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其实都缺乏安全感

与女人相比,男人最大的压力在于“无路可退”的竞争环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可能还需要几千年(以目前这种生产力和观念解放速度,乐观地估计,也许只需数百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男人的不安全感将如影随行,缠绕终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男人不能像女人一样,腾出大把的时间去理解自己和女人,去享受爱情的风花雪花。

男人都害怕绿帽子

事实上,从心理角度看,这是男人内心潜藏的“不安定感”,我们权且通俗地叫“绿帽恐惧症”吧,这种“不安定”是生怕妻子背着自己发生什么事情。有研究表明,女人对丈夫的信任度远远高于男人对老婆的信任度。这跟现实生活是一致的——男人可以理直气壮在外面通宵达旦喝酒、打麻将,对女人哄几句就打发掉了,而男人对女人,往往就不是这种情形了。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一对夫妻结婚三年后宣告婚姻解体,离婚原因是——丈夫对妻子极端不信任,只要妻子一外出,老公就要检查她的内裤,如果发现分泌物多,即要刨根问底,穷追猛打。长期在疑神疑鬼的紧张气氛中生活,婚姻的弦终于在人的神经断裂前先断了。

性行为是独占心理

有性行为,必然会在内裤上留下数量较大的分泌物,这位丈夫的“贞操检测手段”可谓直截了当,但是他忘了,女性下体分泌物增多源于诸多方面,除了性活动(包括性想象),还有妇科病,剧烈的身体运动等,“分泌物”成为他的不信任心态的“替身”,形成了“分泌物”=“出轨”的心理怪圈。还有一种典型的“疑妻”行为是——对妻子身边的男性,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同事、同学、朋友甚至亲戚,只要是男的,相处频率较大的,特别是妻子提起的机会多的,就把他列入“黑名单”,背负着这份“黑名单”,积郁成“绿帽恐惧症”,花心思研究、排列妻子与这些“可疑对象”的接触频率、场地与时间,长期处于高度的戒备和警惕状态,总觉得“有那么回事”,却总是抓不到把柄。

处女情结的延伸

这种不信任感形成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无非几个类型:一是“处女情结”使然,结婚时妻子“疑似非处”,或者十分明确,自己不是她的第一位恋人;二是再婚夫妻,两人皆有婚史,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再恋经历”;三是自卑心理作怪,这种情形一般是女方性格外向,事业工作上比男方要“风生水起”得多,有女强男弱的现象;四是道听途说,被身边的特殊例子所困扰,听说某个女人有这样的经历,也处处提防起自己的人来——在这里,我说,这些都是不健康心态。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信任来自对双方感情的纯洁,也取决于个人内心的“镇定”,有一个“幻觉式”的推断可以参考——你说有它就有,你说无它就无,那么,何不推断为无呢?

动物园的驯兽师尚可与猛兽达成相处的默契,为什么与自己的合法配偶不能有更多的信任呢?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我儿子现在2岁8个月了,上幼儿园小班,特爱粘人。每次送他去幼儿园他都要哭两下才走,平时也特别粘我。男孩子这样可不好,我该怎么办?”宝宝喜欢粘着妈妈,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些喜欢粘人的孩子,许多妈妈担心孩子会太胆小、过于依恋父母、以后不敢独立……专家表示,0~3岁的孩子适当地粘人并不是坏事,但过于粘人或完全不粘人就应警惕了。

专家分析如何区分孩子是不是粘人

孩子适度粘人属正常

“宝宝粘人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安全地出来,对外界的环境感到恐惧,是正常的表现。”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说。

那么,怎样的“粘”是正常的呢?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的首席讲师李铮举例说,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密与分离的状态有三种表现:

第一种是适度粘人、健康的分离状况。这类孩子在入园时,面对妈妈的离开,会因舍不得而哭泣,但哭了一会儿后,能很快地融入新的环境和秩序。到了放学时间妈妈来接时,他们会因见到妈妈而非常高兴。李铮解释,这种孩子是健康的,他会在与妈妈分开时出现适度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与妈妈建立亲密关系后的正常表现。

第二种是不粘人、完全分离的状态。他们在入园时,对妈妈的离开感到无所谓,既不哭也不闹,放学后妈妈来接时,孩子再次看到妈妈也不会感到兴奋。在幼儿园期间,这类孩子对事物比较冷漠,对老师的教学也不配合。这类孩子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左右时还不能与妈妈建立起亲密关系,他长大后能与谁建立亲密关系?”李铮说。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家长却错误地认为这类孩子是最乖、最省心的。

