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都说孩子缺钙就会引发佝偻病,究竟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呢?如果是患上佝偻病了,又应该如何治疗呢?小编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佝偻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让孩子恢复原本健康的身体。

佝偻病患儿的表现:早期有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在哺乳和睡觉时爱出汗,汗有酸味,并刺激头皮发痒,于是在枕头上摩擦而出现后头部环状脱发,称为“枕秃”。这些症状出现在2-3个月的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4-6个月的小儿,颅骨生长快,会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时犹如像压在乒乓球上的感觉。8-9个月以后,头可呈方形或马鞍状畸形,骨缝加宽,骨边缘发软,囟门较大,至18个月时仍未闭合。出牙晚且顺序不规律。相继出现“串珠肋”(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和“鸡镯”,也可伴有肋骨下缘外翻,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形如手、脚镯。会走后可出现“X”和“O”形腿。

此外,患儿腹部膨大,头发稀疏干枯,动作和智力发育均慢。佝偻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晒太阳等。这其中最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方法则是阳光浴。适量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帮助小儿对钙、磷的吸收,使骨骼长得结实,而且还可以活跃全身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每天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下午4-5点钟以前。每天不少于2小时。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射。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故接受日光照射时,尽量使皮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妊娠糖尿病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6‰。国内发生率<1%。妊娠糖尿病分娩数占总分娩率0.64%。

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在胰岛素问世之前母体死亡率27%~30%,胎儿围产期死亡率>40%。胰岛素问世后尤其围产医学开展以来,围产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1型和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不一样,各有特点。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母亲患有糖尿病,下一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1.1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40岁以前发病多见。大多数需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症。当遇有应激、感染、手术、停用降糖药时,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久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肾病发生早,临床表现严重。当临床出现大量蛋白尿,同时并发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时,患者最后可能死于尿毒症。

2.2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40岁以后发病多见。大多数患者无“三多一少”症,仅在出现并发症或健康查体时发现。体型较肥胖。发病后体重可较前短时间减轻。早期在餐前可有低血糖反应,并且终身仅需口服降糖药就能使血糖达标。仅有少数患者口服降糖药失败后,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中一部分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再给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则终生需胰岛素治疗。当遇有感染、应激、手术等诱因,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大,以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发病率越高。此型患者绝大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可并发糖尿病肾病,但较1型糖尿病少见。

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家长要知其正确治疗法

在我们生活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世界上往往有很多的不幸的人,比如说佝偻病患者,他们的胸骨可能向前隆起或者前胸正中部位的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畸形,形成漏斗,又或者状腕、踝部膨大,形成“手镯”与“足镯”,那么佝偻病有哪些症状呢?

一、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并且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这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胸型呈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治疗佝偻病的方法:

1、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1)活动期轻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2)活动期中、重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2、恢复期佝偻病:对于佝偻病恢复期的婴幼儿,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

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

本文Hash:a18f729dbea584023cf55bdb1491ec7b926755c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