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理性成熟培养优秀孩子

师范大学这三年的学习,是采取面授和函授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我的孩子小,每到寒暑假我都要想办法安排好孩子后才能按时参加面授。我学习很刻苦,因为这样的学习机会,对于我这样一个孩子的妈妈来说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对我的工作有启发意义。特别是对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我有一种“偏得”的感觉。因为自己刚刚有了一个小宝宝,这些知识真的好像雪中送炭一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除了把这些知识用在工作实践中,还要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于是开始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那时老师讲到了语言发展对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要,回到家里,无论孩子能否听得懂,我都很耐心地和他说个没完。王根生下来几个月后,我就自己编了一套婴儿体操,帮助孩子伸伸胳膊伸伸腿。王根非常听话,与我配合得非常默契,不再哭闹。每当我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四”的时候,他都听得认认真真,并随着节奏做动作。一两个月后,只要我一放音乐、数数字,他便手脚乱动一气。

有一次,我们娘俩做着这样的游戏时,王根似乎听懂了节奏,随着节拍舞了起来。我兴奋地拉过爱人对他说:“你看,他听懂了。”当时,我爱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非常忙,甚至经常把材料拿回家里来写,根本就没有心思关心自己的孩子,可这一次他也兴奋起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尝到了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天伦之乐。

由于我在学校工作,在和丈夫谈起孩子的教育时,他总要“推卸责任”:“晓凡,你是当老师的,咱家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由你来负责。教育好了,是你的功劳;教育不好,是你的责任。但我有一条要求,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综合能力强的孩子。我不希望他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因为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话虽这样说,但丈夫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不闻不问。他一再告诉我,我是你教育孩子的坚强后盾,当你的“才智”全部耗尽时,我会给你充电,给你掌舵,给你撑腰。他还告诉我:“你一定要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定势——如果轮到爸爸上手时,那一定是问题很严重了。晓凡,你一定要有教育孩子的底气,那就是王根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爸爸。”

儿子是我的“实验田”,20年的实验,让我获得了一大笔心灵的财富。这笔财富的取得不能仅归功于我,也不能仅归功于儿子,而应该归功于前辈教育家们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与规律,因为我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培养孩子的。

这次学习之后,在孩子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都能适时调整自己,对孩子进行不同内容与方法的教育。比如,在幼儿时期,我比较注重以语言发展为主的启蒙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时期,主要是从兴趣爱好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时期,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认识以及提高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水平;高中时期,以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为主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学阶段,则以自立自强为主进行人格素质教育。

在进行所有的教育时,我始终坚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力争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向上、快乐的孩子。

而这么多年来,我的深刻体会是:无论我们的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现代社会都会给家庭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的教育,家长必须要有一种理性上的成熟,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

孩子性早熟家长应对“不成熟”

今年的“婴儿性早熟事件”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冲击波,为此近日卫生部发出“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明确给出了性早熟的概念,并对性早熟诊断、治疗提供了规范。如今孩子整体发育提前,不少家长为此草木皆兵,各大医院的性早熟专科门诊也空前火爆。据最新的指南,并非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治疗,应该如何理解?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黄晓东对此进行了解读。

解读一

6-8岁儿童是关注重点

前几个月公众高度关注婴儿早发育事件,其实婴儿出现乳房发育等情况只是一过性的且比较少见。新的指南再次明确,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而在临床中这一年龄段也是就诊的主力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黄晓东表示,前来就诊的患者以6-8岁女孩最为多见,往往因乳房胀痛、乳头隆起、乳晕增长而来就医。

与20年前相比,目前儿童成熟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过去上了中学后才会开始发育,而现在,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开始发育了,而这也算正常现象。根据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的最新调查数据,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3.3岁。这一方面是生活条件改善,营养充足,孩子身高体重大大超过几十年前;另一方面也和生活社会环境中的诱发因素有关。但是黄晓东主任提醒,如果发育过于提早,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周岁以前出现月经,就成为儿童性早熟,需要积极治疗。据统计,本市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达到1%,即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性早熟。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黄晓东提醒,性早熟的女孩比性早熟的男孩多好几倍,但男孩性早熟常常容易被忽视。