最后一种是过于粘人、病态分离的状态。这类孩子在与妈妈分开时老哭个不停,甚至抱着妈妈死不放手。放学后妈妈来接时,孩子看到妈妈也并不高兴,而会埋怨妈妈把自己丢下。这类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粘人的孩子。他们由于出现过多的分离焦虑,而不能在幼儿园里进行日常的活动,因此也是病态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过于粘人家长需反思

何明谦认为,孩子出现过于粘人,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把焦点拉到自己的身上审视自己。

家长应该先看看自己给孩子创设的环境否是令他感到安全。这种安全并不是让妈妈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是要在心灵上让孩子感到安全。如果妈妈在处理事情时反应偏于敏感,如遇事时常惊慌失措,那么这种紧张的情绪和状态很容易让孩子接收到,从而也产生对环境的不信任感和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就比较胆小粘人。因此妈妈在应付孩子过于粘人的问题时,要先看看自己在遇事时是否能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如果不能要做出调整。

让孩子感到环境安全了,就要放开束缚,让孩子多去探索和尝试。何明谦说,孩子在几次尝试成功后,便会暗示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然后认可自己的能力,从而逐渐树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去尝试了,却没达到目标,这时妈妈也不应该贬损孩子,反而更要支持。妈妈的爱是培养孩子自信最有力的保证。

另外何明谦表示,家长还应审视自己,是否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与孩子在一起时,只是形式上的陪伴,还是也做到了心灵上的陪伴?

专家建议

孩子爱妈妈才会爱别人

3岁前要建立亲密关系

0~3岁,尤其是1岁半至3岁之间,是培养孩子的依恋关系的敏感期。李铮说,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前,没有与妈 形成健康的亲密关系,则不能很好地建立起自身的安全感,从而出现完全不能分离或过于分离两种病态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在3岁前,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

李铮认为,要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基础,妈妈应该在孩子3岁前全身心地呵护、照顾孩子。如果不能做到,也要保证每天有2小时陪伴、照顾孩子。“孩子在3岁前,千万不要完全丢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带。而如果妈妈必须与孩子分离,在孩子3岁前分离最好不要超过3天,6岁前不要超过一个星期。”李铮说。如果孩子与妈妈分开的时间长了,其本来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可能会中断。而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只有与妈妈的爱连接上了,才能去爱别人。

帮孩子重建安全感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以上两种病态的依恋关系,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李铮表示,对过于粘妈妈的孩子,首先妈妈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当孩子粘着你时,不要把孩子推开,也不要赶紧躲得远远的,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

其次,妈妈要时常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妈妈不会抛弃你。”千万别拿“妈妈不要你了”“真想把你塞回肚子里去”这些话来逗孩子或吓唬孩子,这些话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更加流失。

再次,当妈妈离开孩子时,最好能明确而形象地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会回来,比如“当这根短的时针指到4时,妈妈就回来了”,或者“宝宝每天早上睡一觉就在日历上打一个小勾,当小勾填满到20这个数字时,妈妈就回来了”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回来的承诺应该准时兑现,并且做到全家的承诺一致。如果承诺没有兑现,孩子会感到自己被骗,而逐渐丧失安全感。

最后,应该在教育之初就教导孩子要爱父母和孝顺父母,而非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懂得爱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才去爱的。在这方面,国学的经典教育可以发挥作用。如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能给孩子获得更多的力量去爱父母,让孩子因爱父母而懂得体谅、孝顺父母,而非因恐惧父母的离开而孝顺父母。最关键的是,孩子《弟子规》的学习,不是单独拿出来要求孩子做到,而是父母先做到,老师先做到,让孩子从榜样的身上去学习,所以中国的古语说得好:“言教讼,身教从”。

“而对于冷漠、完全不粘人的孩子,家长也要警惕,不能认为这样的孩子乖,让大人没负担,就认为是好的。”李铮说。对待这样的孩子,妈妈应给予更多的肢体爱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并做到与孩子多交流,让他能在妈妈面前说出自己的心声。

妈妈缺乏安全感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吗

妈妈网育儿论坛用户:妈妈缺乏安全感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妈妈网育儿专家指出,是的。妈妈没有安全感很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婴幼儿完全靠感觉器官认识世界,他用整个身体去感觉这个世界。出生的时候,他的大脑只有350克,大脑完全长成需要18年,抽象思维的成熟也要等很多年。所以他们对母亲的情绪有很强的感受。你表面和颜悦色,内心焦虑不安,孩子都能觉察到。如果父母不信任这个世界,孩子也很难对这个世界建立起信任。

本文Hash:984754e22adebf70d9c0a53b1393f86c78fcd08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