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谋孩子三岁开始分床睡

还没生你之前,爸爸就为你备好了小床,床头挂串贝壳风铃,想你听着铃声甜甜入梦的样子,准妈妈的心就分外的轻柔。你来到人间,瘦弱得令所有前来看你的人都无语。妈妈抱着你,太小了,抱不着,只好放在一个大鱼靠背上,抱着靠背来喂你。更不舍得把你独自放到小床里,你小小的身子巴巴的眼神最具杀伤力。妈妈和爸爸,都不约而同地要把你安置在最靠近彼此心脏的位置。我们夜夜搂着你,向你而睡。

你长到两岁,茁壮的样子让所有再来看你的人都感叹不已。大鱼靠背早已不用了。一直闲置的婴儿床也送了人。你把我们的大床当成了蹦蹦床,早蹦晚也蹦。精力旺盛得惊人,晚上十点之前不睡,夜里还要起来喝一壶奶撒两泡尿。爸爸的眼里写满了疲倦,妈妈的脸颊多了层憔悴。养育孩子的艰辛,我们不怕,只担心你继续在大床中间的生活,是不是符合科学道理。

读斯波克育儿经,密谋在你满三岁时为你分床。这回添置的是一张带着滑梯的小床,放在隔壁的小房间。你欢喜得爬到上面打滚,将你心爱的玩具搬到床上,给它们喂饭,上课,开会。到了晚上,给你讲了若干个故事,唱《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心满意足地听完,打个哈欠,长长的睫毛落下来。妈妈嘘了口气,刚转身回到大床边,你已经抱着你的小枕头,赤着脚跟了过来,依旧回到大床上,一声不吭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爸爸妈妈面面相觑,却同时地伸出手搂住你,我们承认,都舍不得搂住你的感觉,你馨香的小身体,肉嘟嘟的小屁屁,手感是那样的舒服,上好的丝缎都比不上。

你已经长到四岁。语言越来越丰富,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到我们都睡着,你还在讲着。“你们知道面包车为什么叫面包车?是因为必须要边开车边吃面包。我知道什么是才子,才子就是一个人,他拿着彩笔一下子就写出来了!”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每每让我们醍醐灌顶捧腹不已。每个夜晚,你在占了大床三分之一的那个位置,制造着歌声和欢笑,当然,也有你的哭声和我们的烦恼。

爸爸也有喝高的时候,夜晚回家的情绪分外的不同寻常。仿佛喝下的不是酒,是一坛子醋。他目光复杂地望望我又望望你,像是一只极度压抑和落魄的狼,他慨叹自己的好时光都被这臭小子给耽误了。再过两年就老了。你当然不懂他的慨叹,捏他的鼻子,揪他的耳朵,叫他大胖驴,玩够了心满意足得睡去。爸爸颓然倒在床上,从牙齿里蹦出几个字:明年春天,说什么得让他滚蛋!

是的,明年春天,你将回到自己的小床,拥有自己的领地。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我们享受。若干年后,爸爸妈妈相拥而卧,在越来越迟缓的暮色里,会特别追忆搂着你一起入睡的夜晚。在我们的生命中,无疑的,那是最艰辛也是最柔软的一段光阴。陌上采薇

孩子几岁开始分床睡?

Q:6岁的女儿还和我们一起睡。要是不让她睡,就大哭特哭。我知道这样不好,可让她自己睡一个屋,我怎么也不放心,真的很矛盾。

A:通常,我们会建议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给孩子准备一张自己的小床。开始,为了方便照顾,小床可以就在大床边上;当夜间不再需要喂奶或换尿布时,它可以成为这个房间中离大床有一定距离的小床;当孩子两三岁时,如果家庭有条件,它可以成为另一个房间里的一张独立的小床。

这样做,不仅对孩子好,对整个家庭都好。

看得出来,迟迟没有分床,是父母担心分床会委屈了孩子。因为长时间亲密接触的习惯,突然分床孩子确实会感到不适,一直属于孩子的位置,为什么一下子就不是她的了?父母都没有找到好的理由,分不了床,有孩子的不愿意,更有父母的舍不得。

在下决心的时候,我们自己必须理清思路,分床对孩子来说到底好在哪里?

清新的空气

睡眠时,人的大脑和整个身体其实都在生长着,发育着,清新的空气有助于睡眠时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孩子睡在大人中间,其实是空气最不好的地方。

抒展的空间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睡眠时所需要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拥挤的状态对于习惯于拥挤的孩子来说也许入睡会容易,但却不利于她整个睡眠过程中的抒展。

独自应对黑暗

孩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需要独自面对黑暗。这是孩子独立性发展之路上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自己学会处理恐惧、失落等负面情绪。

父母也需要独处

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的成长经历。如果我们一直把自身的生活需求都藏起来,无意中便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生活质量的状态。并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事情都不是藏能解决的,不如尽早告诉孩子:你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父母也许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样大家都能休息得更好。

面对一个已经6岁的孩子,分床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做得过于突然,要让孩子切实地感到,父母对她的关爱并没有减少:

利用好家中的变化机会

孩子要上学,就需要重新给孩子布置一个自己的学习天地;家里要来客人,房间的布局也需要改变;搬家、装修、要买新家具等,都可以成为给孩子重新布置自己空间的契机。这时,孩子的空间布置和家具的选择可以多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小空间的布置中来,她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容易关注家具的样式,父母一定要把握住环保关。

