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大孩愉快的接受二胎的到来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开宣布,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凡是符合生育二胎的夫妻,均可享受生育二孩的政策。

二胎政策是放开了,夫妻双方也符合条件,家许经济也都支持生二孩,可这些条件满足了,就能想生就生了吗?

NO!NO!NO!如果在没有得到大宝同意之前,所有的准备或许都会成涂劳。因大宝不同意父母生育弟妹的例子也不少见,严重的以自杀逼着妈妈打胎。生二胎,孩子的意见有多重要,可想而知啊。

生第二个孩子,对第一个孩子的心理会有多大影响,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和看待?心理学家作了如下解释: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同胞竞争”。第一个孩子在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都会有一定的失落感和嫉妒感、以及排斥感,甚至会有一些明显敌意的情绪和举动(5-6岁左右的孩子尤其明显),例如:

经常哭闹;

觉得自己被冷落或者遗弃;

发怒、不讲道理;

呵斥弟弟妹妹;

趁父母不在的时候欺负或者掐打弟弟妹妹等。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本能“同胞竞争”现象: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和成长资源,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同胞竞争”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也不要完全无视,关键在于坦然应对,做好对长子的解释、安抚与心理引导。

同胞竞争不是坏现象

对于弟弟妹妹的出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很自我调整和适应,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敌意”会越来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同胞间的情感,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所谓“手足情”或更为复杂的社会认知也是通过同胞竞争逐渐建立起来的。其中的关键是要父母去妥善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注,要“一碗水端平”。

人类是需要社会化的高级群居生物,同胞竞争有利于孩子以后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有同胞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同胞间的分享、承让、理解和竞争,而这种竞争是有血缘关系的相对安全的竞争,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

相反,缺乏同胞的成长环境可能不太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庞大的独生子女人群,因此国际上成熟的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并不多见。

国内一些研究都倾向于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的工作表现、人际等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事实上,这些研究设计通常都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模式,不能真实地反映纵向的、持久的、成人后的潜在心理行为问题。理想的观察法是建立长期的类队列研究评价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情况,或许可获得更有价值的结果。

静进教授认为,独生子女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同胞竞争的过程与体验,或更容易形成过度自我、缺乏同理心、缺乏换位思考、缺乏共享和共情能力等心理特质,这容易对日后在成人期的社会化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产生某种消极影响。

这种状况如果放在一个国家、民族或种族来看待,或更能反映得出来这些潜在的问题。至少在老龄化社会到来、劳动力资源减少、战争威胁存在等方面,独生子女则会显现出更凸显的问题。

如何能让大孩愉快的接受二胎的到来

家长们需要知道的是,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对于第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出现一种“情绪打击”,属于儿童成长中必然经历的生活事件之一,个别特殊情况下可能构成“创伤性体验”。在心理学上,创伤体验指的是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对儿童来说,通常能导致创伤的事件都是比较重大 的,例如:

目睹自然灾害、犯罪或战争;

遭受或体验恐怖情景;

遭受躯体或性虐待;

生活遭受重大变故和打击;

父母过世或意外死亡;

意外伤害;

童年期遭受忽视或遗弃、母子依恋缺损;

强制超负荷早期教育或训练等。

弟弟或妹妹的到来,通常不至于造成“创伤”,个别儿童可能会产生严重情绪问题,但多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适应,其间父母的心理支持、安抚以及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爸爸妈妈若给较大孩子提供有一种自然、坦然、安全、支持的的保护,则一般会安然度过“竞争”导致的焦虑和排斥心理。

高龄生育二孩的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

静进教授说,二胎政策的放开,可能会引起一波“70后,80初”人群的高龄生育现象。相对于如何引导和安抚第一个孩子的情绪,通过优生优育咨询指导,促进和保障第二胎的质量其实更值得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高龄(父母年龄超过35岁)生产的孩子,患自闭症、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脑瘫、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等出生缺陷的风险更高。以自闭症为例,父亲年龄偏大也是高风险之一。

