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它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少年。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在临床上难于区分,只是在X线检查时有不同表现。

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炎症性病灶和干酪样坏死,并由淋巴管传播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称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大多位于右肺中部。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即肺门结核。

此型结核在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者可无症状,偶可体检时,作胸透时才被发现;重者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长期低热,轻咳,食欲不振,消瘦等,多见年龄较大儿童;再有表现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2~3周,尔后低热,但一般情况尚可,也可伴结核中毒症状。如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有阵发性咳嗽或哮喘性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肺部可无阳性体征,可仅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或可增加,核左移。血沉增快。痰细菌培养有时阳性。结核菌素试验大都强阳性。

X线检查:原发综合征可见双极哑铃状征象;支气管淋巴结核,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或伴肺门炎性浸润。

原发性肺结核病程一般呈良性,发病3~6个月后开始吸收或硬结,可在2年内吸收痊愈和钙化。通过纤维钙化而愈合,这是小儿结核的特征之一。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30min,70℃10min,80℃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二)发病机制

1.传染途径

(1)呼吸道感染:又称飞沫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途径,主要是以吸入结核杆菌的飞沫或浮游于空气中带有结核菌的尘埃进入肺内,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感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或吃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与结核病人共用食具等都可使结核杆菌进入消化道,引起咽部或肠道原发灶。目前我国的鲜牛奶均经消毒处理,因此牛型结核杆菌感染很少。

(3)经胎盘及皮肤黏膜感染:经胎盘传染可致宫内感染结核病,多在产后发现,其母亲在产前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粟粒型肺结核。先天性肺结核虽已很罕见,但我们曾见到2例均在出生时发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例其母亲在产前有空洞型肺结核,1例有粟粒型肺结核。

2.发病机制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到达肺内,在毛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生长,引起结核性细支气管炎,继而形成结节或结核性肺炎。原发灶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肺的上叶或中部,下叶的上部,以右肺为多见,常靠近胸膜。在原发感染过程中结核菌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炎。当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甚至穿破气管支气管壁而形成气管内结核,侵蚀、压迫,若淋巴结干酪物质破入气管,可引起肺部播散性病变。

3.免疫机制与发病小儿初次接触到结核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小儿,初次与结核菌接触后,当结核菌侵入体内,激活了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增殖,2~10周后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此时作结核菌素试验,则可转为阳性,同时机体也产生了免疫力,体内T细胞被致敏后再遇相应抗原或与吞噬了结核菌的巨噬细胞接触后,则释出各种淋巴因子,例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活化因子等可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结核菌周围,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可增强其吞噬和杀灭结核菌的能力,淋巴毒素也可杀灭结核菌,并在其他免疫机制的参与下,使病灶局限。由此可见,在结核感染过程中,有细胞免疫参与。所以感染结核后,机体既产生了变态反应,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部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免疫力较差,如多次接触大量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后可直接发展为原发型肺结核,甚至粟粒型结核。大多数的小儿经过初染后,机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一般不易发病。但由于小儿对结核菌是普遍易感的,为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较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4.小儿原发结核病的特点

(1)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高度的敏感性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

①肺内病灶周围广泛炎症反应

②皮肤及黏膜呈非特异性反应,如疱疹性眼结膜炎;小腿结节性红斑;瘰疬病容等。

③关节可呈一过性关节炎,又称结核性风湿热。

④浆膜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

⑤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以上表现往往先于肺结核病变的出现,应及时加以鉴别。

(2)淋巴系统广泛被波及全身淋巴结可肿大,日久可形成粘连,质变硬或干酪坏死倾向,成为慢性结核中毒症及播散的原因之一。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结核病变及结核菌。胸腔淋巴结可肿大,X线检查时可发现气管旁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为小儿常见原发型肺结核的病型。肠系膜淋巴结也可波及发生病变。

(3)有全身播散倾向:易发生淋巴及血行播散,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等在年幼儿中多见。早期皮肤可见到粟粒疹,日久出现瘰疬也不少见。

(4)愈合方式:以钙化而告终。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又称急性栗粒性肺结核,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本病多在原发感染后3-6个月发生。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结核后容易形成结核菌血症。当原发病灶或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生溃破时,则大量细菌由此侵入血液,引起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数起病较急,一般多以突然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之间,伴有盗汗、食欲不振、咳嗽、气促等症状。有的患儿高热持续不退或者体温起伏不定,并伴有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上易与伤寒、败血症等疾病混淆。有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一般中毒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常被误诊为营养不良。还有的患儿在起病时就出现脑膜炎的征象。6个月以下婴儿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累及器官多,特别是容易伴发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以高热起病,在病初常不易被诊断。临床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摄片等进行诊断。本病病情多急重,早期抗结核治疗甚为重要。如果能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仍有痊愈的可能,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则可导致患儿死亡。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又称急性栗粒性肺结核,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本病多在原发感染后3-6个月发生。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结核后容易形成结核菌血症。当原发病灶或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生溃破时,则大量细菌由此侵入血液,引起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数起病较急,一般多以突然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之间,伴有盗汗、食欲不振、咳嗽、气促等症状。有的患儿高热持续不退或者体温起伏不定,并伴有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上易与伤寒、败血症等疾病混淆。有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一般中毒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常被误诊为营养不良。还有的患儿在起病时就出现脑膜炎的征象。6个月以下婴儿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累及器官多,特别是容易伴发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以高热起病,在病初常不易被诊断。临床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摄片等进行诊断。本病病情多急重,早期抗结核治疗甚为重要。如果能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仍有痊愈的可能,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则可导致患儿死亡。

本文Hash:b1f99815c3544e5712da6bb7718fd16648d7f1f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