不辞辛劳、费尽心力打造自己的孩子。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于是心力交瘁的父母由衷地感叹:养个孩子真累。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培养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孩子永远比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重要。养育孩子,也需要一颗平常心。

填鸭式教育得不偿失

如今,随着早教观念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和早教书籍也充斥着家长的眼球,其价格也自然不菲,一堂早教课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不得不花高价打造“早慧儿童”,将孩子送去各种兴趣班、特长班“镀金”。

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关专家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培养孩子成材不能操之过急

一些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担心:“邻居家的孩子早就能说话了,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行呢?”、“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会写字了,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对写字一点兴趣也没有,只知道成天地玩玩具呢?”这些担心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表。有位作家说过,“养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父母养育孩子,需要的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教育,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就像小树一样,长慢一点,说不定质地更紧密细致。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即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本无可厚非,但世间万事万物,如操之过度,则适得其反。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上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教育专家提醒,幼儿早教强调的是亲子教育,即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完全可以通过普通的亲子教育读物来完成,不仅可以节省育儿开支,更可以通过亲子教育,增加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培养孩子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让孩子在家庭的温暖中成长,一举多得。

作为父母,我 应该尝试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让自己快乐,也让孩子快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允许自由发展和探索的成长过程,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因此,作为真正关爱孩子的父母所要做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付出一份平常爱,以一颗平常心来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满怀期望地教子成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让他慢慢成长,实现自我。

13个毁灭性的“为什么”你问过孩子吗

  沟通,就像健康一样,取决于防患未然。一个高明的老师,会滤除那些让学生产生愚蠢、内疚、恼怒、报复感觉的信息。他会谨慎地避免可能会激起憎恨、招致抵制的问题和说法。

  老师的问题,对一个孩子而言并不是抽象的。它对孩子的生活会造成具体的后果。一句含有敌意的询问,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生活被摊开在酷刑架上接受令人痛苦的检查。

  下面这13个毁灭性的“为什么”,就是一位五年级老师在一天之内问孩子们的:

  1.为什么你就不能变好一点?

  2.为什么你这么自私?

  3.为什么你非得和别人打架?

  4.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

  5.为什么你总是打岔?

  6.为什么你就不能把嘴闭一会儿?

  7.为什么你这么慢?

  8.为什么你总是慌慌张张的?

  9.为什么你非得做这么个害人精?

  10.为什么你做事这么没条理?

  11.为什么你这么爱管闲事?

  12.为什么你一点没记住我告诉你的话?

  13.为什么你这么笨?

  一位明智的老师会避免伤害性的问题。

  一个孩子说:“我没为考试做准备。”老师忍住了问“为什么没准备”的冲动。他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只会引发孩子找借口,说半真半假的话和防御性的谎言。这位老师说:“这下有麻烦了。怎么解决呢?你有什么选择?”

  这一平实的回应具有令人难忘的影响。它传递了尊重,捍卫了自主,并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起了责任。

本文Hash:65a64df12a0eef32179d373338d03772442ef01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