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记者:孩子天生并不缺乏独立性,但结果却成了没有独立性的人。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是应该指责孩子,还是更应该反省我们家长自己?

徐国静: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一定的环境、教育作用下慢慢养成的,在指责孩子不能自理、不能独立的同时,我们家长应该先反省一下自身是否为孩子的独立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正如不经过反复勾画涂抹不可能学会画画一样,不放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永远不会长大。在父母手心里,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触摸世界。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如同生长在树阴下,既看不清自身的形象,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高度。所以,孩子长不大,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不懂教育的父母自己。

记者: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徐国静: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参与家务劳动开始,给他们更多机会、时间去独立操作家务和课余各项劳动,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体会到独立成功的快乐。其次,家长应该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思考,帮助孩子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意识和尊严感。

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饭是怎么做出来的不闻不问。对生活的漠不关心不但会减弱孩子的感受力,更严重的是削弱了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

我们自发组织的星星河家园就为孩子举行了拼盘大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刚开始,孩子们战战兢兢地拿着菜刀,很费力地切。他们不时地为抢盘子、抢案板发生争吵。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各端出了3盘菜,请爸爸妈妈品尝评价。家长们边品尝边夸奖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传递劳动光荣、做饭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观念。

孩子们做饭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后,拼盘大赛成了星星河的传统节目。孩子们在做饭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相互协作配合的方法,比如原来大家一起切菜,必然会为工具和地方发生争吵,后来,他们商定,一个人切菜的时候其他人做别的,比如收拾桌子、摆放碗筷等等。这样,厨房里再也没有争吵了,而是充满了欢笑声。

孩子们学会做饭后,我们再给他们钱,让他们从购物开始,安排和设计家庭餐桌,这不但给了他们体验家长辛苦的机会,也给了他们学习精打细算、管家理财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必须对孩子放手,给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记者:如今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都很富有,然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并非都富有,有的孩子患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为什么生活在高楼大厦、双重防盗门里的孩子,反而比生活在大杂院、小平房、乡村里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症、孤独症、自闭症呢?

徐国静:一个人,他的精神、心灵开放状态与他的物质富有状态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物质生活富有的人,不一定很开朗、很开放;家庭贫寒的人,不一定很封闭、很排外。

孩子们在童年、青少年时期都会有很多的追求和想法,他们非常希望与外界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对外联络、交流是会受到很多限制的,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给孩子们的自然交往造成了种种的不便,反而是大杂院、小平房、乡村里的孩子比高楼大厦里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互动。现代家 长只有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开阔开放的生活环境。而在开阔开放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是不容易患心理疾病的。

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人的某些想法与外界建立连接的时候,或遇到挫折了,或碰到障碍了,或中途中断了,没有得到外界的响应,又回到了人的心里边――这些越积越多、越积越深的心理负担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灵疙瘩,就构成了人的心理疾病。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成长时间表,三四岁孩子的活动范围应该有多大,七八岁孩子的活动范围又应该有多大。年龄越大,孩子活动的范围会越大,与外界交往、连接的愿望会越强烈。我们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从外面拉回来,不让孩子与孩子玩,不让孩子接触书本以外的世界,孩子生理的、心理的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安全的,但孩子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透过窗户,他们看见外面有花有草有伙伴,他们想出去,可出不去,时间久了就变得不愿出去,不愿与人打交道了。这就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问题。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对孩子精神、心灵方面的需求却疏于关心、不加重视,这就是很多城里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都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任,独立能力对孩子来说,可以让孩子在离开了家长之后,还能够继续让自己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学习,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来来看看培养方法。1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这过程中学会适合1岁宝宝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生活技能,如洗脸、喝水等。2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为宝宝创造条件,使宝宝有机会与成人.尤其是与同伴相处,学会处理与人、与事物的关系。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一项工作,比代他做完所花费的时间要多好几倍,为此付出的劳动也大得多,因此需要极大的耐心。但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能保证孩子较早学会独立生活,并使他终生受益。3培养孩子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身体健康十分有益,所以不仅要保持宝宝进餐的环境清洁、安静和愉快,还要注意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要安静、不说话、不嬉笑打闹等:要自己用勺、筷、碗进餐,以尽早养成其独立进餐的习惯;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响食欲。4培养宝宝的行为习惯对1岁宝宝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家里来客人时教孩子拍拍手表示欢迎;当客人送给孩子东西时教孩子点点头表示谢谢;家里来了小朋友,家长应热情地拿出糖果来,并鼓励孩子分发给小朋友;客人走时,让孩子挥手再见。年轻的家长常犯一个毛病:先惯后管。宝宝小的时候百依百顺,等他形成不良习惯后再来管,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了.甚至还会影响大人与孩子间的情感。还有这样的家长.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孩子做错了事,也毫不介意;他们不高兴时,看孩子总是不顺眼,甚至将孩子当成“出气筒”,这样做非常不好,会导致孩子缺乏是非观念,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宝宝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是育儿教育的重要基础。5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6生活中尽量尊重孩子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7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8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上培养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 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9慢速分解动作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语言指导必不可少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10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1、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5、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的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的吃完一顿饭。

(3)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有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孩子会很有兴趣的学习洗脸的动作。

(4)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不能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孩子做的,奶奶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适,爸爸、妈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里还要做很多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本文Hash:7d6151431b0f74cf67acf4406a794e16c132244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