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4种常见异象,该如何处理?

生活中,妈妈会发现刚出生的宝宝,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现象,比如,嗓子咕噜咕噜响,或尿液变白等等,这是不是意味着宝宝得了什么病呢?这让家长们很担忧,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新生儿4种常见异象,该如何处理?

1、宝贝的嗓子里总是“咕噜、咕噜”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气管炎?

当然,宝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使呼吸道出现很多炎症分泌物,导致宝贝咳嗽、咳痰,不过,有些宝贝出现这种现象,却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渐发育,使唾液分泌越来越多,但因不会把增多的唾液及时吞咽下去而引起。当过多的唾液积存在咽喉部位时,就容易使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卧或变动体位时。

观察处理法:

这种“异常”的现象,会随着宝贝的吞咽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慢慢学会吞咽动作而逐渐消失。如果这种现象一直不见消失,可能是身体内存在着异常情况,及早带到医生那里就诊。

2、宝贝平常的尿液都是清清亮亮的,淡黄色,可这几天却尿液发白、浑浊,是不是得了肾脏疾病?

专家评说:

正常情况下,小儿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但如果尿液发白、发浑,也不一定是异常情况。有些宝贝进食某些水果和蔬菜后,也会使尿中一些盐类增多,如橘子、苹果、香蕉、菠菜、苋菜等。这样,尿液排出体外时遇到低温环境,这些尿酸盐就会形成结晶,使尿液看上去发白、浑浊。

观察及处理:

遇到这种现象时,妈咪没必要过于担心,可先在尿液中滴少许醋酸。如果尿液很快变得澄清起来,表明是尿酸盐形成的结晶而引起,并不是体内存在疾病。不过,如果宝贝在尿液浑浊的同时,若是伴尿急、尿频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3、宝贝的肚脐自从脐带脱落后,一直向外鼓着,特别是在哭闹排便的时候,为何向外鼓出来?是否肚子里的器官有什么问题?

专家评说:

如果宝贝刚刚出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腹部肌肉先天没有发育完善,形成脐疝。这样,就使宝贝在腹压增大时,如哭闹、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使腹腔内的肠管由此处往外凸出,在脐部形成一个包块,腹压越大时越明显。通常,在宝贝安静或处于躺下时,因为肠管又回到了腹腔里,包块就会消失。

观察处理法:

脐疝一般没什么痛苦,也不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数发生肠管嵌顿。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逐渐发育越来越结实,脐部肌肉的缺口会自然而然缩小、闭合。一般来讲,可在1-2岁时自愈,不要随意自行处理。正确做法是,平时避免引起腹压增大的因素。如果2岁后仍不自愈,可去医院进行适宜的治疗。

4、宝贝在睡觉时周围有一点响声,他的身体就会一抖,并还会哭起来,像是受了惊,是否宝贝的神经发育不正常?

专家评说:

如果是刚出生的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属于生理现象。因为,宝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尚还不完善,神经纤维周围防止兴奋扩散的神经髓鞘还没形成,所以,神经系统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刺激后,不能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往往会泛化,扩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引起四肢抖动。

观察处理法:

这种现象可请医生看一下,与新生儿惊厥进行一下鉴别。如果不是疾病引起,随着宝贝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一般在3-4个月后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如果宝贝4-5个月后还出现这种惊跳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新生儿出现异常现象妈妈该如何护理?

宝贝刚刚出生时,身体十分脆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妈妈在照料时要细心观察。发现宝贝身体所存在的异常,尽快使宝贝得到治疗处理,新生儿出现异常现象妈妈该如何护理?

1、出生后体重不增长

由于宝贝在出生后,要排出体内的胎便和尿液,吐出一些吸入的羊水,经皮肤和肺部呼吸失去一部分水分,所以,很多时候会在出生后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不过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宝贝在出生后10天以后,体重仍然不恢复正常或下降得太多,提示体内存在异常。应带去看医生,及早确定体重不增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爱心小提示:

所谓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宝贝出生3-5天时下降得最多,但通常不会超过10%。大约会在出生10天后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此后迅猛增长。在出生最初3个月里,宝贝每周体重大约增长180-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90克。

2、不明原因的发烧

刚出生的宝贝,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但体表面积却相对较大。当环境温度高或是捂得太严时,就会从呼吸、大小便中丢失水分。如果没有及时喂奶,就会使身体丢失过多水分,发生脱水热,引起发烧。

