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对待“开小差”的孩子

问:我家欣欣快4岁了,最近发现她学习的时候很不专心,画画或者看故事书、听故事等活动进行时总爱走神,一走就是盯着别处老半天,就连走在路上听大人说话都会心不在焉或者突然跑到一边去。我们觉得孩子长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希望她从小就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该怎样纠正她这个坏习惯呢?

答:很多父母对子女一举一动观察很细微,一有异常就担心会影响到行为习惯养成,其实不必过于紧张,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儿童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的时间比成人短暂。每个儿童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比较长,有的比较短,关键在于他对任何事物注意力都一样短,还是会对他喜欢的事物长一点,不喜欢的短一点。孩子的注意力是与兴趣相关的。有时候,孩子活动的内容是家长安排的,不一定是他喜欢的,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很正常了。如她对故事中某一情节感兴趣时,可能出现反复听或看的动作,反之则一旦出现别的新鲜事物她就会被完全吸引过去。至于跟她说话或叮嘱她的事情,她爱走神,这也需要仔细观察,你的谈话内容是否她感兴趣?

蒙特梭利研究发现当孩子只要是“自己来选择”时就会有“反复进行”的现象,不停地反复同一工作时便能够进入“专注”的境界。其关联为:自由选择→反复进行→专注→怀着充实感及成就感地结束活动。家长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时需注意:1、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并给予适当的引导;2、孩子在画图、玩玩具或阅读时避免干扰;3、别让孩子一心二用,如吃饭时不要看电视或听教学录音带;4、不要催促孩子,预留充分的时间;5、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及反复的次数。帮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经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注力。

在日常学习和玩耍中,还有多种方法可以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如:把孩子学习的内容分段来学,每段不超过20分钟,两段中间休息一下,可以唱唱歌,或轻松地玩一玩,然后再继续下段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酌情逐步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平时玩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游戏,比如拼图、看图案找不同、四人转圈抢坐三只椅子等。当孩子坚持完成一项工作时给予适时评估和适当奖励。

应对孩子怯场的小妙招

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有的却害羞含蓄,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令自己的宝宝胆大起来,成为了众多妈妈的关注的问题。沈阳妈妈网网友zn_jenny1的发帖询问: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每周会给我们家长带回一个交流本,这周的返馈是说孩子太害羞,不太会表达自己,明明会的东西一到小朋友或是不认识的老师面前就变得不会了。明显的怯场,有时小朋友拿她的东西了或是推她了,她也不说,只看着老师,希望老师帮她说。老师说可能是我在身边的缘故,对我的依赖感强,我在她才有安全感,这要怎么锻炼,我准备给她报个主持人表演班,大家还有别的什么好建议吗?妈网网友忻妈美丽人生:平时买东西的时候,让她自己去买,玩的时候你不在身边,让她自己玩。你离她远一点。妈网网友我家有个小不点: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做家长的也不能太心急。我家宝宝现在能够自己去买药,买不用挑选的菜,去超市也能自己买东西了。妈网网友漂亮晨晨:多带孩子参加网上组织的小朋友聚会活动,多看一些关于团结合作的儿童绘本,效果会很不错的。我有个会员妈妈家的孩子就很胆小,我让她经常带孩子参加孩子的聚会,或者请几个妈妈到我家都带着宝宝一起玩,做游戏,讲故事,现在这个孩子好多了,基本在陌生人面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妈网网友jinchi8609:孩子看见生人问话会害羞,而以前没有,这是孩子心智在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认识到陌生人与熟人之间的意义,并且从行为上对他们进行了区分。关键在于,家人是如何应对孩子这种行为的。如果家人总是对孩子说:应该怎么怎么做,应该大方,别的小朋友怎么样,那孩子从这些话里听到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反而激发孩子恐惧心理,引起孩子反抗,导致封闭。最好的办法是家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怎么和陌生人交流,怎么样是保持合适的距离,身教的结果远远胜过言传。对于这个问题,妈妈们都似乎很有心得。多带宝宝出去锻炼,放开手让她自己说,自己做。不再依赖父母、老师的帮忙。其实大人也是一样,只要多多练习,增加锻炼的机会,自然能摆脱怯场。查看更多回帖,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symama.com/thread-636744-1-1.html(兼职编辑:李颖怡)

对待孩子任性的妙招有哪些?

