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意见不一致时的家庭教育

女儿出国前的成长过程大致就是如此,尽管艰难,但还算平稳。

也许正因为如此,总不断地有人问我,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有什么独到的方法。说实在的,这方面我并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经验,如果有的话,我前面也说了。不过我在这里愿意说一下我同妻子在有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的一点心得。

在女儿还没有出生时,我就知道要做好家庭教育,父母亲形成合力很重要。因此还在妻子怀孕期,我就跟她约法三章:“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口径一致。万一碰到看法不同,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分歧,也不要当孩子的面争论、指责。”

我妻子的文化水平很低,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我要事先同她讲清楚。可就是这样,在孩子还没出生时,我们就已经露出分歧的苗头。

我那时响应邓小平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号召,一边工作一边上业余大学。当时我们夫妻出双入对,没有孩子的牵累,正是读书求知识的好机会。我特意买了书,让妻子参加“初中文化补习”。她却说:“读啥个书啦!人家拉车子(指大板车)的人,一个字都不识,钞票比你挣得多。读书有啥用场,我看到书就要头晕的。”

孩子出生后,我们更是时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出现冰炭之势。当时我很是担心,这种家庭环境可能会削弱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她的健康成长。

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夫妻各自生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巨大差异。我生长的家庭,注重品德、崇尚知识;而她的家庭轻知识重物质,她的父母是从江苏逃荒到杭州的,没文化,靠卖油条为生。

在女儿年幼时,我们还基本保持一致。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分歧就明显起来了,特别是女儿上了学,我们的教育观念、方法的分歧越来越大。

我信奉“育人先育德”的教育观念,长年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引导和教育女儿。妻子却说:“现在社会上老实人是吃不开的,吹牛拍马屁的人才吃得开。现在的人都蛮自私的,你教女儿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自私,这以后孩子会吃亏的。”

当然,我们的社会风气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可我始终认为做人总应有一点精神,做人理当讲究公德。我们能自善其身,教育好孩子,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

为顾盼的学习,我们夫妻也经常有争论。孩子妈看女儿字写得差,拼音不肯认真学,考试成绩不好,就很急躁,用骂、打的方式对待。我认为物极必反,逼得太急,容易导致孩子有厌学心理,反而不好。

有天女儿第一次轮到值日,这天下午当俞老师把值日标志交给顾盼时,她高兴得不得了,当她妈妈去接她时,她连黑板上的家庭作业也忘了抄,就兴冲冲地跟妈妈回家了,等到了家才记起作业没抄完,就再赶到学校去抄。

我下班回到家,妻子说了此事,她还为此打了女儿一顿。我就对她说:“你不懂孩子的心理,这件事不能打她骂她,第一次轮到值日,孩子感到很光荣、很兴奋,高兴得把抄作业的事忘了,是可以理解的。”

为强健女儿的身体,锻炼她的意志,在小学二年级暑假,我让女儿参加一个月的游泳夏令营。妻子也极力反对:“姑娘学啥游泳,蛮好的皮肤(女儿的皮肤是雪白的),去晒得墨黑墨黑,都难看死了,不要去学的好。”

初二上学期,有天饭后,女儿说:“爸爸,有位家长向王老师提出,要我和她女儿一起晚自习,在功课上可以帮帮她。王老师让我跟你商量,你同不同意?”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同意。”

她妈妈马上反对:“盼盼, 去帮她要影响自己的功课,以后考重点高中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重点高中的名额只有这么几个,你不要去。”

我说:“女儿,帮助实际上是相互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你在和这个同学一起晚自习时,也能从她身上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再说你帮她讲解某道习题,其实就是自己在复习,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我知道,女儿其实内心早就想去那个同学家一起晚自习。此后,女儿坚持了一年多。女儿回顾这段晚自习时说:“那个同学提高不多,我倒是学到不少东西。譬如养成了做完作业,就把上过的课复习一遍的习惯。”

女儿第一次入团没批准,我说理劝慰,可妻子却煽风点火:“你为啥不能入团?难道那两个入团的同学就一定比你好?肯定是老师包庇她们,大概她们的家长蛮会搞关系的,同老师蛮好的。你爸爸这个人钝头钝脑的,脾气古怪,不会去搞关系。”