自闭症(学术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脑神经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发展性障碍,与遗传生物缺陷密切关联,通常在幼儿二岁左右表现出相关异常症状,多在3岁左右可被诊断,个别高功能患儿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自闭症患儿通常体貌发育正常,但缺乏基本的社交互动能力,并伴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等,例如自幼可能表现母子依恋异常、缺乏依恋父母、眼动和视线异常移动、对呼唤缺乏反应、不合群、缺乏模仿等;有些幼儿期患儿没有明显的母子分离焦虑,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等。

凡是早期表现出语言落后、视听觉功能发展异常、好动以及睡眠异常的婴幼儿,建议咨询医生和专家以确诊排查是否为自闭症。因为自闭症迄今仍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指标以及医学治疗方法,大都靠早期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各种能力。

因此建议通过健康宣教来告知和培养家长以及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如何敏队观察自闭症关联的早期可疑症候。

【延伸】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聪明的爸妈这么做

让大孩子一起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台湾有名的女学者龙应台在第一个孩子四岁的时候,迎接了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她让大儿子安安贴着她的大肚子听听里面小生命的声音,并告诉他:里面那个小家伙出来时,会给安安带来一份礼物。果然,在弟弟飞飞出生时,母亲给安安买了一辆会翻筋斗的越野跑车。于是“安安觉得,这婴儿虽然哭声大得吓人,可是挺讲信用的,还可以忍受。”

不要要求大孩子无条件的谦让和承担照顾的“义务”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获奖纪录片《姐姐》,讲的是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家人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部纪录片曾经让很多人共鸣落泪。

“你是姐姐(哥哥)要懂事。要让着弟弟(妹妹)”。这种论调其实并不少见。它会让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和需求被剥夺,并且觉得不被爱,而小的孩子会变得无理取闹。因此,不要一味的要求大孩子谦让,即便是合理的谦让,也要 诉他(她)为什么。

孩子争吵时采取隔离措施

一名妈妈在知名论坛上分享如何处理两个孩子吵架、抢东西的方法,就是隔离。“我有两个孩子,相差5岁,我说说我的体会,小孩子的特点是任何事情都会当成游戏,讲的道理他们不一定理解,尤其是两岁孩子。他们告状你就处理,很可能他们认为好玩,不如不处理,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太闹,就分开。分开是最好的惩罚,逐渐让他们了解,要想一起玩,就不要吵。”

有些话别乱说

“你们俩谁乖我爱谁”——孩子缺乏安全感,因为爱是有条件的。并且变得虚伪,不表露真实想法和需求。正确的说法是“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等你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爱你了”——如果有亲戚朋友这么开玩笑,请严肃制止他们。否则孩子对弟弟妹妹的到来会提前充满不安和敌意。

生二胎:如何帮助宝宝接受新生儿的到来?

几个月后,您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对于全家人而言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失去“唯一”地位的大宝宝而言,这将是一种混乱的心理。接下来就是7条可以帮助您的大宝宝接受其“大哥哥”或“大姐姐”角色的建议。

在合适的时间告诉他

您的怀孕测试终于显阳性了,您多么想与大宝宝分享这一刻的快乐!他将会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那什么时候告诉他呢?如果他没有问您,而且您的肚子也没太突显,那么等三个月后告诉他这个消息吧!通常要告知宝宝悲伤的消息时(二胎的到来对于宝宝也许并不是开心的事),保护他是更简单的做法。

然而,若是他向您提出问题,或者行为举止异常,那他可能就在怀疑什么了……于是这时就是告诉他的最佳时机,比如可以这样和他说:“爸爸妈妈快要有个小宝宝了,那么,你就是快要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啦!”

B超图,会有帮助!

如果大宝宝愿意,可以把B超图拿给他们看。这有助于帮他理解到底在发生什么。幼小的头、小脚丫、甚至在左上角那只小手,他看到了吗?您也可以给他看看当他在您肚子里时的B超图,同时边向他表达那时您是多么快乐!