8月15日下午,以“做不生气的父母”为话题的派克兰帝?法晚亲子大讲堂,在百货大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尽管当天天气炎热,但老师与家长、孩子直接的沟通还是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到下午两点,整个会议室已座无虚席。“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由于爷爷奶奶过于宠爱,现在对孩子任性很难管教了。”一位家长在课堂上发愁地说。

一、父母常生气孩子身心有影响

本次主讲人滕婧老师说,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容易冲动,小则骂之,大则打之。父母生气、发怒,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心理影响。

国外研究人员曾对一些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进行观察实验。他们让这些孩子在房间里和父母一起玩耍,同时让两个“托儿”在房间的另一头,先用正常的语调聊天,再用激烈的语调交谈。

当大人们用正常语调聊天时,孩子们依然投入地玩着游戏。可一旦听见有人激烈地对话,孩子们马上停止了说笑和游戏,有些惊恐地向争吵的人观望起来。

滕老师说,一般害怕是孩子们最先有的感觉。在父母面前,孩子是绝对的“弱者”。此外,面对父母的大喊大叫,孩子还会出现缺乏安全感、做事畏手畏脚、没法和父母更亲近、更深的负罪感、人际交往障碍、缺乏正确的行为模式等“后遗症”。

二、让自己不生气父母应改变观念

滕老师说,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首先学会的应该是如何避免自己生气。这主要在于转变观念和掌握方法两方面。

1、爱孩子,而非爱他的条件。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表现,但不可以否定孩子的本身,应减少多余的责备,当孩子面临处理不了的状况时,给他实用的帮扶和引导,别忙着否定他。

2、多赞美孩子,尤其是他的行为。赞美有一种神奇力量,滕老师用自己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在她小学时,每次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是最痛苦的事情。一次,老师对她说:“你是班里做仰卧起坐动作最优美的人。”回到家后,她想,姿势是最美的,如果再加上数量,那么就是完美了。于是,她每天都在家练习,最后竟然得了100分。

3、爱,要让孩子知道。滕老师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和选择,强势和想当然的爱,会让孩子无法接收。孩子无法理解这样的逻辑:爸妈之所以不让自己玩儿,并且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爱自己。

4、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分享的魔力是再小的快乐也能因为分享而广博,再大的痛苦也能因为分担而弱化。无论责任、快乐、荣誉、悲伤、压力、金钱……让孩子生活在真实世界里,学会担当和勇气,拥有信心和力量。

三、面对不同情况父母有办法不生气

滕婧老师说,生活中父母会因为很多事情而生气,但大多数责任还在于父母本身。

课堂上,滕老师列举了多个场景,并教了家长们一些不生气的办法。

1、怎样带孩子上街不生气?

逛街路线避开“诱惑”;提前告知购买物品的数量和价格范围;让孩子参与意见,以免走失;受到哭闹要挟,立刻带其离开;巧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2、怎样带孩子做客不生气?

访友前注重“系统培训”;每次做客前的铺垫工作;明确告知可做和不可做的事情;如有“状况”,保持风度及时表扬孩子做客时得体的行为;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当“主人”,换位思考。

3、怎样不为孩子看电视、上网生气?

看电视要有时间限制,把这个作为“家庭纲领&rdq uo;宣布执行;有选择地看电视,和孩子一起勾画节目预告;给孩子买有趣、优质的儿童读物,培养他阅读的习惯;鼓励孩子多和其他人接触、交朋友,让他感受到和人交往的快乐;把电脑放在公开的位置;父母最好学会使用电脑。

如果父母在孩子提不合理的建议时能进行合理控制和拒绝,就能让孩子分清哪是正当的要求,哪是不正当的要求。这样孩子的任性也会收敛许多。

本文Hash:b7f23b2aa7e2d6e5852346fcb2fb50edb6430541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