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疾病合理用药

《老年常见疾病合理用药》亚马逊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生理化改变特点、老年用药的药动学、时间药理学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药原则、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下篇重点阐述了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合并症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合理使用等,并着重阐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常见疾病合并症的用药及注意事项等。本书可作为医、药、护专业人员,尤其是临床药师工作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参考。

《老年常见疾病合理用药》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生理化改变特点、老年用药的药动学、时间药理学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药原则、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下篇重点阐述了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合并症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合理使用等,并着重阐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常见疾病合并症的用药及注意事项等。本书可作为医、药、护专业人员,尤其是临床药师工作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参考。

亚马逊目录:

上篇总论第一章老年流行病学第一节总论第二节老年流行病学起源、现状及特殊性第三节老年医学与流行病学第四节老年人易患疾病流行病学第二章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改变第三章老年药物动力学第四章老年时间药理学第五章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下篇老年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第六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第七章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第八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第九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第十章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常见疾病第十一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第十二章皮肤科常见疾病第十三章眼科常见疾病附表药物相互作用表……

当当书摘插图:

第一章 老年流行病学 第一节概述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但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如此之快。如何应对当前及以后老龄化形势带来的种种问题,已成了医学界关注的一个课题。一、人口统计学跃迁我们所知的人口老龄化可以用一种现象来描述,即“人口统计学跃迁”。它是相对于青年人而言。青年人以高生育率以及高死亡率为特征,而老年人则以低死亡率和低生育率为特征。该跃迁由死亡率的显著下降开始,尤其是臀位难产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出生率的减少。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生率的降低则增加了老年人口的构成比。

孕期常见疾病用什么药?

怀孕是幸福的,但有时也是纠结的,因为孕期的不适或疾病可能不期而至,孕妈妈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用药的问题。孕妇自服药物问题及为普遍,药物具有二重性,用药恰当可以治愈疾病,用药不当则会带来危害。孕妇的用药途径就需要特别注意,妇女在妊娠期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变化,对不同的药物剂型的吸收是不一样的。

4种孕妇用药途径合理选择

孕期用药最好口服,可经肝脏解毒,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肌肉注射较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但孕期由于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延缓了药物的吸收,使用剂量也要相应减量。一些呼吸道疾病采用雾化吸入给药,也是不错选择。擦伤、碰伤等,可以使用的外用药,但因妊娠期皮肤、粘膜的血液供应增加,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应减少用药的量和次数。此外,孕期也需要补充的一些维生素、钙片等。

4种孕妇用药途径需合理选择

口服剂:口服是孕妇最常用的用药方法。怀孕时,由于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和胃肠蠕动功能的减退,使胃排空时间从正常时的50分钟延长到80~130分钟,通过小肠的时间也延长,导致药物的血浓度高峰值时间推迟,而小肠吸收药物的量却有所增加。

肌肉注射剂:肌肉注射药物较口服药物吸收快而完全,但怀孕时由于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延缓了对药物的吸收。

雾化吸入剂:药物雾化吸入常用于治疗肺部疾患。妊娠期由于心输出量及每分钟呼吸量分别增加40%及50%,所以对喷雾剂的吸收量大大增加。

外用剂:外用的药物有涂搽、洗涤、滴入、含漱等药剂,妊娠时因皮肤、粘膜的血液供应增加,吸收速度会加快,吸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孕期常见疾病用什么药?

1.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可使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或头孢类抗生素等。

2.尿路感染:除多饮水、多排尿外,可服用头孢类及青霉素等药物。

小编提醒,孕妇用药时不仅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还应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而适当增减药量。

常见儿童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岁的儿童

本文Hash:7cec1fadad9518874c3554aade154646547c22e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