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后再抱宝宝省力不少

新妈妈都要承担很多重担,其中最频繁的就是不停地把孩子从婴儿床上、汽车座椅上等地方抱起来。这些过程可能会让新妈妈腰背部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会随着孩子重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专家表示,练习正确的背部和身体用力的方法,可以让新妈妈从腰酸背痛中解脱出来。

妇婴医院产科主任余梅表示,不要伸展你的手臂去抱,在抱起宝宝之前先使宝宝靠近你的胸口,这样可以省很多力气。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提着一桶水,使它远离自己的身体要比使它靠近自己时难提得多。

当你要把宝宝从婴儿床中抱起来时,把婴儿床向自己倾斜,并把宝宝拖过来,而不是直接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当你要把宝宝从地板上或者其他低处抱起时,要屈膝,但不要弯腰,然后下蹲,利用你的腿部肌肉把孩子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收紧你的腹部肌肉。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腰部用力,又可以防止背部拉伤。当你要给宝宝哺乳时,应该让宝宝靠近乳房,而不要俯下身子。

专家表示,这些方法的关键是如何使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省力和防止拉伤的目的。此外,新妈妈们还可以在分娩后不久就开始练习恢复腹部和背部肌肉,每天在地板上进行10分钟的伸展练习可以恢复臀部和背部的弹性。

抵抗力强=宝宝少生病?不靠谱啊!

【妈妈网特稿】许多的爸妈们都有这样一个误解,宝宝的抵抗力强就能够少生病了。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宝宝抵抗力强只能让他们生病康复得更快,生病其实也是提高宝宝抵抗力的一个好机会。爸妈不应该随便给抗生素宝宝服用,日常大家身边的一些事物也是能提高宝宝抵抗力的。

通常说宝宝容易生病,都是抵抗力低惹的祸。但是宝宝如果很少生病,就代表他们抵抗力顽强吗?不见得吧!“什么?不是少生病就是抵抗力很强吗?”爸妈也许会这样惊呼,他们都相信这事儿。但是,两者并不能划上等号。为何?且听下面慢慢道来。

什么是抵抗力

何为抵抗力

抵抗力三个字我们可是听多了,当是,如果我问你:“什么是抵抗力?”你也许会挠头表示无解,或许很简单地说:“可以防止生病。”抵抗力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肤浅哦。

人的免疫力分为两部分: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有,比如胃酸、唾液酸、呼吸道黏膜、血液里的细胞都能够杀菌,排汗、排尿、排便也能清除、抑制细菌。先天性免疫是非特异性的,没有专一性,不针对某一种病毒、细菌。

后天性免疫是获得性免疫,是得病后才获得的,是一种专指性的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力的获得很像人与人的交往,互相没见过面,就不可能对对方有印象。身体没接触过某种病菌,同样也不会对它有印象,当然就没有抵御它的能力。只有与病菌“狭路相逢”,彼此交战过了,激活了体内的免疫系统,下一次它再来侵犯时,免疫系统才会拉响警报,积极抵抗。

所以,不要期望孩子不得病,要知道,孩子每得一次病,体内免疫系统对病菌的“登记”就多一笔,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抵抗力强≠宝宝少生病

并不是说宝宝一年不得病,抵抗力就比一年得十次病的孩子强。看孩子的抵抗力如何,不是看他一年当中生病次数的多少,而是看他生病之后恢复得快还是慢。两个孩子同时得了同样的病,一个孩子两天就好,另一个孩子五六天才好,说明第一个孩子的抵抗力强。

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需要他自己去慢慢绘制图案。不过,他们的身体可不像一张薄纸一样,一戳就破。当宝宝生病的时候,父母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遭遇疾病来不断提高抵抗力,让身体化解困难、恢复健康的能力越来越强。

不要白病一场

不要“白病一场”

有的爸爸妈妈一看宝宝生病就着急,希望马上用抗生素把病压下去,其实这样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孩子生病初起就大量用抗生素治疗,会把病菌一下就压死了,以至于身体的免疫系统还来不及对病菌做出防御反应,下一次这种病菌来袭,孩子还是会中招,等于孩子这次白得一次病。

值得提醒各位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小孩子用了抗生素,不仅没能使免疫力得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身体免疫力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越是对孩子的病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孩子的抵抗力却越弱,而有的家长看似比较“粗线条”,对孩子得病反应不太敏感,孩子反而不爱得病。(这可不是让爸爸妈妈忽视宝宝的健康,而是在用药方面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哦。)

那么要如何判断宝宝是否需要用药呢。首先可以看看宝宝的精神状态,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那就不用给宝宝用药了。如果宝宝精神很差,就要去医院看看了。其次,最权威的就是要问问医生了。他们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以及用药的分量。

食补抵抗力

食补抵抗力

其实,在日常的饮食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食物来提高我们的抵抗力,不用那么惨,每次都要大病一场才来提高抵抗力。那么,都有哪些食物呢?

饮品:优酪乳、豆奶、牛初乳、水;

Tips:优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顾营养与改善肠道环境的饮品,很适合儿童期的需要,幼儿则要到满1岁以后才能喝。

果蔬:番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菇类;

米粮:糙米、薏仁。

不让近视“病毒”靠近宝宝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身边的“小眼镜”不但越来越多,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小了。

时下,城市幼儿视力普遍下降,这不仅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分不开,还与因儿童挑食和偏食引起的,饮食中的糖分过多和体内铬、钙元素缺乏等有关。

一般家长都知道,注意用眼卫生可以保护视力。但近年来营养学研究表明,营养与视力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如同盖房子所用的砖头和钢筋水泥一样。如果膳食蛋白质供应不足,尤其是动物蛋白质不足,就会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其结果是使眼球的巩膜组织脆弱,容易扩张,使眼球前后轴伸长,形成近视眼的屈光状态。

2、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时,不仅会出现角膜干燥、夜盲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使视觉功能下降,眼睛容易疲劳。维生素B1缺乏时,就会使视神经受到损害,引起营养不良性弱视。

维生素B2缺乏时,可出现睑缘炎,结膜血管扩张,角膜周围血管扩张,从而影响视力。维生素C有维护巩膜组织健全的作用,一旦缺乏,巩膜组织就易受透明质酸酶的作用而变得十分脆弱,容易扩张,形成近视眼的屈光状态。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代谢,而缺钙与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3、矿物质。

钙缺乏时,会使机体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提高,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眼部肌肉也是如此。

?当睫状肌过度紧张时,容易发生调节功能疲劳;眼外肌过度紧张时,会直接压迫眼球。巩膜组织缺钙后,弹性和牢固程度都会下降,容易扩张,这些都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缺锌时也可引起视神经炎:铜元素缺乏时可引起巩膜脆弱;铬缺乏可使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会引起血糖升高,眼内血液循环紊乱,晶状体膨胀凸出,屈光度增加,睫状肌功能下降,最终引起近视。

?当硒不足或缺乏时,容易引发近视眼和白内障。

可见,营养与视力的关系十分密切。家长除了要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外,还要提供宝宝全面均衡的营养,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每个宝宝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本文Hash:8be6764c650ef3f8420389eb275664dc1f6ea355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