向他保证您对他的爱不会改变

有些妈妈再次怀孕后,往往会非常兴奋和激动,在家庭话题上谈论未来宝宝就比较多,可能会将自己的重心放在腹中的小宝宝上,有时难免会忽略了大宝宝。这样的话,大宝宝肯定会感到失落的,他本是家中的独生子,享有专属的爱,突然要变成家中的大哥哥或大姐姐了,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不容易的。

他已经习惯您每天无时无刻的照顾,他会担心随着新生儿的到来,您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他了,当然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情况。但是您一定要向他保证,您对他的爱还是一样浓烈,而且您的爱会变多,也可以去爱他的弟弟妹妹。也许他不会明显地表示他的忧虑,但是当他有时刻意远离你而去靠近他的父亲时,或者常常夜半惊醒,这就是个信号,妈妈们就要多加注意。

让他参与到迎接新宝宝的准备活动中

产期将近的那几周,为了使您的大宝宝感到不被冷落,让他参与到迎接新宝宝的准备活动中吧!比如,他可以和您一起选择新生儿卧室墙面的颜色。他想给新弟弟妹妹一件他的玩具吗?多么棒的想法!

新生儿的名字呢?

给新宝宝起什么名字呢?和您的大宝宝商量商量吧!他是喜欢果果还是蕾蕾?或是毛毛?他会很自豪地参与其中呢!

第一次见面

他的弟弟/妹妹到来啦!他终于见到这个神秘婴儿的真实面貌了,多少次他多么想和他说说话……他很慌张么?太正常了!如果他想抱抱新生儿,建议先他坐下,然后再把小婴儿抱在怀里。他有点犹豫?别强迫他,慢慢会接受的!

需要给大孩子送个礼物吗?

由您决定!礼物不是必须要送,而且新生儿诞生日给大孩子送礼物也不是一个传统。如果您的孩子非常确定您对于他的爱丝毫不减,他就不会紧张。但是给他送个礼物来庆祝他当哥哥或者姐姐也未尝不可,同时向他说明从今以后,这一天将是他弟弟或者妹妹的生日啦!

如何处罚才能让孩子愉快接受

要对孩子明确规定

在告知孩子规定的时候,表述必须清晰,使孩子明白规定的强制性。由于分辨不清父母的话是愿望还是命令,孩子往往在受到惩罚时感到委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处罚内容要提前通知

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做,家长不应该和他讨价还价,处罚内容必须彻底执行,也就是要言出必行。如果家长多次拿处罚来威胁却不付诸行动,那么孩子就会把要求当作耳旁风。所以,不可滥用威胁,在定规矩之前家长必须先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执行处罚。

打孩子是一种糟糕的处罚方式

有时孩子的淘气和任性会激怒父母,失去忍耐的父母常会一气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家长避免自己过激反应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关禁闭。在孩子的房间里,他会有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也有时间去考虑是否有必要责罚孩子,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夫妻俩最好讨论一下,这能增加信心,并避免过激行为。

最好使用弥补性处罚

这很有教育作用,可以让孩子在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时,知道该如何承担责任。比如孩子把牛奶洒在了地板上,可以要求他自己拿抹布擦干净,父母不要代劳,让他自己去按照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弄破了东西要自己去修复,房间乱了要自己收拾....。。这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

选择处罚的方式时要就事论事

处罚的程度和所犯的错误程度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用同一种方式处罚不同的错误,对迟到、撒谎或者说脏话的处罚方式,应该是不同的。要符合一贯的处罚标准,不可与平时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念相违背。

体力劳动的惩罚能减轻孩子的负罪感

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刷碗等体力劳动,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是一种很好的“还债”方式。不过,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所以,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几分钟不理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

本文Hash:846e3a72d4695258c3703699c410a174428921e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