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度对孩子睡眠的态度

趴着睡觉的宝宝睡得比较熟,不容易惊醒,对于睡不安稳、容易哭闹的宝宝,以及有胃食道返流、容易吐奶、斜颈等的宝宝,俯睡都很有帮助。但是,由于两三个月内的小宝宝脖子力量还不大,如果头部周围柔软的物体遮住他的口鼻时,他无法把头转开,发生猝死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仰睡的宝宝。所以,让宝宝以俯姿睡觉时,不要用过软、过厚的床垫和枕头,头部四周不要放置毛巾或毛绒玩具,而且一定要有家人在身边看护。

仰睡的优点是小宝宝的脸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触空气。但仰睡的姿势将胸腹部和外生殖器暴露出来,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因此宝宝不易熟睡。有些容易溢奶或呕吐的宝宝,在仰睡时呕吐物可能回呛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发生危险。

侧睡可以避免呕吐或习惯性吐奶,减少宝宝因吐奶而被呛,但对于小宝宝而言,侧睡姿势不易保持,需要家长帮助。

可见,没有任何一种睡姿是完全没有缺点的。让宝宝采取哪种姿势来睡觉最好,其实应视个人的喜好及宝宝的习惯或特殊需求来决定。

依恋物Vs妈妈陪

怎么让宝宝进入甜甜梦乡,也是妈妈们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在法国,伴随宝宝入睡的,是他们的依恋物(如泰迪熊、小抱枕等)。妈妈们往往在给宝宝讲故事、道晚安等睡前小仪式之后,亲亲宝宝,关上门和灯,就走出宝宝的房间了。所以,很多宝宝通常是抱着自己的依恋物慢慢进入梦乡的。

在国内,我们的宝宝往往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在妈妈轻拍中,在妈妈的歌声、故事里,很多宝宝还是在妈妈的怀抱里,慢慢进入梦乡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法国宝宝都拥有自己的依恋物,而我们的宝宝需要依恋物陪伴入睡的概率要小得多。

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你的宝宝入睡时需要依恋物吗?

需要44%不需要56%

宝宝小的时候,你是抱着哄他睡觉,还是让他自己躺在小床上睡?

抱着哄81.18%在小床上18.81%

专家看点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依恋物、大拇指或者安抚奶嘴表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恋物能帮助宝宝战胜孤独,它的气味和手感能让婴儿想象到在妈妈怀抱中的感觉,使他能够面对和妈妈的分离,包括夜晚的分离。所以,婴儿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他的依恋物入睡。

至于一两个月的宝宝需要哄着入睡很正常,是宝宝合理的生理、情感需求,应该尽量满足他。只要通过哄睡宝宝能够正常入睡,而且一旦睡着放进婴儿床后仍然保证能安然睡眠,这种哄睡是可以实行的。但是要切记不能一直抱着从入睡到睡醒,这称为抱睡。抱睡容易养成宝宝不良睡眠习惯,形成睡眠依赖。

婴儿床→小床Vs婴儿床→大床→小床

宝宝出生后,我们习惯于采取与宝宝同房不同床的睡眠方式,这样既能使宝宝有独立的空间,又方便照顾宝宝。但是,宝宝八九个月到1岁多时,往往不愿意自己睡在小床上,总想和妈妈一起睡大床。而且婴儿床就在大床旁边,宝宝很容易就能爬到大床上。妈妈们觉得这时候宝宝大些了,不再担心同床睡会压到他而发生意外,而且看到宝宝和自己睡更踏实,省了不少心,也就默许了宝宝上大床。等到宝宝再大一些,才让宝宝回到小床上去,但往往难度比较大。

而在法国,孩子因为从小就在一个房间睡,已经养成独睡的习惯,而且他们离父母很远,基本上没有机会上大床,直接就从婴儿床过渡到了小床。

宝宝睡眠专项调查显示:

宝宝曾经有过和你们睡大床的时候吗?

有97%

没有3%

专家看点

躺在妈妈的身 ,宝宝觉得很舒服、很暖和、很安全,他当然不愿意睡小床了。而一旦睡惯了大床,要让宝宝回到小床上,宝宝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而且,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会对许多现象和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害怕黑暗、孤独,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离开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恐惧感会更加强烈。

想让宝宝自己睡小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刚开始可以让宝宝先睡大床,等他睡着后再把他抱到小床上。早上宝宝醒来时,要及时出现在宝宝面前,安慰他、夸奖他。这样既让宝宝获得安全依恋,又增强了宝宝自己睡的勇气和信心。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训练宝宝在小床上独自入睡了。爸爸妈妈可以在小床边给他讲故事,并给宝宝充分的爱抚,使他感到安全和温暖,能够平静入睡。

谈孩子对成人不同的态度

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2、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3、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谈孩子对成人不同的态度

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2、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3、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本文Hash:1b7f4fafb753486ba28d983d825ddbed801136d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