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洗手的孩子

康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他的双手发白、皮肤浮肿。十六岁的大孩子,洗手是他唯一的乐趣。

康康患有强迫性精神症。

有这种症状的患者往往有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洁癖是最常见的一项。

儿子染有如此怪习惯,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系在儿子身上。康康每次入洗手间,母亲的眼睛也恨不得越门而入。

康康深知母亲苦心,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儿子的事变成母亲的事。母子之情,尽绕着洗手间而转,母子的对话,也会集中在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上。

这是国际家庭治疗师米纽琴访港教学示范的一个个案。

消怒良方

他问康康:“你何时最想洗手?”

康康答:“每当我觉得愤怒的时候。”

米纽琴笑说:“原来洗手具有如此功效,我希望我自己也可以照办。”

怪癖变成消怒良方。显然,米纽琴是特意把康康的古怪行径正常化。

康康的父母静观治疗师与儿子谈得轻松,初时全摸不着头脑,眼见一向寡言的孩子,一反常态地与这位陌生的顾问专家畅所欲言,更是莫名其妙。

依附母亲

米纽琴继续与康康谈笑风生,完全把他当作正常孩子看待,而且对他的怪癖欣赏有加,于是引起这位大孩子无限好奇。

康康说:“我妈很关心我,什么都照顾我。她不知道,其实她自己更需要被人照顾。有时她连过马路都会闯红灯……”

小男孩的话头一起,三句不离母亲。

原来康康一家曾经是太空人家庭,为了儿子的学业,多年来母亲在美洲过着陪太子读书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患上洁癖,她也不会决定带着康康回港定居。

太空人家庭的结构,实在奇异,大好家庭天各一方,双亲变成单亲。名义上是支持子女在异乡就读;实际上,一般母亲在外国的适应能力都比不上儿女。到头来,需要支持的反而是母亲自己。

在成长中的孩子,反而随了母亲的寂寞、无依及迷失在异国山水中的惆怅。而孝顺的子女,就往往会产生各种奇怪的心理毛病———一种令人费解的救助讯号!

换位结构

康康就是一个好例子。十六岁的大男孩,却依附在母亲裙下,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应有的独立趋向,而且对母亲万般体贴,母子相依。那位真正的丈夫,反而静坐一旁,完全没有插手的余地。

解决这种夫妻子女大换位的家庭结构问题,是米纽琴的专长,他说:“我在西方见过很多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基于一种父亲与母亲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想不到东方,同样的问题竟也是那样的明显。”

一个孩子要长大,终得脱离父母,创造自己的空间。

而康康的空间,却只有母亲。

没有秘密

米纽琴问他:“你有秘密吗?你是否什么事都得让母亲知道?”

康康摇摇头:“我什么事都会告诉妈妈。”

米纽琴说:“你已经十六岁了,你喜欢洗手,洗多少次都成,只要你洗得痛快。但是,你能否不让母亲知道?”

康康双眼焦急地望向母亲,洗手而不告之,专家这项提议,实在叫母子二人同吃一大惊。

这位家庭治疗大师治病,不单把病征正常化,而且关系化。康康这种本来弄得父母头痛万分的怪癖,突然变成一种母子关系的联系和表达。

为母而洗

原来康康洗手,是为母亲而洗,为满腔情怀无处投射的母亲制造戏剧,让母亲有机会做观众。这种微妙的家庭心理,比洁癖本身来得更神秘。

康康的爸爸,看着顾问一步一步引出他妻儿的复杂情绪。原以为辛苦经营让儿子获得最好的学习机会,谁知反而造成妻儿变成一个连体婴,再也不能分体。

米纽琴问他:“这样下去,你怕不怕会失掉儿子?”

亲惘然点头,望着眼前已经发育成熟的儿子,才猛然惊觉他已经变成陌生人,再望向经年伴子不伴夫的妻子,更加令丈夫担忧,因为妻子的关注,显然是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家庭重整

家是一个奇怪的“多体动物”,如果把它搁下一段时期,它就会自生枝节。这个道理,我们往往醒觉得太迟。

幸好康康在危急时,神推鬼拥地洗起手来,就是因为他的怪异行为,为一家人制造了一个重新调整的机会。

米纽琴小心翼翼地把仍然依附于母体的大男孩分离出来,让父亲有机会重新学习接近儿子,让貌合神离的夫妻可以再次合作。

一家三口,本来为康康的顽疾而来,一个小时后,却带着一股重建家庭关系的新希望而去。

而我们在单面玻璃镜后观察这次治疗示范的一群,也像被魔术棒点了一下,突然见到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或子女,手牵手地连串起来,跳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家庭舞步。

抱孩子前不洗手易传染哪些疾病不洗手就抱孩子的危害

导读:许多年轻的妈妈可能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外面回来的时候,没有洗手就抱孩子,其实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就算你是多么想抱抱孩子,想亲亲他,也记得一定要先洗手,因为不洗手就抱孩子的话有可能会传染一些疾病给孩子。

