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和孩子说话

这样和孩子说话

1.不用宝宝语调和孩子说话。

可能是妈妈的天性使然,和刚出生的孩子说话时,都爱提高声调或者用宝宝语调说话,所以在生活中跟成人讲话使用一种语调,而和孩子讲话则使用另一种语调。但孩子对宝宝语调的需求很快就会结束。你也要及时调整你的语调,平常自然的就可以。

另外,对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来说,掌握正确的词语很重要,比如说小狗就说“小狗”,不要用“汪汪”代替。孩子反复听到正确的词语发音,才有机会提高他说话的清晰度和发音水平。在一定语言环境下,孩子听到大量的词汇,听你如何运用,才能提高语言能力,并且更好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感情。

2.不要责备或者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

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正确发音,他当然会那样做。他并不是想尝试错误发音,所以你的责备和纠正无济于事。如果你孩子口齿不清,会妨碍他的社交和在家庭以外表达需求的能力,你可以向儿科医生求助。

3.对孩子说话过犹不及。

我认识的所有父母都很能说,不停地说,却忽略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孩子并没有超常的天赋和非凡的理解力,理解不了你说的全部。你的喋喋不休反而会让孩子不想听你说什么,将来他会对你所说的充耳不闻,更不愿意照做。

尤其是你需要孩子听你说话的时候,比如一个要求、指示或者命令,你说得越多,孩子越不愿意听,更不乐意做。

另外,你说得过多,要传达的信息也复杂化了,小孩子根本不可能抓得住你所说的要点。如果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就简单地说:“罗宾,该来吃饭了。”而不是:“罗宾,10分钟以前我就告诉你现在该吃饭了,我希望你停下你现在做的事,去洗手并挂好毛巾。你也许该先去小便,这样吃饭时就不用离开餐桌了,如果你小便了,别忘了再洗洗手,记得用香皂,挂好毛巾,罗宾,你听见我说什么了吗?”

事实上罗宾早就没在听你讲什么了,他一直埋头玩他的玩具。

4.清楚直接地表达。

大人和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大人想的孩子未必会准确理解,所以,要求孩子做什么,最好清楚直接地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知道怎么做最正确,比如:“请把你的外套从车里拿进来挂在门后的钩子上”比“把你的外套拿进来”要清楚明确,后面一句有可能造成孩子把外套拿进来随手一扔的情况。

5.问孩子那种不只是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

想邀请孩子谈话,你可以这样说:“在苏珊娜的生日聚会上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呢?”或者:“为什么你最喜欢藏猫猫?”

6.中立地谈话。

大多数谈话中父母都把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天、孩子的喜怒哀乐等等。换个角度,尝试谈点儿孩子以外的话题,谈谈你的所见所闻,问问孩子他怎么想,比如:“今天我开车去乡下,看见一只斑点狗沿着街道奔跑,就它自己,它跑得快极了,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看?”这样不仅能促进交谈,还能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他的看法和想法对你很有价值。

7.倾听孩子的话,不急着纠正或评价。

阻止孩子说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断他,很快地给予评价或者纠正;而耐心地听他说完话,然后问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孩子连续完整地表达自己,还能让你进一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你可以这样问:“罗伯特做了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我想听听。”

8.尊重孩子和你分享的感受。

把你的孩子跟你分享他的感受这件事当做是孩子给你的礼物,就算觉得不对,也不要去反 。你应该接受并认可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跟你抱怨最近的事,你可以说:“你对此反应强烈,看来马修的确打扰到你了。”甚至简单的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都能让你的孩子明白他能自在地跟你分享个人感受,孩子会更加信赖你。

9.别轻易问“为什么”。

当一个孩子或者成人经常性地问“为什么”,他实际上是在寻求答案,或者说在抗议什么,“为什么”是孩子委婉地表达“我不喜欢你的答案”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孩子问为什么是一种搪塞技巧,这样他能在他被要求去做什么之前拖延些时间;如果是你问“为什么”,那么就有可能让沟通进行不下去。有时候孩子确实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样说,你的问题正好问到他无知的事情,这让他感觉没有信心,仿佛他应该知道答案一样。很多时候甚至成人也不能准确地解释某事为什么要那样做,不是每个人都能非常明确和自觉地回答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你的语气

和孩子交流时你的语气既表达了你的态度,也传递着你的真实情感,还能传达出易于理解的明确信息。你的语气和你说的话得匹配,否则你说了等于白说。

大多数父母不允许孩子在街道上跑,有的孩子真的一次也不会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父母给了孩子非常明确的信息不能在街上跑,语音语调表达出了严肃。而如果说“小宝贝,妈妈请求你不去街上跑”,声音温和甜腻,就无法表达出你对此事的严肃态度。当你要表达你很在意的事时,请用严肃的语气表达你的意思。

