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多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中发现,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随着新生儿医学不断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普遍建立,低体重和极低体重早产儿通过现代临床有效处理,成活率大大提高,随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患病率高达20%。

  提醒早产儿胎龄低、低体重儿和出生时有吸氧史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大约10%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后可以避免致盲。

  早产儿都应该到儿科和眼科进行眼睛检查,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不到32周的早产儿是视网膜病变的高危人群。

  在观察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时,应掌握以下几点,作为早期发现孩子视力障碍的参考:

  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此时可根据宝宝遇强光闭眼睛或哭闹等不适反应来判断有无视力障碍;第二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四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可以追随跌落的物体;半岁时能分辨熟人和生人,开始出现头眼协调。部分婴儿在被发现视力低下的同时出现瞳孔区发白。

  当宝宝视力发育与这些正常标准不符合时,年轻的父母应高度警惕,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多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中发现,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随着新生儿医学不断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普遍建立,低体重和极低体重早产儿通过现代临床有效处理,成活率大大提高,随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患病率高达20%。

  提醒早产儿胎龄低、低体重儿和出生时有吸氧史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大约10%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后可以避免致盲。

  早产儿都应该到儿科和眼科进行眼睛检查,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不到32周的早产儿是视网膜病变的高危人群。

  在观察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时,应掌握以下几点,作为早期发现孩子视力障碍的参考:

  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此时可根据宝宝遇强光闭眼睛或哭闹等不适反应来判断有无视力障碍;第二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四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可以追随跌落的物体;半岁时能分辨熟人和生人,开始出现头眼协调。部分婴儿在被发现视力低下的同时出现瞳孔区发白。

  当宝宝视力发育与这些正常标准不符合时,年轻的父母应高度警惕,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链接:

  早产儿吸纯氧产生危险

  早产儿出生时该如何护理

  早产儿的护理一定要注意

上一篇8个健康问题 下一篇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专家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与接受氧治疗等因素有关。虽然人们对此病已开始有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家长乃至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检查的时间太晚,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专家介绍,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氧气本身并没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视网膜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早筛查,别错过治疗的时间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则毫无希望。

  专家强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损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疗期进行手术治疗,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然而,可供治疗的时间只有两周左右,所以又被称为“时间窗”。“时间窗”一关上,孩子将坠入永远的黑暗。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阻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因此病导致婴儿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关键。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专家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与接受氧治疗等因素有关。虽然人们对此病已开始有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家长乃至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检查的时间太晚,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专家介绍,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氧气本身并没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视网膜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早筛查,别错过治疗的时间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则毫无希望。

  专家强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损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疗期进行手术治疗,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然而,可供治疗的时间只有两周左右,所以又被称为“时间窗”。“时间窗”一关上,孩子将坠入永远的黑暗。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阻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因此病导致婴儿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关键。


本文Hash:57dc6a62fd6f4852692d8b0a8f54e722f6e1a84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