不过,这种发烧一般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减少衣物以及补充水分,就会使宝贝的体温恢复正常。如果宝贝的体温仍然不下降,同时又出现其他症状,妈咪不得马虎,赶快带宝贝去就医,以防宝贝患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肠炎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等疾病。

3、呼吸次数不正常

一般来讲,新生儿(0-28天)的呼吸次数为40-45次/分。如果每分钟大于60次则为呼吸增快,可能是患了新生儿肺炎,特别是当宝贝脸色青紫、不好看或口吐唾沫时,应该马上到医院就治。

爱心小提示:

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并不规则,一阵快一阵慢,有时甚至短暂停止。因此,数新生儿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时,不能以数15秒再乘以4的方法来数。这样,容易使因患肺炎而呼吸增快的宝贝不能被发现,而正常的宝贝被误数成呼吸次数增多。正确做法是要数满1分钟,要注意一吸一呼为1次呼吸,不要计算成2次。

新生儿的胸廓运动幅度小,以腹式呼吸为主。因此,观察腹部呼吸运动更清楚,结果较准确。最好在宝贝安静情况下数呼吸次数,哭闹、吃奶或刚吃完奶都容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阴道出血量较多

一些新生女婴,在刚出生几天时可能会发生阴道出血。但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去看医生,尽早排除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因为,如果宝贝的阴道出血是因生理性原因所引起——由于胎宝贝在子宫里时,受胎盘的影响雌激素保持一定水平,刺激生殖道黏膜增殖、充血。待宝贝出生断脐后,中断了雌激素来源,子宫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支持作用,因而脱落、出血,形成“假月经”。不过,这种出血一般量很少,并且几天后就会消失。

5、生后四五个月仍出现惊跳

刚刚出生的宝贝,受到一些环境声音刺激时,会出现惊跳现象,即身体震颤,随后两臂交叉抱在前胸,一副受惊的样子。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会在数秒中就消失。

如果宝贝的这种惊跳表现在出生四五个月后仍然出现,就应及时带去医院,做一些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在正常情况下,宝贝到了四个月左右,随着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逐渐形成,声音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的功能越来越成熟,不容易使兴奋因“泛化” 波及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因而惊跳现象逐渐消失。

爱心小提示:

正常宝贝如果出现惊跳现象,妈咪要注意是否是新生儿惊厥——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反复吸吮,脸部肌肉颤动,呼吸不规则,皮肤青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赶快去看医生。

6、黄疸迟迟不消退

宝贝脱离母体后,开始建立了自主呼吸,血液中氧浓度增高。这样,多余的红细胞就被破坏,使血液中未被结合胆红素增加。但宝贝的肝脏发育尚不成熟,不能及时地把增加的胆红素清除体外,造成一部分胆红素沉积在皮肤上,使宝贝皮肤变黄,称为生理性黄疸。

不过,这种黄疸很快就会自然消退,一般不需治疗。足月的宝贝大约持续4-6天,7—10天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黄疸消退时间较晚一些,可能2-3周后消退干净。如果宝贝在生后24小时内就已出现明显黄疸;或黄疸程度较重,或是皮肤变黄时间较长,如足月宝贝超过2周以上或更长时间,早产儿超过3周,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这时,妈咪要及早带宝贝去医院诊疗,避免病情加重。

爱心小提示:

生理性黄疸一般先是面部变黄,随之巩膜、皮肤逐渐变黄,手掌和脚掌很少出现黄疸。通常宝贝的精神状态不差,吃奶和睡眠都没什么明显变化,只是尿色稍黄一些。

7、宝贝的头明显大

胎儿及婴儿时期的宝贝,脑组织发育特别快,而四肢发育相对较慢。所以,宝贝在出生时,头显得较大,身子显得较小。但如果宝贝的头围明显超过正常范围,有可能患有脑积水、巨脑症或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应该及时去就医。

爱心小提示:

刚出生时宝贝头较大,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宝贝的头围增长速度在出生后第1年非常迅速,2岁时头围就可达到48厘米,可反映脑发育的情况。一般刚出生时,宝贝的平均头围大约为34厘米,到6个月时增长到42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以后,宝贝的头围生长速度逐渐放慢,而四肢发育开始加快。

8、出血点持续不消退

如果是自然分娩,若产程太长或子宫收缩乏力,都容易造成新生儿缺氧甚至窒息,而心血管系统在缺氧后,会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表现皮下出血;另外,宝贝的头部若在通过妈咪的产道时受到强力摩擦,可使毛细血管破损,也可引起皮下出血。表现身上或面部出现出血点。