前段时间,广州地铁检出超级细菌的新闻引起很多人的恐慌,虽然后来专家表示,超级细菌没那么恐怖,及时洗手就能预防,但不少家有宝宝的妈妈仍然表示心有余悸。不少妈妈表示,自己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孩子,孩子见到妈妈回家也会第一时间冲过来求抱抱,有时候就会忘记甚至忽略“洗手”这一流程。

不洗手抱孩子可能传染这些病

事实上,不知这种令人恐慌的“超级细菌”可能通过手的接触传播,我们手部的皮肤表面、指甲可以寄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微生物。在外边,我们的手触摸各种物品,包括钱币、地铁扶手、电梯扶手等,细菌都会在手上安营扎寨。如果此时抱宝宝,摸宝宝,细菌就会转移到宝宝身上,如果宝宝吃手、揉眼睛,细菌就会跑到宝宝体内兴风作浪。据介绍,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

这几种情况应先洗手再抱孩子

母婴育儿建议,家长外出回家、便后、点钞后、摸过宠物后,抱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洗手;如宝宝爱吃手,要勤给他洗手;外出回家后最好先把外衣换掉,因为抱宝宝时,他也许会拿你的肩膀当磨牙器。特别是挤地铁、公交上下班的爸爸妈妈们,在上下班途中我们会接触很多的细菌,回家第一件事一定要先洗手。

正确洗手可有效防病

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可以将皮肤角化上皮中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结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达90%-98%,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

正确洗手谨记“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用干净的流动水打湿双手;

第二步:双手涂抹上肥皂;

第三步:双手手掌相对搓揉,产生丰富的泡沫;

第四步:双手充分搓揉20秒,确保手腕、手背、指间及指甲缝都洗到;

第五步: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手上的泡沫;

第六步: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或用热风机吹干双手。

父母不能一辈子拉着孩子的手

两岁的孩子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他先用手判断上下两个台阶之间的距离,然后又小心地抬起自己的脚,试着用脚来判断。“不要用手摸地,太脏了!”家长说。孩子于是被牵着手学习上下楼梯。

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吃饭,边跑边玩,大人端着饭碗,在后边追着,一直把孩子挤到墙角里,再也躲闪不开,大人趁机把一勺子饭喂到孩子嘴里。

孩子终于爬到小矮墙上,四下望望,看到了自己平日里看不到的景色,孩子咧开嘴笑了。大人伸着双手跑过来,嘴里不停地喊着:“站住别动!小心!”本想试着往下跳的孩子收回了脚步,怔怔看着惊慌失措的家长。此后,孩子再也没有离开过家长的视线,自然,也很少再有独自攀上矮墙的壮举。

已经会跑会跳的孩子,偏偏不想自己走路,要妈妈抱,要爸爸背,不同意就抱着大人的腿。家长无奈,背起孩子,纵然累得满头大汗,孩子仍旧不肯下来自己走。

上学、放学时候,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后面跟着拿着书包、步履不再轻便的爷爷奶奶。

吃过晚饭,有作业要做,可是如果爸爸妈妈不在旁边陪着,孩子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瞄一眼电视,直到夜深了,作业还没写上几笔。无奈,上了一天班的爸爸妈妈,在做好饭、洗好碗、打扫完卫生以后,还要静下心来,陪着孩子直到把作业做完,检查完,再签上自己的大名。

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只要告诉我们一声:“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家”,就会放心地让我们出去玩耍;我们的父母小时候,他们的父母会放心地让他们独自去很远的地方。

没有人会说过去的父母们不负责任。然而今天,我们却会为孩子独自走路上学而担心,为孩子独自倒一杯热水而担心。

家长成了孩子的另一只手。与孩子手拉手过街、手拉手进教室,甚至手拉手进厕所,不敢让孩子独自在家,只怕孩子有个闪失。孩子的创造性、主动性,就这样被扼杀于家长的小心呵护之中。

可是,谁又能一辈子拉着孩子的手呢?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两岁的孩子会帮大人拿东西,3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去干。尽管他们常常会把事办糟,家长还是应该鼓励他们试一试,而不是责怪或制止他们的行动。

让自己懒一些。带着渐渐懂事的孩子一起过马路,但是不要牵孩子的手,只告诉他要注意来往的车辆;6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骑自行车,先是在小区里面骑,一直到能独自骑着车子上街;给上小学的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去超市自己买需要的物品,你则在门口等着和他一起回家。

当你看到,孩子面对车流独自过街时胆战心惊的样子,你也许会心疼,但你要相信,当他回来时,已经变成勇敢、果断、充满自信的大孩子。孩子也慢慢学会说:“我能行!”

本文Hash:15d058a7144505b73723298d8e7e2a070d72e940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