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妻子都爱管钱

如何应对宝宝逛街时的“我要”?母亲是一种职业(十)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商”宝宝变成“犀利娃”难缠咋办?

女性消费状况调查表明,77.3%的已婚女性掌握着家中的财权。另据一项调查显示,58%的上海家庭中女性负责理财;而在台湾,70%的家庭财政大权掌握在女性手中。

在我们身边,很多妻子都大权在握,如管理家庭账目、购买房屋、筹措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准备赡养父母的费用等。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位男士,大部分人对这种状况均表示“愿意接受”。“婚前,老婆就跟我说要管钱。现在,每月支出都被她管得有条不紊。她想管就随她。”从事软件研发的卢先生说。赵先生说,妻子管钱还获得了心理满足。“她老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我干脆把财政大权交给她。”

可见,爱管钱的女士确实不少。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女性的生理条件比男性脆弱,因此在需要力量才能生存的原始社会,她们比男性更少直接参与残酷的生存竞争。而她们就会运用女性天生的细腻和敏感,通过掌管家庭财物来间接参与生存活动,体现自身价值。今天,这种心态已被广大女同胞所继承。

另外,女性喜欢管钱也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由于承担着生殖及养育任务,关系着种族延续。所以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对安全感天生具有更强烈的需要,而经济基础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安全感来源,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女性对理财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

此外,现代女性已不再是被动地管理财富了,而是开始主动参与投资。研究表明,女性的投资业绩更好。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金融学教授特伦斯·奥迪恩及布拉德·巴伯进行了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发现在3.5万名散户中,女性投资收益平均每年要比男性高1.4%。2001―2005年期间,国际金融网站一项调查显示,在10万个投资组合中,女性的投资绩效竟高出男性四成。

从性别心理学角度看,男性更渴望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比女性更喜欢冒险,因此更易为高回报所吸引而投资高风险项目。而女性的性别角色,并不要求她们在经济上多么成功,加上对安全感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投资上就更稳妥,也更信任长期收益,于是她们在经济行为中更愿意也更擅长规避风险。

为什么孩子都爱争“第一”?

孩子从3岁左右就开始不断地跟别人比较: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是赢还是输――每个游戏对孩子来说都成了一较高低的比赛。宝贝们为什么喜欢比来比去?究竟带来的快乐与悲伤对他们小小的心灵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都要比一比,内容也包罗万象:谁可以把小自行车骑得更快?谁会把秋千荡得更高?谁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平衡?这些还算比较正常的,有时比赛项目就有些“离谱”了:谁能更快地吃饭?谁第一个上完厕所?谁第一个谁先睡着觉……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孩子在3~3岁半的时候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他们会不断地和他人参照,不断地更改参照系数――评判标准、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在“比一比”中,孩子会获益匪浅。

“比一比”对于孩子的重大意义

验证自己的本事和力量。孩子会不断地和同龄小朋友较劲,这是一种本能。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意识到:我是一个人,虽然个头很小,但是我可以做一些事情了。其实,有时孩子的标准是非常单纯的:他们会比赛绕着椅子转圈跑而不头晕;看谁最快把一个冰含化了;比哪一个在手腕上画的手表更漂亮;看谁溅起的泥浆更多……这些比赛虽然无用,甚至有点“无聊”,但它们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经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竞争中的“常胜将军”会积累自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予以疏导――虽然你跑步很慢,但是你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孩子理解的竞争大都和能力有关,属于一锤子定输赢的“竞争”,时间和学习对于竞争的影响,孩子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

父母怎么做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

不要插手孩子的游戏和竞争。当然有些界限要事先确定下来:比如不要让竞争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险,或者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这些需要成年人的适当指导。大人也应当注意孩子的团结,孩子不能单枪匹马地逞能,而是要有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能力。

不要无意中带给孩子压力。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中竞争,以游戏的态度竞争,所以做父母的要避免这样一些“鼓励”孩子的话:“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加油,你比他们强多了”……这样使游戏变成了功利的比较,而且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不要用奖励把孩子卷入疲惫的竞争。小小的竞争也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点缀,甚至成为父母们屡试不爽的家教手段:“如果你能比把爸爸穿衣服穿得快,就可以得到一个‘加长版’的睡前故事”“不许磨磨蹭蹭了,谁最快把鞋穿上。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把比赛当伎俩使用,孩子会乖乖上钩。但是,如果家庭中类似的竞争过于频繁,甚至每 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会有过大的压力,还会产生一种让人伤心的错觉;爸爸妈妈的爱与我的成绩、能力有关。

本文Hash:856ae2a0bdf872d1b5baddc4539e53b76019d00b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