女儿结对助学,做妈妈的反对;参加公益活动,她也反对;义务献血更是反对;去新加坡留学她仍然反对……

我们夫妻俩在教育孩子的诸多方面都意见相左,为什么我的教育在女儿身上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我长期感情的投入,赢得了女儿的亲近和信任。

孩子从两岁左右到十多岁,我每天都给她讲故事;经常带她去公园玩;她生病,我守在床边护理,观察她的病情,喂药、喂水、讲故事,自己不睡觉,直到半夜她出汗,额头不发烫,烧已退,我才安心去睡;春天和女儿一起放风筝,夏天带她去游泳,秋天捉蟋蟀,冬天堆雪人……

有时,我下班迟了,女儿一趟趟到家门外张望,还焦急地说:“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呢?”奶奶跟她开玩笑:“你是不是想吃奶啊?爸爸不来急得很!”

其二,我对女儿的教育与老师的教育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有时我就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讲道理给女儿听,女儿立即会说:“嗳,我们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因此,孩子很容易接受。日积月累,她就形成了一种观点:“爸爸说得没错,我听爸爸的。”

其三,我的母亲对孙女的教育同样是以传统美德为范本的。她对孙女从小在行为习惯上要求严格,教育孙女要端庄大方、善良乐观,并以“节俭为廉洁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源”作为孙女的座右铭。

其四,孩子的妈妈文化低,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也不听广播,不看电视,只喜欢东家进西家出的串门聊天。她说的话,适应不了孩子的思想、智力、心理和知识的发展,因此毫无说服力。

再说她喜欢往外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她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加上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孩子出世以前便病故了,那负面的影响等于零。

不过,在生活上我的妻子把女儿安排得非常好,平时对女儿的吃穿管得很牢,家务事做得又快又周备,我就让她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优点。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这只是原始的爱,正如高尔基所说:“这是母鸡也会的事。”而品质的培育与生活的关心相结合的爱,才是理智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家庭教育:夫妻双方意见不一时怎么办?

女儿出国前的成长过程大致就是如此,尽管艰难,但还算平稳。也许正因为如此,总不断地有人问我,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有什么独到的方法。说实在的,这方面我并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经验,如果有的话,我前面也说了。不过我在这里愿意说一下我同妻子在有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的一点心得。

在女儿还没有出生时,我就知道要做好家庭教育,父母亲形成合力很重要。因此还在妻子怀孕期,我就跟她约法三章:“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口径一致。万一碰到看法不同,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分歧,也不要当孩子的面争论、指责。”

我妻子的文化水平很低,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我要事先同她讲清楚。可就是这样,在孩子还没出生时,我们就已经露出分歧的苗头。

我那时响应邓小平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号召,一边工作一边上业余大学。当时我们夫妻出双入对,没有孩子的牵累,正是读书求知识的好机会。我特意买了书,让妻子参加“初中文化补习”。她却说:“读啥个书啦!人家拉车子(指大板车)的人,一个字都不识,钞票比你挣得多。读书有啥用场,我看到书就要头晕的。”

孩子出生后,我们更是时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出现冰炭之势。当时我很是担心,这种家庭环境可能会削弱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她的健康成长。

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夫妻各自生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巨大差异。我生长的家庭,注重品德、崇尚知识;而她的家庭轻知识重物质,她的父母是从江苏逃荒到杭州的,没文化,靠卖油条为生。

在女儿年幼时,我们还基本保持一致。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分歧就明显起来了,特别是女儿上了学,我们的教育观念、方法的分歧越来越大。

我信奉“育人先育德”的教育观念,长年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引导和教育女儿。妻子却说:“现在社会上老实人是吃不开的,吹牛拍马屁的人才吃得开。现在的人都蛮自私的,你教女儿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自私,这以后孩子会吃亏的。”

当然,我们的社会风气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可我始终认为做人总应有一点精神,做人理当讲究公德。我们能自善其身,教育好孩子,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

为顾盼的学习,我们夫妻也经常有争论。孩子妈看女儿字写得差,拼音不肯认真学,考试成绩不好,就很急躁,用骂、打的方式对待。我认为物极必反,逼得太急,容易导致孩子有厌学心理,反而不好。

