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教新爸爸护理宝宝

育儿第1周:抚慰妻子,远离产后抑郁

产后的妻子可能变得感情脆弱,动辄哭泣、发脾气,这主要由于分娩对产妇的强烈刺激和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此外家务和照料婴儿的负担,与外界接触少也与之有关。你要加倍关心、体贴妻子,理解、安慰妻子,给妻子予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帮助。主动承担部分家务、积极参与照料宝宝。

育儿第2周:拥抱,让宝宝感受你的父爱

不要觉得刚出生的小宝贝全身软绵绵的就不敢抱。只要宝贝乐意,你多抱抱宝贝、与宝贝亲近,不仅能让宝贝享受爸爸的安抚和照料,更主要的是宝贝在你的怀抱里能感受到温暖的父爱,这种感情交流,对宝贝的大脑发育、神经发育以及身体健康成长都十分有益。

育儿第3周:宝宝哭闹不停,怎么办

在宝宝哭的时候,爸爸不要再试图摇晃到他不哭,或者笨手笨脚地反复问:“怎么了?怎么了?”他是真的不会回答你,只会让你摇得越哭越厉害。另外,摇晃宝宝是很危险的,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后果,例如大脑发育迟缓、痉挛甚至瘫痪、死亡。

育儿第4周:按摩操,让宝宝更快乐

宝宝还不能做什么翻身、爬等动作,只会伸伸自己的小胳膊,用脚和腿蹬被子。你可以帮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比如,用手从肩再到手按摩宝宝胳膊4~6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这样的按摩可以使宝宝产生舒适愉快的情绪,锻炼宝宝的大肌肉活动

育儿新理念 爸爸育儿宝宝会更加出色

  我们就告诉已经成为爸爸或即将成为爸爸的男人们,怎样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父亲!

  错误观念1

  教育孩子母亲责任更大

  受“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男性都会不自觉地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两岸早教婴幼儿教育专家张瑞麟说,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许多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遭遇着父爱的缺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有教育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张瑞麟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和妈妈没有绝对的分工,因此也不存在你负责孩子的哪方面,我负责教育孩子的哪方面,“只有父母共同参与教育,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样,其个性、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张瑞麟说:“男性的特质给予了父亲果敢、自信、坚强的性格特征,所以,与父亲接触多,有着良好的父子关系,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极其重要,另外,对孩子智力发育、性别认知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错误观念2

  孩子大些再参与其教育

  有许多“懒”爸爸,在孩子出生后,觉得没有办法跟孩子交流,于是不愿多参与育儿工作。张瑞麟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孩子而言,父亲在其0~6岁的教育尤为重要,这期间育儿所产生的效应,是妈妈不可替代的,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与不可或缺的。

  张瑞麟介绍,孩子出生后,爸爸并不是“无所事事”。在这期间,爸爸更应该从身体和心理上支持妈妈,协助妈妈一起照顾宝宝。比如,爸爸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妈妈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喂奶粉等等,让宝宝更早地认知父亲,有父亲的感念。“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天生有依附关系,谁照顾自己多,就会很自然地亲近谁。所以,作为父亲,不要因为忙或孩子小等理由,忽略跟孩子的交流。一次抚摸、一句温柔的话都是跟宝宝最好的互动和交流。”

  3岁之后的宝宝,智力、体力都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一阶段,父亲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其交流。张瑞麟说,这一时期父亲可以多带孩子去感知社会,认同社会。“这不但会促使父子关系的和谐,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语言表达、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关键作用。”

  错误观念3

  父亲对男孩比女孩重要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父亲这个角色对男孩子更重要,其实,对女孩也是一样。张瑞麟说,父亲在女孩的成长中同样不可缺少,父亲角色的缺失很可能对女孩的性别认同造成混乱。比如,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面对陌生男性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如果女孩在儿童期得到父亲的充分认可,长大以后就会对自己的外表相貌有较高的自我认同,不太在意别人对其外表的评价。

  由此可见,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角色都十分重要,他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性格与婚姻,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父亲从孩子一出生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父爱、父教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份营养。

  爸爸的特殊作用

  1.男性更倾向于凭直觉来照顾宝宝。

  按理说,女性的直觉超过男性,然而母爱太浓烈有时反而成为育婴的干扰因素。新妈妈常常有这样的困扰:亲朋好友提供的育婴经验大相径庭,到底该听谁的?如果放手让新爸爸来担当一定的育婴任务,就能让宝贵的直觉起作用。男性很少为他人的七嘴八舌所左右,他们认为令宝宝更舒服的方式就是好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判断是对的。

  2.男性更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如果宝宝能用双手甚至双脚“抱持”奶瓶,爸爸就不会帮他拿着奶瓶;如果宝宝愿意翻身,爸爸就等他独立翻身,而不会在宝宝翻得不顺利的时候帮上一把;宝宝再大一点,乐意自己吃辅食并把猪肝泥糊得一脸一身,爸爸也会鼓励他自己拿勺子,而对这种“麻烦的喜剧效果”视而不见。爸爸带大的宝宝往往个性坚毅,有主见,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这与纯粹由妈妈呵护长大的孩子完全不同。

