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儿帮孩子做不如教孩子做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呵护备至,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做。但家长们注意了,有些事能帮帮孩子,可是有些事必须要孩子亲自去做。在帮与不帮之间,家长们应该有个清晰的定义。下面大家来看看小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处吧。

相信宝宝的独立能力

三岁左右的幼儿,在热爱创造与建构的过程中,当他们无法达成自己所希望的目标时,会特别容易感到挫折;面对孩子挫折感时,专家建议,父母当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也许会因为他的创意和应变而倍感震惊。

伟伟是家中唯一的小男孩,祖父母视他为掌中之宝,全家人尽心尽力将最好的享受与温暖给他;然而,这备受呵护的小宝贝,却一天比一天更为蛮横,不仅抢夺、破坏表妹的玩具和书本,更会出手伤害表姐和长辈,稍不顺心便大哭大叫。

此时,妈妈急于树立伟伟的生活规范,而显得急躁,动不动就拿出棍棒威嚇,而祖父母则急于维护伟伟的“安全”不被伤害。但伟伟从小被呵护惯了,情绪反应是一天大过一天,越来越任性,弄得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过于溺爱影响自制力

像伟伟从小被宠爱、呵护习惯的案例,是许多家庭常可见到的。专家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度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乃是父母的天职。但是如果宝宝一有所需求时,爸妈立刻给予回应,来满足孩子时,孩子很容易就养成依赖性及缺乏自制的能力,日后在控制自我的能力上也将受到影响。

可以适当地扶持宝宝

一昧地赞美孩子、事事为他代劳,只给孩子一件美丽的衣裳,却不让他学习如何自己穿,如此的教养方式,不但无法培养孩子独立性及自制能力,反而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最棒、最的。渐渐养成目中无人,稍不顺心便大哭大闹,日后如遇到挫折时,可能就无法爬起来。“溺爱孩子”不仅对他的成长无所助益,亦将影响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发展,以及面对挫折的容忍度。

而太过依赖父母的孩子,对任何事情总是习惯"予取予求"的态度来对待,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相当降低,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即训练宝宝养成独立、凡事自己动手试试看的习惯,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事了。

在训练孩子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常会以奖品作为利诱,引导孩子学习,其实不妨以激励的方式代替奖品,进而让孩子做到自我激励,从挫折中学习并做到自我激励。如此,才能够有所进步,并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不会动不动一遇到挫折,就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及发脾气,或毫无耐心。

适度给孩子挫折感

过于保护孩子,会影响孩子面对挫折的容忍度外,其实,三岁左右的幼儿,在创造与建构的过程中,当他们无法达成自己所希望的目标时,特别是容易感到挫折。专家表示,许多父母见到孩子这种情况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插手,来帮孩子解决问题,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建议最好还是将问题留给孩子,让他学习如何自己处理、解决、鼓励孩子自我信赖和独立。

然而,在帮与不帮之间,以及放任孩子自我挣扎与伸出援手之间,这界线究竟在哪里呢?其实,在不需要给孩子解决每一个难题的原则下,做父母的还是可以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当你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也许会因为他的创意与应变能力,而倍感受震惊与兴奋的。

独立的宝宝很可爱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遇到一些学习的问题,如何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适度的挫折感,让他从挫折 中学习、成长,是有技巧的。专家提出一些孩子学习时常发生的情形,包括:

1、吃东西

拿汤匙吃东西这项动作,大约要到二岁半时,才能够完全熟练,在这之前,宝宝总会将饭粒、零食掉落或洒落汤汁在桌面上,别给孩子太过的斥责,或就此不让孩子练习,这会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拿取和正确放置过程中,慢慢练习。

2、学穿、脱衣服、穿鞋

先让孩子练习脱衣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扣子扣错位子,穿鞋子可能左右脚不分;别给孩子太多的斥责或干脆替孩子代劳,而剥夺孩子独立学习机会。可拿出另外一件衣服或一双鞋子,教导孩子正确方式,让他知道错误并学习。

3、拼图、堆积木

玩拼图、堆积木等游戏,有助于宝宝脑力的开发,当然依宝宝不同年龄,而有不同阶段表现,有时孩子会因为堆不好或方法不对,而生气、发怒;父母不须强求也无须操之过急,可从旁观察,让孩子自己慢慢摸索。

4、涂鸦

给孩子一张纸、几只笔,任凭他的想像力而发挥,学习画直线、横线;也许宝宝会将色彩画出线外或纸张外面,父母无需生气,也不必随时抓住宝宝的手,教他如何画才好、才美;让他学习自行练习、摸索。

小编总结: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都不会做,所以家长帮帮忙也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什么情况都这样考虑的话,孩子永远都长不大。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相信孩子能自己探索出解决方法,并给予支持,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教孩子做事不要替孩子做事

听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懒孩子,什么都要妈妈帮着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天,妈妈有事,必须得出去十来天,妈妈发愁:“我走的这几天,孩子饿了怎么办啊?”妈妈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妈妈连夜烙了几张圆烙饼,够吃十来天的。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一低头就能咬到饼了。妈妈满意地离开家。过了十天,妈妈回来,发现儿子还是饿死了,因为他太懒了,吃完胸前的饼,懒得把脖子后边的饼转过来吃,就这么饿死了。这是个极端的故事,其实,有些父母也在做类似的事。去一个朋友家,做母亲的边做饭边向我唠叨,这孩子不会做饭,不知道以后怎么照顾自己,颇为担忧。正好孩子走进厨房,我对孩子说:“你帮帮妈妈,拍根黄瓜吧。”孩子很听话地走过来,拿起刀。母亲赶忙拦住:“他不会。”孩子听了这话,拿着刀象征性地拍了两下。母亲像得到了证据:“你看,他根本不会。”边说边从孩子手里接过刀,麻利地把黄瓜拍好了。一个十五岁的男孩,需要父亲天天叫他起床。母亲非常不满,说父亲太溺爱孩子了。父亲一脸无辜:“不叫他,他会迟到的。”有位母亲说,我家女儿不会过马路,绿灯亮了,她就非常紧张非常快速地跑到马路对面去。我问,您的女儿多大了?“16岁,上高一了。以前我们怕不安全,都是我们护送她”……在咨询室遇到过很多个家长,都焦急地诉说着孩子的问题:不起床、不收拾房间、不知怎样与同学交往等等。我说,“你们少管些,他们就学会了。”家长很困惑地看着我说:“他(她)不会啊!”每个父母都可以讲出一大堆的故事,佐证孩子确实不会;或找出很多理由,解释为什么孩子不会。这些理由,大多是:孩子从来没做过,我们以前尝试过教他(她),但他(她)做得多么糟糕。“他(她)不会。”父母的言外之意:“老师,我们不想让孩子学会,您再想个其他办法吧。”我会打断父母,问他们:1、孩子多大时,你才能停止这么做?2、你希望你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这种能力?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作为家长,你有责任教孩子:怎样过马路;怎样去超市买东西;怎样识别欺诈;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辨认好人与坏人;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处理危机事件;……这些都是生存必需的技能。“子不教,父之过”。你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需要当父母的深刻反思:这么多年,你教给了孩子什么?文/北师大心理系博士、家庭治疗专家醭

本文Hash:dcc4cc95032117beb9fc75c1b74958af0bdfc21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