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不快乐的时期

根据专家研究表明,孩子也会出现不快乐的时期,而且孩子如果有不快乐的童年,那最可能会是在6岁、12岁和16岁这三个阶段。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三个时期,让我们听听专家的看法。

孩子不快乐的三个时期

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指出,一般儿童会在这三个关键年龄面对巨大的压力,因为这都是他们刚入学或跃入另一个学习阶段的时期,所以家长应该多留意孩子是否有发出承受压力的求救讯号,并帮助他们克服压力。

新加坡卫生院儿童心理诊所主任蔡益明医生指出,刚进入小学的6岁孩子,由于必须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所以可能会产生恐惧;12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除了面临小六会考的压力,另外还会因生理上起变化而感到忧虑疑惑,所承受的压力更是显著;而16岁的孩子则是因为得应付中四会考这个重要考关,而容易感到精神紧张。

蔡益明医生是在昨天于文华酒店举行的“吾家子女初长成?儿童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中,发表上述的临床观察。

蔡益明医生说,虽然他们的情绪备受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孩子们却不懂得如何开口向父母或老师求助,或甚至可能是孩子把问题提出来了,但却被父母误解为懒惰、撒谎,而导致孩子陷入不被了解的困境。

卫生院儿童心理诊所的记录显示,在所有到诊所问诊的病例当中,大约只有4%的孩子是真的患有精神病,其他孩子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和行为上无法做出调适,而产生精神压力,并出现行为反常的现象。

蔡益明医生指出,孩子如果在行为或情绪上突然出现转变,很可能就是在向周围的人发出“求救讯号”,希望引起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注意和帮助,以便摆脱压力的折磨。

其中一些“求救讯号”就包括:突然拒绝上学、忧郁、容易激动、粗野暴力,或者一直申诉身体某个部位疼痛、不舒服等等。

要及时并有效地帮助孩子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家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蔡益明医生说,家长首先必须认识孩子所发出的求救讯号,然后再追溯并除掉他压力的根源。“身为父母的你就必须先加强你和孩子的关系,否则即使孩子真的面临压力,平日很少与他沟通的你,也无法辩认出孩子受挫的症状。”

小编总结:家长应该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孩子,及时发现孩子自己反常的举动,并且适时的给孩子进行开导。而家长不能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责怪或者打骂孩子,孩子的心智还没发育成熟遇到解不开的结是正常现象,家长们不能把孩子想像得太完美。

不快乐的妈妈怎会有快乐的孩子呢?

“老师家访的都是问题学生吗”、“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好无聊”……6年级男生偷听家

访老师和妈妈的对话后,一连串提问让妈妈彻夜无眠

妈妈的反思:

一个不快乐的妈妈

怎会有一个快乐的孩子

“老师家访的都是问题学生吗”、“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好无聊”……6年级男生偷听家访老师和妈妈的对话后,一连串提问让妈妈彻夜无眠

“妈妈,老师家访的是问题学生吗”、“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啊”、“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愿不愿意啊”、“妈妈,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那么无聊”……

儿子乐乐(化名)的一连4个问题,令妈妈小雅(化名)彻夜无眠:“从出生到现在,儿子整天面对的最多的人就是我,但我充当的不是一个让他快乐的人。我究竟给了他多少的自由?”

这篇《心痛了一夜,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帖子,引起众多妈妈们的共鸣,两天内点击量超过19万,回帖数达18页。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帖子,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昨天,妈妈小雅敞开心扉,谈了她与儿子间的事。

缘起

这篇帖子,起因于一次家访。

开学后,乐乐上小学6年级,新换了一位班主任。开学那晚9点,新班主任来到乐乐家。简单对话后,乐乐回房睡觉,只剩班主任与妈妈小雅。

可她们间的话,全被乐乐听在心里,他没有睡着。

老师走后,小雅推开房门。乐乐转过身来:“妈妈,老师家访的是问题学生吗?”小雅的心一沉,她们确实谈了不少孩子身上的问题,如做事学习无所谓的态度,丢三落四的习惯等。

可之后,乐乐的3个问题,令她彻夜无眠:“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啊”、“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愿不愿意啊”、“妈妈,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那么无聊”。

小雅以为,自己未给乐乐安排培训班,不强求他练琴,花时间陪伴他,孩子该满足。可事实上,儿子那么地不快乐。

一次家访

孩子自认为问题学生

反思

孩子的不快乐

由什么引起

“我是那个让他不快乐的人。”小雅自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雅自己不快乐。“一个不快乐的妈妈,怎么会有一个快乐的儿子呢?”她反问。

