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知的护理宝宝6误区

误区1:生理性黄疸当作肝炎护理

点评: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适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误区2:宝宝总打嗝,肠胃有问题

点评:横膈膜是人体内与呼吸密切相关的一块肌肉,如果那里发生痉挛,就会打嗝。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里,经常频繁打嗝,最大的可能是喂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的,那是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喂母乳的应将奶头整个放在宝宝舌头上面,喂牛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嘴处,宝宝才不会吸入太多的空气。

误区3:宝宝穿衣一定要多点

点评:宝宝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家长只担心宝宝冻着,却从不担心宝宝怕热,冬天里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结果捂出一身痱子。其实,只要手暖、脚暖、不出汗,对宝宝来讲就最舒服了。

误区4:便便这么多,一定是腹泻

点评:通常新生儿一天有七八次大便,父母就以为宝宝发生腹泻了。其实由于吃母乳,吸收快代谢快,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次大便,而且大便较稀,出现蛋花样,这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

误区5:弄掉宝宝头顶的黑垢

点评:由于宝宝的皮脂分泌旺盛,有些宝宝的头顶会出现一块黑色的皮脂,很多妈妈觉得这样太难看,也不卫生,就用手去抠,这样不仅容易扯掉宝宝稀少的头发,还易造成宝宝的皮肤破损。建议妈妈给孩子洗完澡后,把润肤油涂在头垢处,轻轻地按摩,让润肤油逐渐渗入头垢,再慢慢搓掉。

误区6:天气凉不用每天洗澡

点评:宝宝的代谢旺盛,出现不显性出汗,所以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否则容易生痱子、脓包疮,即使是冬天都应每天给宝宝洗澡。洗澡时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的眼、鼻、耳、肚脐等部位入水。

新手爸妈需知:宝宝房布置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宝宝房的装饰过于华丽,色彩斑斓。从医学角度来说,医生建议不要在宝宝的房间内使用过于艳丽的装饰。因为艳丽色系常常与金属铅密切相连,当这些艳丽的颜色从物体上慢慢脱落下来时,都会让宝宝们饱尝铅带来的危害。

最好将宝宝房间的色彩设计成浅色或者纯白色。男孩可以采用比较硬朗的红、蓝等色,而女孩则可以采用柔和的粉红、粉蓝、果绿等色,有助于调动孩子的想象力。

误区二:使用壁纸墙面,以为可以让宝宝房更柔和。墙壁最好使用水溶性漆,它们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更高些,而且容易清洁,即使宝宝在墙上涂鸦一气,也不用担心不好恢复。

误区三:认为灯光离床越近越方便。在灯光的设置上,父母要注意灯不要安装到孩子头部的正上方,同时要远离孩子能摸到的地方,灯罩的颜色以浅色为好,而电源插座也要装在宝宝碰不到的地方。

误区四:宝宝房被频繁地更新。很多父母为了使宝宝房更有新意,经常为孩子装修或增添新饰品。这样做难免在房间内持续释放化学气体,污染室内空气,诱发咳嗽、气管痉挛、哮喘等症。因此,新装修好的儿童房一定要尽可能让它开窗通气三个月后才入住,房间还要常开窗通风。

新妈妈护理宝宝容易犯的误区

  初为人父母的对宝宝的护理容易出现的误区,下面小编就说说新妈妈容易犯的错。

  1、害怕宝宝哭闹

  很多妈妈一听到宝宝哭,就赶紧抱起来、喂奶。事实上,哭是婴儿的天性,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婴儿哭泣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过,如果哭泣超过1个小时无法平复,甚至伴有发烧、皮疹、呕吐、腹部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2、忽视口腔护理

  很多家长觉得小宝宝无需注意口腔卫生,可一旦发现问题就为时已晚。口腔卫生习惯的确要从婴儿抓 起。建议:一旦宝宝出牙,立即停止床上喝牛奶,否则会增加蛀牙几率;用湿纱布擦拭宝宝的牙龈,1岁开始便可使用婴儿牙刷;确保孩子得到足够的氟化物,氟化物存在于水(一些城市自来水中添加有氟化物)中,有助预防龋齿。

  3、遇事惊慌失措

  很多新父母对宝宝溢奶、呕吐等生理反应过于敏感;宝宝吃喝拉撒睡方方面面多了还是少了?诸多问题经常令新妈妈手足无措,甚至焦虑。事实上,很多担忧是多余的,因为宝宝在生活方面的“弹性”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4、唤醒宝宝喂奶

  有的妈妈担心母乳太稀,怕夜里饿着宝宝,于是会在半夜将熟睡的宝宝弄醒喂奶。其实,这完全是多余的,夜间不喂奶,母婴也完全可以踏踏实实一夜睡到天亮。

  5、轻视宝宝发烧

  如果感觉孩子(尤其是3月以内的婴儿)发烧,最好测一下肛门体温,如果超过38度就该立即看医生,千万不能擅自用药。

  6、在宝宝面前吵架

  夫妻拌嘴很正常,但激烈的争吵或吵架过于频繁也会影响后代,即便是3个月大的孩子也会感受到家庭气氛不对头,进而增加抑郁危险。

  7、相信不靠谱的育儿建议

     许多新妈妈感觉,育儿建议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事实上,“育儿建议”良莠不齐,每个人的状况也不太一样,最好多关注疾控中心或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建议。

​(编辑:程淑燕)

本文Hash:9ace2d444da31b25c3d304c633e61fe2ebf67d19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