想想你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使用的不同语调,什么样的都有,跟孩子说话时选择一种合适的就行,但不要过度地使用特别严肃的语气。总是在制定规则的父母和从不严肃表达的父母没什么两样。

你的嗓音高低

大多数人说话时能够控制他们的嗓门儿,孩子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学着调节和使用他们“内心的声音”。

和你在交流中使用的词句和语气一样,嗓音高低也是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它会促进或者破坏你和孩子的交流。许多父母都认为提高嗓音能表达出严肃的态度,但可笑的是,大多数孩子对尖叫、大喊和非常大的声音却没有什么反应。当父母大喊大叫时,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手边正在做的事上,而是被吸引到父母的喊叫上了。他不会去想:“妈妈叫我关掉电视。”他只是想:“哦,妈妈在冲我吼,她一定是疯了,我不喜欢她吼,我不想听她的声音,吵到我了。”妈妈的话白说了,喊叫并不能表达你真正想表达的信息。

你有没有观察过好的老师是如何维持课堂秩序的:他们从来不站在教室前面,拍着手大声喊:“大家请安静!”反之,他们总是用低沉甚至接近耳语的声音说开场白,而且耐心地一直说,很快,部分孩子注意到了,停止聊天,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停止聊天想听听老师在说什么,整个教室就安静下来了。

大声喊只会让大家更喧闹,轻声说才会带来平静。

不要和你的孩子这样说话

养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练就每个父母的耐心,但对做父母的来讲,重要的是应由此认识到并且自觉地抵御说那些有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这里不妨举出十种一般做父母的常常难免会说出的而又最能伤害孩子的话语。

1.为什么你不能像谁、谁、谁那样呢?

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指出,简单地做比较只会增进孩子们之间那种常有某种自然性的竞争。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比起来不如人家,他就很可能开始憎恨其他的孩子。此时,做父母的最好是不要去比较你的孩子,而是去真正弄清楚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做些什么。是希望他的房间更整洁呢?还是要他在饭桌上表现的更为懂事呢?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放在那些你最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方式上。一旦孩子懂得父母所要求他改变的只是他做某种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要改变他这个人,他就会在大人面前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2.难道你倒小了不成?

一次,你7岁的女儿跟你一块儿在一家很像样的餐馆就餐时,竟表现的像一个3岁的孩子。对此你肯定觉得很难为情甚至有些尴尬,于是你对她厉声说道:"难道你倒小了不成?你已经是7岁的孩子了!"可这样说的结果呢?孩子的内心受到了屈辱,他在接下来的用餐中不时地有恶意地将佐料瓶中的盐撒落在餐桌上。

你不该说这种惹恼她的话,相反,而用一种不带个人情感色彩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我知道你在上床睡觉之前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电视节目,但我也不想把电视机搬开,要是你不去睡觉的话,则很可能会发生那样的时。"于是就在那一瞬间,你的孩子就明白了事情的结果将会是怎样。

3.你非得总是像一个邋遢鬼吗?

对孩子过多的批评也许会埋下严重吵闹的隐患。做父母的可以时常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必须控制孩子的这些时呢?"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当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随他的便,他爱穿什么就让他穿什么;但是,如果他是和大人一起出去吃午餐,则不能随他的便?quot;孩子们有必要知道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衣着,做父母的有权对此把握一定得分寸。

4.你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

这句话也许会使他内心感到一种从来都不可能失败的压力;而如果被大人夸奖为"真是个数学神童",那这个孩子也许就会压制他事实上很喜欢的来自艺术的内心感受。

使用你对孩子天赋和才能的明智的察觉来鼓励他,而不是一味地采用贴标签般的夸奖和赞赏,这才是真正可取的方式。例如你说:"你真聪明,我知道你能做这件事",这句话就比"你真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多了些支持和鼓励,少了些无味的夸奖。

当然,消极的"标签"也容易带来自我应验的结果。假如一个孩子被人说成是懒虫,他很可能表现得更为懒惰,因为,你所说的话仿佛肯定了懒惰已经是他个性特征中不可改变的固定成分了。在教育诱导中,如果不得已非得用一定的消极的或是负面的标签式的评价时,做父母的一定得努力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个孩子是不是整个儿一个懒虫呢?也许他只是没人提醒就不知道做一些家务,如果仅此而已,做父母的就应该健全和完善家庭内部的对于做家务的一套奖惩制度,如忘记倒一次垃圾就从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中扣除一点钱等等。

5.你怎么这么笨呀!