丈夫常年出差或加班至深夜,家中的一切都交给小雅,“连装修新房都是我一手操办”。生活的琐碎,压得小雅没有了笑容。“我总得找个口子宣泄吧。”她坦言。这个口子,有时也就转向了乐乐。

文具乱丢、鞋子袜子乱丢、马桶不冲、不洗就睡,诸如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令小雅抓狂。每次,她总会提高嗓门,大吼,“你怎么搞的,又这样。”有时,她会以扣乐乐的零花钱作为交换。其实,“这些都是消极的做法。”

她还抱怨丈夫,只对着电脑与手机,没有了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她抱怨丈夫,不管孩子,还指手画脚。每次,“我总是大发雷霆”,且总在乐乐的面前。

而小雅自己,特别有生活情趣。她会用旧报纸折成各种模型,作为家中摆设。

因此,当丈夫与儿子出现生活上的“马虎”时,她特别不能容忍。她将自己作为评价标准,去要求乐乐。

为什么他对一切都无所谓

渐渐地,乐乐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可小雅,并未发现。她只是纳闷,为什么乐乐对一切都无所谓,提不起劲,“即便带他出去玩”。

“他没有特别的爱好,不会如痴如狂地喜爱一样东西。”小雅认为。事实上,乒乓球是乐乐的强项,学了4年,还拿了小区比赛的冠军。

可小雅让他参加学校的比赛,乐乐却说“只要喜欢就好,不需要去比赛 ”。这种心态对好强的小雅来说,简直无语。在她看来,这恰说明,“他对一切都无所谓”。

6年级的乐乐,即将升入初中,“他好像没什么压力,而我却非常矛盾”。虽未明言,但小雅希望乐乐如表姐那样进入杭州文澜中学。可乐乐却说:“姐姐整天都做作业,没有课余时间,我不喜欢。”对于进入哪所学校,“他无所谓,好坏都没关系。”

“无所谓,老师也这么觉得。”比如乐乐的作业本上,总贴满修正带。“在老师看来,他不认真,才会不断出错再改”。乐乐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幅脸谱,“大笔一挥就了事”。诸如这些,乐乐没少被小雅骂。

乐乐,怎会快乐得起来呢?当批评多于鼓励,即便他有在努力。乐乐,怎会感到自由呢?当小雅操办了他的一切:做作业、拉二胡、背宋词……难怪乐乐,总在完成任务时问小雅:“妈妈,我接下来该干什么?”

“我要改变自己”

这一夜,注定是痛彻心扉的觉醒。“我决定改变自己。”小雅说。

第二天,她对儿子说:“我们相互监督,你也指出我和爸爸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谁做得不好,谁就洗碗。”

看到乐乐整理了房间,她还“大方”地给予表扬。这在以前,她会认为是理所当然该做的。看到乐乐的作业,小雅依旧“感到崩溃”,“字写得很乱”。不过这次,她挑出相对不错的字,破天荒地表扬乐乐,并委婉地说,“其他还要加油”。

小雅还去了学校,希望老师能多鼓励乐乐。那天,乐乐带回了一张免做卡,以奖励他的暑假作文。“若在以前,他拿到这张免做卡,肯定会用来免掉部分语文作业了。可这天,他居然说,‘我先不用’,然后拿出语文作业,认真地做起来了。”小雅高兴地回忆道。

小雅还打算,“周末带乐乐去户外走走,让他多与外界交流。”她还打算,自己开一家咖啡店,“转移在孩子身上过多的关注。过多的爱,也会让人迷失方向。”

《心痛了一夜,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帖子,2天内的点击量超过19万,回帖数达18页。妈妈们在小雅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

网友“646174835ymy”说:“这说出了所有妈妈的心声”。网友“柳影ZZ”说:“感觉就在写我呢,我也该好好反省了。”

网友“ttmmss”评价:“我们做家长比他们还要紧张,把自己的意思加于小孩身上,弄得大人紧张小孩不开心。”网友“xiaoniaoyaofei”则认为:“现在不是家长陪伴孩子太少,而是太多。家长指挥得太多,孩子自主太少。”

