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新生儿高危性黄疸

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发药物治疗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即予光疗。这是产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把好的第一关,对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儿也应向家属交代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国外为避免母婴分开、有的对高危儿开展预防性家庭光疗5~7天。辅助检查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高危儿可并发那些疾病:核黄疸蓝光治疗的禁忌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4umol/l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青铜症,不宜光疗。蓝光治疗的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光疗超过24小时可引起核黄素减少而加重溶血,故光疗时应补充核黄素;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umol/L(4mg/dl),并且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此外,光疗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引发为病理性黄疸,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呢?其实,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法预防。一般会自愈。重者妇产医院会给用点降疸药。很快就恢复正常值了。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

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

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黄疽是新生儿时期常见而重要的症状,尽管引起新生儿黄疽的原因很多,但临床上常见有生理性黄疽、母乳性黄疽和新生儿溶血病三种。由于这三种黄疽的症状轻重和对婴儿的影响不一,必须及时诊断、正确处理。

一、生理性黄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疽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疽,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疽在生后10到14天会自行消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二、母乳性黄疽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会出现黄疽,停喂母乳后黄疽便逐渐消失,医学上将这种吃母乳引起的黄疽,称为母乳性黄疽。

母乳性黄疽的发病率并不低。据国外报道,新生儿的母乳性黄疽约占全部出生新生儿的1.3%,占所有母乳喂养儿的2.4%。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致使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疽。

母乳性黄疽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疽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疽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可达153.9-444.65mol/L(9--26mg/d),以未结合的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疽经4-11周后可自然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疽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疽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疽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疽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疽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到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疽也会同样消退。

三、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造成的一种溶血病。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种之多,虽然有多种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以A、B、O、Rh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AB()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血型。

本文Hash:542f1145170ad23f3bb8ca53a4a2998329b97b2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