女孩性早熟约有70%-80%是特发性的,而且有比较明显的症状,这些现象容易被家长发现。然而,男孩子的早熟征兆却非常“隐蔽”。早期的表现是阴囊和睾丸增大,这些部位的变化不注意观察,不容易被发现。而当父母发现孩子长胡子、有喉结、嗓音改变时,往往已经到了性早熟的中后期。尤其不容忽视的是,80%的男孩早发育是病理性的,甚至是肿瘤引起,例如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等。因此男孩一旦被诊断为性早熟,必须更加注意排除他们有没有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或下丘脑、垂体、松果体部位的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状况”。

专家关照

在敏感时期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父亲要和儿子多接触,如一起洗澡等,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灌输相关生理知识,让孩子发现异样后及时与父母沟通。父母有早发育史的,更要警惕,可能有遗传趋向。

解读二

真假性之分改“称呼”了

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是过去经常提及的,而黄晓东介绍,现在的指南有所改变,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就是过去的“假性性早熟”。具体说来,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一般是由于体外异常过多的性激素来源造成的,比如误用含性激素的药物和食品、营养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化妆品,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摄入性腺激素等等。对于外周性性早熟,指南中明确,要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

指南中指出,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目标是抑制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防止或缓释患儿或家 长因性早熟所致的相关的社会或心理问题;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中枢性性早熟都需要治疗。如性成熟进程缓慢而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明显的;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的,可暂不治疗,但需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低龄儿外周性性早熟排除病理性原因,大部分并不需要特别干预,其症状会有良性转变,慢慢就会恢复正常。但指南中强调要定期随访,小部分患儿可能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尤其在4岁以后起病者。

专家关照

有些性早熟的幼儿不需要治疗,但应杜绝引起性早熟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在饮食上家长应把好关,避免孩子过多食用油炸食品、鸡脖、鸭脖等食物或者含激素的保健品。

另外要长期追踪观察。每3至6个月复诊一次。鼓励孩子参加跳绳、爬楼梯、打篮球、打羽毛球等活动,促进孩子加速长个儿。

如果发现孩子的第二性征进行性发展,如乳房不断增大等,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前往专科医院检查诊断,由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不成熟之一:

治疗随意不规范

由于性早熟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干预过程,许多家长一开始急切万分,可时日一长,就有所懈怠,今天有空就吃药,明天上学来不及了,就不吃,治疗并不规范。黄晓东主任告诉记者一个病例,一个男孩父亲身高1.8米,母亲也将近1.7米,发现早熟后来医院接受评估,发现病情发展比较缓慢,便医嘱服用中成药,并定期随访。

家长听说病情比较轻就疏忽大意了,将近两年不到医院来随访。哪知青少年生长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匀速的,两年不随访,孩子发育突然加快,这时再就诊,已很难改变结果,男孩将来的身高很可能连1.65米都达不到,非常遗憾。

因此,黄主任提醒,对于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只有两三年的生长黄金期,一旦错过,对将来的最终身高影响很大,因此家长一定要带孩子3-6个月随访一次,即使孩子暂时还没有早熟,家长也可带去咨询,听听医生建议,可能对孩子将来的身高有所帮助。

不成熟之二:

身高期望值过高

记者在性早熟门诊看到一位妈妈焦急地请求医生,“我有1.7米,孩子爸爸也有1.85米,我们原本希望女儿长到1.7米左右,现在才11周岁就来例假,怎么办?”医生耐心地回答,先拍个片子,查查骨龄,预测一下未来的身高吧。记者仔细端详身边的患儿,发现她又高又壮,超过记者的身高,一询问,女孩说,最近一次量身高还是几个月前,当时已经有1.6米。