不少网友,也给出了不错的建议。网友“JQJ_20120321”认为,“我觉得楼主没必要担心。孩子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生,这很正常。”网友“吓成教书酱”说:“你的儿子不是问题儿童,你的儿子只是不够阳光。只要支持孩子,听孩子诉说,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同情和叹息。”网友“铁匠1023”建议:“叫爸爸多参与,他的父亲带他活动少了,其实好多事情父子之间能解决。”

面对乐乐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杭州市学军小学6年级组长虞老师认为:“家长不用大惊小怪。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在学习自我思考,思考存在的意义。”

家长与孩子交流,需要很多技巧。比如,“先鼓励肯定优点,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要求。而不是,一下子说出问题在哪里,这样孩子会很受挫。”比如,“多倾听孩子,听他的意见,以平等的方式聊。”还比如,平视孩子,“全面地看孩子,而不是只专注某一个方面。”

“这个孩子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他觉得活着长大一点意思 没有。”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听完这个故事后说。

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快乐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成就感、获得进步、有很多自主权。可是,在这个孩子身上,这种需要一点都没得到满足。”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家长的评价,肯定表扬得太少。孩子就会认为,整个生活很乏味,没有可高兴的事。这个后果,很可怕,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个性。”

另外,“生活面太狭窄,孩子也会觉得无精打采,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孩子在听音乐时是有利也有弊的吗

其实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听音乐时是有利也有弊的,但是利还是大于弊的,听音乐能够调节宝宝的心情愉快,还对他们的想像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宝宝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也极有帮助。虽然很多父母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作用,可在音乐启蒙阶段,方法不当也可能带来害处哦!

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使人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宝宝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也极有帮助。虽然很多父母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作用,可在音乐启蒙阶段,方法不当也可能带来害处哦!

利:宝宝常听音乐可以变漂亮

美国有关科研部门研究发现,常听音乐能改变儿童的容貌,使孩子的脸孔变漂亮。

我们知道,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接受外界的资讯而产生的,即资讯通过耳、眼等器官传递到大脑,大脑再经过处理指派面部某个部位的神经发生变化。常接收悲伤、恐惧、惊吓等不愉快的资讯,与常接收喜悦、欢乐等愉快的资讯比较,儿童面部的某些肌肉有着根本的差别。因为大脑神经使面部某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愉快或悲伤的面部表情难以退去而固定下来。

经常让幼儿听些欢快的乐曲,用音乐来刺激神经,调节精神,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对这一点,日本幼儿开发协会做过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把几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来,一一拍照、录像,作为原始资料。然后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开始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四个月以后,这些孩子的面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情也比一般孩子活泼,动作协调,就连眼神都与一般孩子有根本区别。

美国有关科研部门研究发现,常听音乐能改变儿童的容貌,使孩子的脸孔变漂亮。

我们知道,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接受外界的资讯而产生的,即资讯通过耳、眼等器官传递到大脑,大脑再经过处理指派面部某个部位的神经发生变化。常接收悲伤、恐惧、惊吓等不愉快的资讯,与常接收喜悦、欢乐等愉快的资讯比较,儿童面部的某些肌肉有着根本的差别。因为大脑神经使面部某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愉快或悲伤的面部表情难以退去而固定下来。

经常让幼儿听些欢快的乐曲,用音乐来刺激神经,调节精神,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对这一点,日本幼儿开发协会做过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把几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来,一一拍照、录像,作为原始资料。然后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开始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四个月以后,这些孩子的面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情也比一般孩子活泼,动作协调,就连眼神都与一般孩子有根本区别。

美国有关科研部门研究发现,常听音乐能改变儿童的容貌,使孩子的脸孔变漂亮。

我们知道,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接受外界的资讯而产生的,即资讯通过耳、眼等器官传递到大脑,大脑再经过处理指派面部某个部位的神经发生变化。常接收悲伤、恐惧、惊吓等不愉快的资讯,与常接收喜悦、欢乐等愉快的资讯比较,儿童面部的某些肌肉有着根本的差别。因为大脑神经使面部某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愉快或悲伤的面部表情难以退去而固定下来。

经常让幼儿听些欢快的乐曲,用音乐来刺激神经,调节精神,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对这一点,日本幼儿开发协会做过试验, 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把几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来,一一拍照、录像,作为原始资料。然后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开始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四个月以后,这些孩子的面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情也比一般孩子活泼,动作协调,就连眼神都与一般孩子有根本区别。

弊:宝宝常听音乐也有害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但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

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本文Hash:dbf3bb2027cb9789ff5b3a8f83fa9259385b2d3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