你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然而类似的评价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伤害,相反,给予实事求是的支持和鼓励却有助于改进孩子的表现。例如,孩子在过马路时不看汽车就跑到路中间,你可试着说,"过马路时,你一定得拉着我的手。" 孩子拉着你的手了,你可以补上一句,"你真聪明,知道拉着我的手。现在,我们就可安全的过马路了。"

6.有时,我真希望没有这些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将这种看法一同带入社会,并且直到成年之后。

如果你烦透了不禁感叹:"我真希望从来就没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倒不如这样说,"有时后你让我非常生气。"也许更好的做法是在事情还没有弄到最为糟糕之前,设立一定的强制性规章,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父母亲对他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他就会有更佳的表现。

7.你让我一个人呆会儿好不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有空自己独处一会儿,然而任何一句对孩子气愤的排斥和驱赶的话都会使其感到他不为父母所需要了。不妨试着将孩子纳入到你必须做的每件事情中来,甚至一个3岁的孩子也会"帮助"你准备饭菜。如果在孩子们需要父母亲时,你就索性花时间和他们呆上一会儿,那么在其他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比较少地需要父母的关注了。

当你确实需要时间独处时,不妨这么说:"亲爱的,我很爱你,但我这会儿正忙着呢。"这就让孩子领悟到过一会儿你就会和他在一起;但如果他坚持要你和他在一起,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在打扰我,你就只能回你自己的房间了,因为现在是我的私人时间。"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就会变的有规有矩,而不只是拒绝和排斥了。

8.闭上你的嘴!

这样的话语给予孩子的深刻印象就是你并不关心他的意见,他由此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那种没有什么重要意见能提出来供人参考的无用之辈。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礼貌,那么你就应该对他们有礼貌。既不该对同辈人说"闭嘴",也不应该对你的孩子们说这样的话。

9.做这件事,否则的话

简单空洞的威胁所带来的是从根本上削弱了你在孩子们心目中的权威,会导致孩子们继续干他们的坏事,以此来进一步考验父母亲。对此,较理想的办法是选取一种具体的惩治措施,并且付诸实施。比如:"你如果现在不停下来,就给我靠边站一个星期日。"或者说:"你如果再这么做的话,饭后就不许你玩。"这样,孩子就知道你接下来真的要那样做了。

10.如果你不立即跟我过来,那就随你一个人去了。

千万不要对孩子实施这种遗弃他的恐惧感。父母亲应该是一幕安全的天穹,在它的掩护下孩子们才渐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否则孩子们可能会变得非常缠人,或者非常依赖别人。防止这一点,做父母的应该告诉自己那正蹒跚学步的孩子?quot;这会儿你是自己爬起来随我来,还是要我拉住你的手,跟我过来。"真有必要的话,你可以去搀他起来,带着他走。

假如你的孩子老是磨磨蹭蹭,你不妨预先给他提个醒儿。例如你可以说:"你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5分钟时间玩了,我们马上就走。"这很可能产生你所希望的结果,而不会将威胁留在孩子的心头。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好?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好?提醒家长朋友们:有时候孩子完全不听家长的话!必须要一遍一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按照家长说的做。当家长提醒他的时候,他就会用一种困惑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在说:“啊?你是在跟我说话吗?”家长要思考一下了:其它孩子也是一样爱听好听的话不好听的话当然不爱听了。换句话说,就算你冲着他吼,让他把垃圾拿出去倒了,他也会像耳朵塞了棉花一样。而如果你嘀咕你想带他去吃冰激凌,他的听力立刻就会变得超级敏锐起来。所以解决孩子不听话其实很简单慢慢看吧!??孩子不听话要怎么办?1、当你提出一个要求时,确保自己取得了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碰碰他的胳膊或者手,也可以看着他的眼睛。清楚而简单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例如,不要站在隔了三间屋子的地方大吼:“该走了!”最好的方式是走到孩子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然后清楚地要求他:“福斯特,请穿上鞋子和外衣,坐到车上去。”?2、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回应你的要求,要求他重复你说过的话:“福斯特,我刚刚想要你做什么?”一旦孩子重复了你的要求,你就知道他已经听到你说的话了(同时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听到了),然后他就会按照你的话来做。?3、确保你没有在唠叨,或者自己都不当回事,这会鼓励孩子的不听话。如果你总是三番五次地重复自己的话,然后才会采取行动,孩子就会知道他可以在开始时忽略掉你的话,而不需要按照你说的做。?4、让你的要求简洁而明确。例如,告诉你的孩子准备上床,不要发表一通长篇大论的演说,无论是关于睡眠的益处、及时起床的重要性、星期四的晚上依然要准备第二天上课、为什么你对每天晚上都这么来上一回感到厌烦,还是其他什么的。让自己只说一些最重要的话,例如:“九点了,该睡觉了。”?5、用行动代替语言。不要抱怨屋子里的那堆臭袜子,只需要将它们捡起来递给你的孩子。当拿着一堆脏衣服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该做什么。好了相信你已经解决了孩子不听话了!特别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最好别说这七句话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不要对孩子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12/2页下一页

本文Hash:fe6a743ffac1b0d1b57cda736d1b91f8e0c4922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