黄晓东主任告诉记者,就真性性早熟而言,目前干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支持身高”。由于“提前发动”,骨骺闭合也早,性征早出现的孩子往往会在“蹿”了一段后便停止再长,他们成年后的最终身高较正常人矮。因此指南上要求对于女孩预期身高不到1.5米,男孩不到1.6米的,要进行干预,而实际上父母对孩子身高的要求往往比这高得多,因此治疗上一般还要考虑父母的遗传因素,不能和遗传规律距离太远。而对于父母身高条件差,孩子本来身高有限的,也不能过度干预。对于对孩子身高有不切合实际要求的父母,医生只好做些说服工作。

不成熟之三:

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黄晓东主任说,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性早熟了,就心急慌忙,到处打听或者自己上网了解,其实治疗讲求因人而异,个性化,需要凭借医生的经验和病孩发育情况来判断,医生也会把几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分析给家长听,让家长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等情况选择。

因此家长 还是要信任医生,不要因为道听途说而拒绝配合医生。

让孩子在优秀的家庭中成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孩子。但是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让孩子遇到优秀的父母。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孩子。但是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让孩子遇到优秀的父母。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我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接触到很多的父母,发现那些能够理解他人与社会、耐心、乐观、宽容、通达、有良知、助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一般也都成长得很好。

而在我了解一个个健康、优秀孩子的家庭情况时,也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慈爱、勤劳、智慧的父母,即使他们来自贫困的农村,父母亲没有什么学历,整年在田间种地、种菜,他们也是深明事理、勤俭持家、四邻和睦、受人尊敬的人。这些孩子健康、优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幸地遇到了优秀的父母。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家庭、父母亲,只是在期望着生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甚至天才的孩子,却很少去想:要让孩子幸运地遇到优秀的父母。父母们没有这样去想,便很少这样去要求自己,去为此学习和努力,他们便只在平平庸庸、稀里糊涂的人生中,抱怨着不成器的孩子。而那些这样想过,并且努力去做过了的人,他们的孩子顺利地成长了起来。

协和医院一位品学优秀的男生,大学期间,去加拿大的一个医学实验室交流学习,每次回来,都为母亲和家人买一件温馨的礼物。在国外过春节,他的同学在晚会上问候他,他也打电话一一地问候老师、同学。后来我认识了他的妈妈,这位妈妈正参加一个心理培训班,以便每个星期日义务地去帮助城市里那些失聪的孩子。这位看上去十分年青的妈妈不仅工作好,家务好,摄影好,做事情总是热情又耐心。她告诉我,小时候,她总是叫儿子“米奇”,每当儿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她都会摸摸他的头鼓励说:“米奇真能干!”儿子就在这样的鼓励与母亲的影响中成长了起来。

教育家斯宾赛先生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上都幸运地会遇到好的引路人,有的是他们的父母,有的是他们的老师,有的是他们的朋友,有的可能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所谓“失败”的孩子则一般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粗暴者、不快乐者、有劣行者所导致的。他例举了下面几种孩子早期遇到并且影响了他们生活的人,让我们也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属于孩子遇到的哪一种父母?

1,对教育完全不懂而又缺乏同情心的父母

2,对孩子教育从不负责的父母

3,严厉而刻薄的老师

4,凶猛而无知的同学

5,俗气而愚昧的亲戚

6,已经变坏的兄长

7,长年不得志,内心阴暗的老师

8,粗暴、武断的长辈

9,有遗传的精神变态家庭

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孩子出生以后,是需要逐渐地学习生存知识的,我们经常会催促他们,会为他们买书,到了上学的年龄,送他们进好的学校,为他们选择品行好的老师。我们却没有认识到:刚刚做了父母亲,对于养育孩子,我们也不具备天生的知识,也是需要学习的。

12

本文Hash:aa025487a49ce852362f369001e26a1cc53bb98c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