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麻疹疫苗知识爸妈要知道

【妈妈网特稿】麻疹疫苗,顾名思义,就是预防麻疹要打的疫苗。麻疹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因此每个爸爸妈妈都要带自己的宝宝去打麻疹疫苗。那么你知道麻疹疫苗要打几次吗?麻疹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什么是麻疹疫苗?麻疹疫苗的全称是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宝宝,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麻疹的症状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等。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流行。麻疹疫苗初免成功,就可获得牢固的持久的免疫力。根据我国对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观察,认为至少可维护8---15年以上。麻疹疫苗打几次?一般来说,麻疹疫苗打1次即可,但是,麻疹疫苗首剂未成功须补种。国家规定的常规免疫接种为两剂次,分别在8月龄和18-24月龄接种,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也因人而异。医生为学生接种麻疹疫苗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据介绍,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龄接种首剂成功率为85%,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卫生部表示,强化免疫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补种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免疫史不详或未完成2剂次免疫的人群尤为必要,因此国际上在开展强化免疫时,通常不考虑目标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麻疹疫苗注意事项1、本疫苗加水溶解后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是有杂菌生长),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有效期者均不可使用。2、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可迅速灭活,应注意避光保存。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状态后,可迅速导致效价降低,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用不完应废弃,因时间长了疫苗内的活病毒会很快死亡,使疫苗失效。同时,疫苗中没有防腐剂,在空气中长了可能污染细菌。3、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注射。4、注射后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因丙种球蛋白含有麻疹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扰免疫效果。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体即可产生抗体,这时就不受丙种球蛋白影响。5、冻干麻疹疫苗虽已加保护剂,但因是活疫苗,所以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链系统,以确保疫苗的效价。贮运条件和效期麻疹疫苗应于2℃—8℃贮运,0℃以下更有利于保持疫苗的效力。疫苗自病毒滴定之日起效期为1年半。

宝宝接种疫苗,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医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病毒在威胁着宝宝的健康。新生儿由于自身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父母应该关注疫苗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将病毒扼杀在摇篮里。

  什么是计划内计划外疫苗?

  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做事情都有随大流的心理,比如给宝宝打什么样的疫苗,往往都要参考周围的人。但每个宝宝的身体条件不一样,父母首先应区分开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根据宝宝自身的体质和家庭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1、计划内疫苗:指的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制剂以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计划外疫苗:指的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有益补充。这类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宝宝易感而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肺炎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中耳炎等疾病,水痘疫苗预防水痘及其并发症如皮肤感染、肺炎和脑炎,轮状病毒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等等。

  计划内疫苗可预防哪些疾病?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扩大到14种。接种后,预防的传染病增至15种,包括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钩端螺旋体病。

  计划外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计划外疫苗属于自愿接种,但这些疫苗还是很有必要。一类疫苗是基础疫苗,一些二类疫苗因为价格较贵,在我国还不具备普及条件,对于一个适宜接种疫苗的儿童来说,所有疫苗的接种都很重要,可以增加其在合适年龄获得充分免疫保护的机会。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还是给孩子接种计划外疫苗。

  进口国产疫苗谁好?

  不少家长都认为国产疫苗不达标,打进口疫苗才保险。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经过国家长时间实验,检验合格,安全有效。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大小等方面的区别。国内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差别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进口疫苗安全性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异,有的进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对上中国的病。因此,在为孩子选择疫苗时不要盲目,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仔细跟儿科大夫咨询,作出适合宝宝的判断。

  为何有些疫苗要多次接种?

  有的疫苗只有经过多次刺激,才能使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滴度,产生牢固的免疫力。有的疫苗接种一次,仅能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第二次接种后,才能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取得满意的免疫效果。有些疫苗接种第二次后,抗体产生仍不够理想,且抗体水平不稳定,也不持久,还需接种第三次,才能使机体获得高水平的抗体或牢固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前家长该做的五件事

  已经有很多家长知道需要为宝宝接种疫苗,还需了解宝宝接种疫苗前后需要留意的一些小细节。下面介绍一下宝宝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宝宝接种前一天可以洗一次澡,洗澡后为宝宝更换宽松柔软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施种。

  2、带好宝宝的身体证明,并向医生说明宝宝的身体情况,如果有禁用药或禁忌证应提前告知。此外,如果宝宝有结核病、心脏病、湿疹、免疫性缺陷等症状应暂缓接种。

  3、接种完成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直到不再出血为止,不要因为宝宝痛而去揉搓接种部位。宝宝接种后要在医院观察30分钟以上,如无不良反应再离开。

  4、接种后要注意对宝宝细心照料,多休息和喝水、注意保暖,不要剧烈运动,接种当天不要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5、接种后,如果宝宝出现局部红肿、发痒及疼痛,或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等均属正常现象,但是反应持续加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KK提示:宝宝出生后的头一年,需要频繁地打预防针。有的爸爸妈妈表现得特别心急,总会提前带宝宝去接种,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疫苗计划提前,对于宝宝身体内部的承受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应根据我国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提前或推迟都是不科学的。

这些宝宝尿常规检查知识爸妈要知道

【妈妈网特稿】大家不要小看尿的作用,肾脏一旦出现问题,最早能从尿常规中反映出来。因此宝宝尿常规检查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发现儿童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那么尿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呢?尿常规项目包括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尿常规检查的意义尿常规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是一项简单又准确的筛选性检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线索,对早期诊断有帮助。例如尿常规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碱度、比重等,如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更能进一步提示该患儿需进行有关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追踪、随访,以免延误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变化为肾脏病变和功能状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诊断提供依据。除发热外,尿常规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均提示肾脏泌尿系统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常规检测异常者应进行第二次尿液检查,如先后二次检查均有异常,应赴有关医院肾脏专科咨询或就诊。尿中出现红细胞增多常说明泌尿系统有肾脏疾病如IgA肾炎等;白细胞增多说明有炎症(尿路感染),尤其女孩更应重视。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肿,可能有肾病综合征存在,不可忽视。尿常规项目包括哪些1、肾病类项目。酸碱度(pH值)、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5.0~7.0、1.015~1.025、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2、糖尿病类项目。酸碱度、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3、泌尿感染类项目。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4、其他疾病类项目。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些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异常时,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本文Hash:f2a978910f729457ec88b8af8b842558169acd7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