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节警惕新生儿冷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易于失热,能量贮备少,代偿产热不足,因此,寒冷时易发生低体温。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溶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低体温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初表现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活动减少等症状,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35℃,轻症为30~35℃,重症<30℃,可出现四肢或全身冰冷;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皮肤按压似橡皮样感,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重症可出现休克、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表现。

发生新生儿冷伤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复温、供给热量和液体、防止感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家长要了解新生儿冷伤的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适宜的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新生婴儿应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毡包裹;加强喂养,补充热量;新生儿外出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暖措施,可置婴儿于怀抱中紧贴人体取暖。

警惕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冻伤或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或多种疾病所致,多发生在寒冷季节。该病有什么特征?怎么预该病

宝宝出生前在子宫中,就像待在一个恒温的房间里,周围温度维持在37℃偏上,宝宝的体温在恒定状态。等到出生之后,一离开温暖的“旧居”,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再加上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宝宝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一点点冷或热都会让宝宝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寒冷季节里出生的新生儿,有时会因过冷而发生冻伤,甚至引起器官损伤,这是一种疾病,叫做“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7个症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在皮肤出现异常:

1。皮肤凉。轻症局部皮肤发凉,重症则全身皮肤发凉。

2。出现硬肿。皮肤出现硬肿,不易捏起,严重时皮肤僵硬如同橡皮。硬肿的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颜色发红。早期呈暗红,严重时变为紫红色。

4。多为寒冷引起。从名称可以看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好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5。发病较早。大多在出生1周内发病。

6。体温。表现为体温较低,新生儿体温低于35℃,四肢甚至全身冰凉。

7。不良反应。宝宝不愿吃奶,哭声低弱或不哭不动。

冬季,当心新生儿冷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冷伤),多发生在冬、早春寒冷季节,主要由受寒引起,临床特征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的患儿会出现皮肤硬肿,这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病因

·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的特点决定了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可增加新生儿的热量流失;·新生儿严重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表现

新生儿冷伤多见于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发病初表现为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低体温:肛表测温常<35℃,严重的甚至<30℃;·硬肿: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有水肿的患儿,指压后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表现。·病情分度: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治疗

·复温: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暖箱中,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体温;在家中复温可用热水袋、火炕或电热毯包裹等方法;也可置婴几于怀抱中紧贴人体,比较安全。·热量和液体供给:经静脉给予热量应达到每日210kJ/kg;尽早哺乳,使热量渐增至每日419-502kJ/kg;·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感染:根据并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预防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毡包裹;·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暧措施;·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本文Hash:9042ae5f76e543a965cee570e7790d2aab36b4d9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