  3.男性更能在看护宝宝和自身生活间找到平衡。

  新妈妈曾抱怨过新爸爸看护孩子“不专心”吗?事实上,长到两三岁寸步不离的育婴生涯不仅对妈妈不好,对宝宝也没好处。太在意孩子的一颦一笑,只会把这种“唯恐出错”的焦虑心理传递给孩子,让宝宝变得情绪不稳。爸爸一面守着宝宝,一面上网或看报,这没什么不好,宝宝也需要“自得其乐”的空间,这一点,妈妈要向爸爸学习。

 久久健康网小编点评:孩子的教育工作一直是家长的一大课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教育孩子似乎理所应当是妈妈的责任。其实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样,其个性、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来说影响深远。

育儿新理念 爸爸育儿宝宝会更加出色

  我们就告诉已经成为爸爸或即将成为爸爸的男人们,怎样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父亲!

  错误观念1

  教育孩子母亲责任更大

  受“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男性都会不自觉地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两岸早教婴幼儿教育专家张瑞麟说,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许多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遭遇着父爱的缺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有教育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张瑞麟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和妈妈没有绝对的分工,因此也不存在你负责孩子的哪方面,我负责教育孩子的哪方面,“只有父母共同参与教育,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样,其个性、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张瑞麟说:“男性的特质给予了父亲果敢、自信、坚强的性格特征,所以,与父亲接触多,有着良好的父子关系,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极其重要,另外,对孩子智力发育、性别认知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错误观念2

  孩子大些再参与其教育

  有许多“懒”爸爸,在孩子出生后,觉得没有办法跟孩子交流,于是不愿多参与育儿工作。张瑞麟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孩子而言,父亲在其0~6岁的教育尤为重要,这期间育儿所产生的效应,是妈妈不可替代的,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与不可或缺的。

  张瑞麟介绍,孩子出生后,爸爸并不是“无所事事”。在这期间,爸爸更应该从身体和心理上支持妈妈,协助妈妈一起照顾宝宝。比如,爸爸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妈妈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喂奶粉等等,让宝宝更早地认知父亲,有父亲的感念。“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天生有依附关系,谁照顾自己多,就会很自然地亲近谁。所以,作为父亲,不要因为忙或孩子小等理由,忽略跟孩子的交流。一次抚摸、一句温柔的话都是跟宝宝最好的互动和交流。”

  3岁之后的宝宝,智力、体力都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一阶段,父亲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其交流。张瑞麟说,这一时期父亲可以多带孩子去感知社会,认同社会。“这不但会促使父子关系的和谐,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语言表达、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关键作用。”

  错误观念3

  父亲对男孩比女孩重要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父亲这个角色对男孩子更重要,其实,对女孩也是一样。张瑞麟说,父亲在女孩的成长中同样不可缺少,父亲角色的缺失很可能对女孩的性别认同造成混乱。比如,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面对陌生男性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如果女孩在儿童期得到父亲的充分认可,长大以后就会对自己的外表相貌有较高的自我认同,不太在意别人对其外表的评价。

  由此可见,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角色都十分重要,他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性格与婚姻,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父亲从孩子一出生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父爱、父教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份营养。

  爸爸的特殊作用

  1.男性更倾向于凭直觉来照顾宝宝。

  按理说,女性的直觉超过男性,然而母爱太浓烈有时反而成为育婴的干扰因素。新妈妈常常有这样的困扰:亲朋好友提供的育婴经验大相径庭,到底该听谁的?如果放手让新爸爸来担当一定的育婴任务,就能让宝贵的直觉起作用。男性很少为他人的七嘴八舌所左右,他们认为令宝宝更舒服的方式就是好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判断是对的。

  2.男性更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如果宝宝能用双手甚至双脚“抱持”奶瓶,爸爸就不会帮他拿着奶瓶;如果宝宝愿意翻身,爸爸就等他独立翻身,而不会在宝宝翻得不顺利的时候帮上一把;宝宝再大一点,乐意自己吃辅食并把猪肝泥糊得一脸一身,爸爸也会鼓励他自己拿勺子,而对这种“麻烦的喜剧效果”视而不见。爸爸带大的宝宝往往个性坚毅,有主见,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这与纯粹由妈妈呵护长大的孩子完全不同。

  3.男性更能在看护宝宝和自身生活间找到平衡。

  新妈妈曾抱怨过新爸爸看护孩子“不专心”吗?事实上,长到两三岁寸步不离的育婴生涯不仅对妈妈不好,对宝宝也没好处。太在意孩子的一颦一笑,只会把这种“唯恐出错”的焦虑心理传递给孩子,让宝宝变得情绪不稳。爸爸一面守着宝宝,一面上网或看报,这没什么不好,宝宝也需要“自得其乐”的空间,这一点,妈妈要向爸爸学习。

 久久健康网小编点评:孩子的教育工作一直是家长的一大课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教育孩子似乎理所应当是妈妈的责任。其实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样,其个性、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来说影响深远。

本文Hash:79c83c74c875013bbc764c125f50f1f64a7f129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