有天女儿第一次轮到值日,这天下午当俞老师把值日标志交给顾盼时,她高兴得不得了,当她妈妈去接她时,她连黑板上的家庭作业也忘了抄,就兴冲冲地跟妈妈回家了,等到了家才记起作业没抄完,就再赶到学校去抄。

我下班回到家,妻子说了此事,她还为此打了女儿一顿。我就对她说:“你不懂孩子的心理,这件事不能打她骂她,第一次轮到值日,孩子感到很光荣、很兴奋,高兴得把抄作业的事忘了,是可以理解的。”

为强健女儿的身体,锻炼她的意志,在小学二年级暑假,我让女儿参加一个月的游泳夏令营。妻子也极力反对:“姑娘学啥游泳,蛮好的皮肤(女儿的皮肤是雪白的),去晒得墨黑墨黑,都难看死了,不要去学的好。”

初二上学期,有天饭后,女儿说:“爸爸,有位家长向王老师提出,要我和她女儿一起晚自习,在功课上可以帮帮她。王老师让我跟你商量,你同不同意?”

我毫不犹豫地 回答:“同意。”

她妈妈马上反对:“盼盼,你去帮她要影响自己的功课,以后考重点高中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重点高中的名额只有这么几个,你不要去。”

我说:“女儿,帮助实际上是相互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你在和这个同学一起晚自习时,也能从她身上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再说你帮她讲解某道习题,其实就是自己在复习,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我知道,女儿其实内心早就想去那个同学家一起晚自习。此后,女儿坚持了一年多。女儿回顾这段晚自习时说:“那个同学提高不多,我倒是学到不少东西。譬如养成了做完作业,就把上过的课复习一遍的习惯。”

女儿第一次入团没批准,我说理劝慰,可妻子却煽风点火:“你为啥不能入团?难道那两个入团的同学就一定比你好?肯定是老师包庇她们,大概她们的家长蛮会搞关系的,同老师蛮好的。你爸爸这个人钝头钝脑的,脾气古怪,不会去搞关系。”

女儿结对助学,做妈妈的反对;参加公益活动,她也反对;义务献血更是反对;去新加坡留学她仍然反对……

我们夫妻俩在教育孩子的诸多方面都意见相左,为什么我的教育在女儿身上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我长期感情的投入,赢得了女儿的亲近和信任。

孩子从两岁左右到十多岁,我每天都给她讲故事;经常带她去公园玩;她生病,我守在床边护理,观察她的病情,喂药、喂水、讲故事,自己不睡觉,直到半夜她出汗,额头不发烫,烧已退,我才安心去睡;春天和女儿一起放风筝,夏天带她去游泳,秋天捉蟋蟀,冬天堆雪人……

有时,我下班迟了,女儿一趟趟到家门外张望,还焦急地说:“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呢?”奶奶跟她开玩笑:“你是不是想吃奶啊?爸爸不来急得很!”

其二,我对女儿的教育与老师的教育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有时我就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讲道理给女儿听,女儿立即会说:“嗳,我们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因此,孩子很容易接受。日积月累,她就形成了一种观点:“爸爸说得没错,我听爸爸的。”

其三,我的母亲对孙女的教育同样是以传统美德为范本的。她对孙女从小在行为习惯上要求严格,教育孙女要端庄大方、善良乐观,并以“节俭为廉洁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源”作为孙女的座右铭。

其四,孩子的妈妈文化低,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也不听广播,不看电视,只喜欢东家进西家出的串门聊天。她说的话,适应不了孩子的思想、智力、心理和知识的发展,因此毫无说服力。

再说她喜欢往外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她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加上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孩子出世以前便病故了,那负面的影响等于零。

不过,在生活上我的妻子把女儿安排得非常好,平时对女儿的吃穿管得很牢,家务事做得又快又周备,我就让她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优点。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这只是原始的爱,正如高尔基所说:“这是母鸡也会的事。”而品质的培育与生活的关心相结合的爱,才是理智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家庭教育意见不统一心好累!