和孩子讲清自己睡的好处

让孩子自己睡也要充分和孩子讲清自己睡的好处:空气好,不会太挤,不会太热,不会在睡着时踢到父母,不受父母睡眠时间的干扰,父母也可以睡得更踏实等。

睡前陪孩子聊一会儿

以前有睡前陪孩子聊天的习惯,现在仍可继续,只是现在是坐在孩子的床边聊。刚开始独睡时,夜间父母还需要增加一两次巡视,看看孩子被子是否盖好了,避免着凉。

孩子多大分房睡好三岁可以开始分房睡了

导读:孩子总是跟父母睡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不好,孩子难独立,父母生活也会被影响,可是孩子多大分房睡好呢?婴儿时期还是要和家长睡一个房间,三岁可以开始分房睡了。

婴儿期最好不与父母同床共眠

“女儿已经5岁多了,还和我一起睡。试过几次让她去小屋睡,但她都是又哭又闹,怎么哄都没用。最后,只能又和我睡在一起。”刘女士苦恼地说,自己从小就陪女儿睡,如今孩子越大越难与自己分开。“由于条件有限,孩子他爸一直都是睡在另一个房间,夫妻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不主张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特别是婴儿阶段的孩子。”早教专家、红黄蓝亲子园培训总监孙砚冰解释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婴儿的呼吸能力比较弱,父母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对婴儿是不利的。而且,父母睡觉容易翻身,常出现父母压到孩子的情况,甚至有孩子因此窒息死亡,“所以,婴儿一定要有独立的床,最好给他一个独立的有新鲜空气的环境。”

儿童教育专家胡萍也认同孙砚冰的观点,“孩子从小独立睡小床,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休息好,也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睡姿,同时也能有独立的意识和感受。”

二三岁可开始尝试分房睡

相比于分床睡,在一些西方国家,多数孩子一出生就会睡在独立的房间,但这在国内很难被家长接受。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时,都会选择和孩子睡在一个房间,这样心里才踏实,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何时与孩子分房睡的问题。

胡萍说,国外的父母比较信任孩子,但中国父母好像不太相信孩子可以独立睡觉,“我建议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分房间睡,最好不要超过4岁。孩子越大,这个过程就越困难。”

“让孩子独立睡觉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积极作用。”胡萍认为,与孩子分房睡有利于顺应孩子独立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安全感、保持孩子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脱离恋母或者恋父情结。此外,与孩子分房睡也有利于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帮助父母尤其是母亲脱离恋子情结,而恋子情结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3岁左右可尝试分房睡,不过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相对会有一些困难。”孙砚冰表示,孩子在3岁之后就要建立同伴关系,探寻与人、与社会的交往,这时就要引导孩子与父母“分离”了。如果不分离,他的世界就永远是爸爸妈妈,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影响。

三岁以后让孩子习惯独睡

“当然,与孩子分房睡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可以采用提前告知的方式,让他有期待。如告诉孩子,等你到3岁生日时,就要有自己的房间和小床了,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品放在他的房间,让他产生期待,而不是恐惧。”孙砚冰说。

对于较强抵触情绪的孩子,孙砚冰建议采用系统脱敏法以及延迟满足等方式来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比如一点点加大孩子床与父母床的距离。当孩子在自己房间待了一段时间提出要回去的时候,父母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如对孩子说讲一个故事再回去好不好。经过多次延迟时间,孩子就会慢慢习惯。”

对于分房睡时孩子的哭闹,胡萍说,父母要表示理解并安慰孩子,但仍要坚持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不可以在孩子哭闹后让孩子又回到父母房间,这样反反复复对父母和孩子都不利。孩子睡前的时间仍是非常重要的,讲睡前故事,与孩子亲吻、道晚安等都是必不可 的程序。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虽然自己不再和父母睡在一起了,但爸爸妈妈依然是爱自己的。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温柔而坚定,不能强制或放纵。”孙砚冰说,父母、家人的观念要统一,要让孩子认识到分房睡是很正常的事。

■专家观点

3岁前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0到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一个关键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睡觉阶段。在婴儿阶段,孩子最恐惧的事一是妈妈不见了,二是睡觉。而孩子并不理解睡觉的概念,闭上眼睛也等同于看不到妈妈。对婴儿来讲,不管别人照顾得有多好,在心理层面也替代不了妈妈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同床睡、同房睡还是分房睡,在孩子0到3岁的时候,妈妈都要能够有效陪同孩子睡觉,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听到孩子哭闹,妈妈都应该马上去抚慰,如果不能及时安抚,孩子就会一次次验证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这对他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

不愿分床睡父母先反思

●尹建莉,教育学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

如果孩子到十六、七岁还不愿意和父母分开睡,那就有问题了。很可能是父母平时过度包办,或过度严厉,孩子要么依赖感太重,要么对父母的爱不确信,以至于延宕独立的时间。父母还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自身潜意识就是不愿意和孩子分开,无意中给了孩子很多不良暗示。我想关键还是父母放平心态。

本文Hash:2246aea2160c0bb712522319d7abff24bb47b7ed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