由于缺氧甚至窒息引起的皮下出血,只要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以及外力造成的毛细血管破损引起的皮下出血,一般来讲过些天就会自然消失。但如果出血点持续不消退或继续增多,也许体内存在着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病,应尽快带宝贝去医院检查,找出原因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影响宝贝正常的生长发育。

9、两个小乳房大小不一样

虽然有些女婴生下来后,两个小乳房肿胀,甚至分泌乳汁,但这并不是异常现象。因为,宝贝刚出生时体内有从母体带来的雌孕激素及催乳素。通常,对催乳素有抑制的雌孕激素会很快消失,而催乳素在失去抑制因素后,则会在宝贝的体内维持较长时间,刺激宝贝的乳腺,就这样使小乳房发生肿胀。

但如果肿胀的两个小乳房大小并不一样,同时伴有发红、发热等表现,可能是乳腺组织有炎症,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炎症发展。

爱心小提示:

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小乳房肿胀的现象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8-18天时最明显,但大多会在出生后2-3周消失。妈咪不要因担心或着急就用手挤压或乱揉小乳房,这样会造成乳腺组织损伤,引起感染。

(实习编辑:张蔚蔚)

新生儿4种“异常”巧处理

养育宝贝的生活中,宝贝时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让妈咪担忧或着急。其实,有时宝贝的这些“异常”表现并不是疾病所引起。不过,妈咪也应该注意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处理,一旦真的存在异常,不会耽误治疗时机。

当然,宝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使呼吸道出现很多炎症分泌物,导致宝贝咳嗽、咳痰,不过,有些宝贝出现这种现象,却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渐发育,使唾液分泌越来越多,但因不会把增多的唾液及时吞咽下去而引起。当过多的唾液积存在咽喉部位时,就容易使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卧或变动体位时。

观察处理法:

这种“异常”的现象,会随着宝贝的吞咽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慢慢学会吞咽动作而逐渐消失。如果这种现象一直不见消失,可能是身体内存在着异常情况,及早带到医生那里就诊。

2、宝贝平常的尿液都是清清亮亮的,淡黄色,可这几天却尿液发白、浑浊,是不是得了肾脏疾病?

专家评说:

正常情况下,小儿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但如果尿液发白、发浑,也不一定是异常情况。有些宝贝进食某些水果和蔬菜后,也会使尿中一些盐类增多,如橘子、苹果、香蕉、菠菜、苋菜等。这样,尿液排出体外时遇到低温环境,这些尿酸盐就会形成结晶,使尿液看上去发白、浑浊。

观察及处理:

遇到这种现象时,妈咪没必要过于担心,可先在尿液中滴少许醋酸。如果尿液很快变得澄清起来,表明是尿酸盐形成的结晶而引起,并不是体内存在疾病。不过,如果宝贝在尿液浑浊的同时,若是伴尿急、尿频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3、宝贝的肚脐自从脐带脱落后,一直向外鼓着,特别是在哭闹排便的时候,为何向外鼓出来?是否肚子里的器官有什么问题?

专家评说:

如果宝贝刚刚出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腹部肌肉先天没有发育完善,形成脐疝。这样,就使宝贝在腹压增大时,如哭闹、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使腹腔内的肠管由此处往外凸出,在脐部形成一个包块,腹压越大时越明显。通常,在宝贝安静或处于躺下时,因为肠管又回到了腹腔里,包块就会消失。

观察处理法:

脐疝一般没什么痛苦,也不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数发生肠管嵌顿。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逐渐发育越来越结实,脐部肌肉的缺口会自然而然缩小、闭合。一般来讲,可在1-2岁时自愈,不要随意自行处理。正确做法是,平时避免引起腹压增大的因素。如果2岁后仍不自愈,可去医院进行适宜的治疗。

4、宝贝在睡觉时周围有一点响声,他的身体就会一抖,并还会哭起来,像是受了惊,是否宝贝的神经发育不正常?

专家评说:

如果是刚出生的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属于生理现象。因为,宝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尚还不完善,神经纤维周围防止兴奋扩散的神经髓鞘还没形成,所以,神经系统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刺激后,不能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往往会泛化,扩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引起四肢抖动。

观察处理法:

这种现象可请医生看一下,与新生儿惊厥进行一下鉴别。如果不是疾病引起,随着宝贝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一般在3-4个月后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如果宝贝4-5个月后还出现这种惊跳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本文Hash:09477c3b6ca15da9c66c856192a5b796165a33cd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