前段时间有个日本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自立,在电饭锅里留纸条让孩子做饭的故事。俊子妈妈摩拳擦掌也打算尝试一下。俊子今年10岁了,曾在妈妈的指导下学过煮饭和炒鸡蛋,但就是太懒,一直不肯做。

俊子妈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奶奶走亲戚的那天,做了一些准备措施。俊子当天中午外出玩耍回家,看到桌面上的一张纸条温馨提示:锅里有热饭和热菜。俊子随后揭开了锅盖,里面没有一点食物,只有一张纸条:人生没那么容易,自己动手做吧,冰箱有鸡蛋和番茄……

你猜俊子会像其他好孩子一样乖乖做饭吗?没有!当俊子妈回到家,满脸期待地走进厨房,锅里仍旧空空如也,鸡蛋和番茄原封不动地在冰箱里呆着,倒是垃圾桶里多了个全家桶的包装……

这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熊孩子觉得做饭太麻烦,竟然打开了电脑在网上订购了全家桶,点击“他人付款”,然后打电话给姑姑,姑姑义无反顾地把钱付了……俊子妈心碎了一地呀。

生气的俊子妈让熊孩子面壁反省,回到家的奶奶心疼孩子站了两个多小时,直接跪到地上给孩子一会揉小腿、一会揉大腿,嘴里一味抱怨不该如何折腾孩子。俊子妈连杀人的心都有了。

那滋味就像一只浸水的花盆,妈妈总想往外排水,但家人却一味地灌水,眼看小树苗都要烂根的感觉。

家里有宠爱孩子的大人,这教育没法做了!当你满腔热情想让孩子变好,家里总有那么的一个人给你抬杠。在教育孩子上,家庭才是一个超级辩论场呀,赢的永远都是”慈爱“的一方。细数大多数家庭都有的“超级辩论”,你不幸摊上了吗?

1、孩子吃手、撕纸是手敏感期,不要阻止,能促进孩子动作的协调和大脑发育。

VS:吃手指有细菌,多脏呀;纸张撕得到处都是,会让孩子养成不爱卫生的习惯。

2、不能喂饭,喂饭会让孩子依赖,养成拖拉不自立的坏习惯。

VS:不喂饭孩子不吃,不吃饭会胃痛,还容易生病、身体发育不好,以后孩子身体差怨你。

3、不能老看电视,看电视会上瘾,孩子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学习。

VS:孩子不看电视会不吃饭,看一会没那么严重。

4、不要老是威胁恐吓孩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胆小,不敢做事。

VS:恐吓一下孩子更利索,还会更勇敢呢,以前的孩子都是那样过来的,也没见过有什么不好。

5、不要哄骗孩子,会让孩子学会撒谎,还变得不信任人。

VS:又不是真的骗他,不哄一下孩子不听话,孩子这么小,懂点啥?

6、不要限制孩子探索,只要没危险,都可以让孩子尝试。

VS:坐地里玩会弄脏、爬高会摔倒、玩水孩子会感冒、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会被打,我还不是心疼孩子?

7、不要有好的总让孩子先吃,会让他养成独食、不懂感恩的坏习惯。

VS:吃点好东西能出点啥事?你老公也是这样被我养大的,你难道说他不好?

8、不要替代孩子说话,你的意见不代表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说话能让他懂得思考、有主见。

VS:孩子长大了就好了,现在不懂说,以后会说,是否能思考是性格的问题。

9、不要帮孩子穿衣、穿鞋,让他自己犯错自己纠正,会进步得更快。

VS:孩子这样子不能见人,走出去只会被人笑话,说大人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责任。

10、孩子画画玩游戏时最好不要打搅,等他玩完才让他吃东西,一边玩一边喂不利于孩子的专注。

VS:东西不吃会凉了,更何况是我在喂,孩子也不用动手,怎么就打搅他了?

孩子都喜欢“软柿子”,谁让他们舒服,他们就爱亲近谁, 孩子稍微严厉一点的爸妈,在家里都没法站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意见不统一,也是一件相当头痛的事情。所以,教育孩子最好跟家庭所有成员做沟通,还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和做法,争取得到全部人的支持。

本文Hash:84d1f3893217eda2a8f48a6674b76f5cfc95f6aa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