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家庭,将“丁克”进行到底

  丁克家庭早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没有了孩子随之也就少了很多支出和烦恼。人生在世,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事业,似乎是实现这一需要最便捷的途径。

  职场家庭,将“丁克”进行到底

  当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社会观念不断开放、重视自我不断被提倡,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为什么不首先满足自己的愿望?去学习,去玩,去旅游!何必为了生孩子放弃自由的生活方式。

  “现身说法”:

  出场人物

  年龄:42岁

  目前状态

  先别“丁克、丁克”地称呼我,这词儿在我结婚那阵儿还比较时髦,现在哪还有人提!你看,现在的小青年根本连丁克都不是了,人家现在流行的是“不婚”!

  其实,我们结婚时,倒也没有刻意决定不要孩子。只是结婚第一年,自己恰巧没有怀孕,紧接着爱人又去国外读书,3年后回来,事业发展前景很好,一拖再拖,便放弃了怀孕这事。如今,15年都过去了,我们自然不会再要孩子了,如果要自己放弃好不容易搏来的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未免太残酷了。

  而且按现在的行情,抚养一个孩子要花费多少成本?有人统计是47万元。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生养孩子绝对是项无意义、无回报的失败投资。有人不服,非说这是“情感的投资”,我可不这么认为,在西方国家,孩子如果能在圣诞节打电话回家问候一下父母,已经很不错了,你还能指望他们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以后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

  我亲眼所见的失败“投资”也不少,父母都很正常,却生了个脑瘫儿;有的父母都是高学历,儿子偏偏不学好,进了少教所,把一个好好的家毁了,多残忍!

  即便好不容易十月怀胎,生出个健康的孩子,要把他养大、养好,得操多少心!胎教、早教一样不能落下。刚到读小学的年龄,就恨不得把他送到国外,生怕他不能成材。有时我在想,如果我自己有了孩子,保不准也会成为这样的家长,谁都希望孩子强过自己,可理智地来看,这纯粹是自寻烦恼!

  相关链接?追求事业享受生活 英新女性生育观职业女性“流行”不生孩子



单亲家庭:将减负进行到底


受伤的童年

“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当父母失和并面临分离时,更多的孩子要无奈地面对这样一道选择题,使幼小的他们处于两难境地。虽说他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家庭破碎的原由,然而他们的心里却不愿失去血脉相连的任何一方。

成先生离婚时孩子7岁,他们夫妻俩没有过多地争吵,妈妈就突然离开了孩子,半年都没有见上一面,孩子的生活只剩下父亲。成先生无奈的说,今天的社会变化太快,要得她的人,留不住她的心,整日争来吵去有什么意思……从此后,一向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沉默了,话少了,欢笑也少了。成先生说离婚对孩子来说承受的压力的确很大,他不敢再让生活发生任何变故。

在某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室里,一对夫妇正在办理离婚手续。一切办妥后,男方嘱咐女方:“多给孩子买些营养品,他正在长身体。钱不够我可以多给一些,只请你答应我每月至少得见上孩子两次面。”旁人不禁问到:“你们关系不错啊,为什么非离呢?”女方答:“我们的婚姻基础不太好,婚后才体会到性格不和的苦处,为了面子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去维系这桩没有感情的婚姻了,可实在忍耐不下去了,我俩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了很久,最后还是认为分手的好,而孩子确实不应承受我们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结果,只能尽最大努力去祢补……”

作为亲身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给孩子多些关心。然而,更多的家庭解体后,孩子犹如一条细丝,牵扯着父母,使得那些在离婚大战中拼得你死我活且反目成仇的夫妻继续一场争夺孩子的拉锯战。这种不见硝烟的战火弥漫在孩子中间,使得他们的心灵同样倍受箭熬。

“老婆是别人的好,儿子是自己的香。”某公司经理向某,因夫妻感情长期不和提出离婚,所有的财产权利都宁愿放弃,唯一的条件就是将5岁的儿子明明判归自己抚养。在他看来,钱乃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而儿子则是一个继承了自己血统和智慧的宝贝,是他这辈子的情感依托。可是,其妻也坚决不肯把孩子放给对方,认准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与其与骨肉分离,不如一死。于是,俩人谁都有坚定的决心,都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每天抢着去幼儿园接孩子,试图造成既成事实,以便自己在法庭上占据“有利地形”。争来夺去,闹得幼儿园教师左右为难,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孩子的生活规律,更影响了其身心发育。

一位还在上小学的女生在日记中写到,虽然妈妈对我比从前还要好,可是我总觉得和别的同学不一样。邻居婷婷每天早上都是她爸爸送她,晚上她妈妈接她回家,星期天一起带她到公园玩,到超市买菜,我觉得她比我幸福……

可可是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5岁小女孩,父母早在她2岁时就离婚了,她跟随母亲生活。一次可可玩角色游戏时,在娃娃家作“妈妈”,在整个活动中,她一直是乐衷于照顾娃娃,一会儿给娃娃梳头,一会儿给娃娃洗脸,一会儿又带娃娃出去玩,却一直把娃娃家的“爸爸”撩在一边,没和他讲过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可可说娃娃生病了,就抱着娃娃上医院,看完病回家后,“爸爸”憋不住了,问可可:“妈妈,娃娃怎么了?”可可抱着娃娃说:“娃娃生病了,我不能和你说话!”然后抱着娃娃到外间去娃娃吃药了。“爸爸”跟了进来,帮可可拿药,可可大叫:“你干什么呀?把药放下。”“爸爸”说:“娃娃病了,我来给它吃药。”可可噘着嘴巴说:“我是娃娃的妈妈,我来给她吃药,你走开!”“爸爸”只好 了,然后2人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这本来也许是一件容易忽视的事,可问题在于,孩子往往将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进去,体现出来。可可来自单亲家庭,她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在与家庭成员,特别是与父亲这一角色进行交往时,表现出来的几乎空白,也可以说她在排斥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中的行为,如不及时加以弥补,很难说并不会对她成人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也许,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可可的事又留给我们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父母离异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都表现为多疑、闭塞、自卑,反抗性和攻击性强。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对离婚后的生活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对孩子教育方法失当,有的放任自流,有的过度溺爱。尤其是带着男孩的父亲,离婚后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照顾很少,缺乏经验和耐心,父子俩的生活很易陷入无序之中。面对粗心大意的父亲,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可能会放任自己,结交不良朋友,养成好吃懒做等坏习惯,甚至堕落到犯罪的地步。另有一些父亲或母亲,总认为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太大,不忍心再对孩子严格管教,结果过度纵容溺爱反而害了孩子。

经济困窘、生活无序和情感缺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突出的问题。还有为数不少离异的父亲或母亲不给或少给子女抚养费,使孩子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这往往会使孩子陷入自卑之中,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胆小怯懦,进而封闭自己,不愿和他人交往。 相关资讯:

本文Hash:aa7fa66e19df675dfcf320ad601ad44182ebc818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