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就抑郁产后可就不得了了

虽然怀孕总是被很多妈妈们描绘成一段令人难忘的欢乐时光,但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感受到这种欢乐。至少有部分准妈妈会偶尔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这种状况包括产前抑郁症和产前焦虑症。很多人都谈产后抑郁症的害处,但是,小编认为不要忽略产前抑郁对新妈妈和宝宝的影响,因为其危害性也很大。

产前抑郁对准妈妈的健康危害严重

产前抑郁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危害性远远超乎想象。准妈妈从怀孕起由于体内荷尔蒙出现变化,特别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里,出现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同时,准妈妈的心理也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更容易低落。由于准妈妈在生育期属于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调节能力差的准妈妈此时没有得到适当照顾,心理压力过大,就可能在临床上表现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幻觉,以致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

准妈的产前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病症表现差不多,例如容易哭,发脾气等。患产前抑郁的准妈妈会更容易焦虑,例如会担心生产过程的痛楚,会否诞下畸形胎儿,分娩过程是否会出错,自己是否会难产等等。因此,许多患有产前抑郁症的准妈妈通常会把忧虑和抑郁延续至生产后,因而也较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产前抑郁影响宝宝健康

1、准妈妈情绪波动对胎儿会有很大影响。准妈妈在怀孕4到10周绪过度不安,可能导致胎儿口唇畸变、出现颚裂性兔唇。

2、当准妈妈情绪不安时,胎动次数会较平常多三倍,甚至高达正常的十倍。

3、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期的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宝宝出生后往往出现身体功能失调,特别是消化系统功能特别容易出现紊乱。

4、准妈妈如果长期不安、体力消耗过多,宝宝出生时往往会比一般宝宝体重轻一公斤左右。

5、母亲的情绪起伏会刺激神经系统分泌不同的激素,透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BB的身心健康。

准妈妈需要更多的关爱

1、丈夫要更加爱护妻子

丈夫在怀孕时期应该更关注妻子的心理变化,尽一切可能关心她、体贴她,减少不良刺激;同时丈夫要培养做爸爸的感情,共同分担苦乐,并把做爸爸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这对妻子将是最大的安慰;平常应陪同妻子到医院检查,详细询问检查的结果。

2、家人们要放下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

现在还有不少家庭仍保留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给准妈妈增加了不小的压力。有些家庭,一旦知道腹中胎儿是女孩时,更易有打掉孩子的念头。要知道喔,在生男生女的问题上,主要决定于精子的染色体组型,而不是卵子。因此,家人千万不要准妈妈对生女孩流露出失望的情绪。

3、新妈妈要对分娩和产后的卫生常识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4、新妈妈还应该及时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平时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短途旅游、做孕妇操、游泳等。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保持充足的孕期营养,因为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能够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

缺了维D你可能就不得不选择剖腹产了

在20世纪初,盆骨畸形是导致美国妇女需采取剖腹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近期美国的《临床内分泌学和代谢》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维生素D缺乏仍然在影响孕产妇。

研究者对美国波士顿州200多名孕产妇的个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较低的孕妇,在分娩时接受紧急剖腹产的几率要比正常妇女高出4倍。研究者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MichaelHolick教授建议怀孕期妇女注意补充维生素D。

产后是不是心情不好就会得抑郁症

产后是不是心情不好就得了抑郁症了呢?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烦躁郁闷、情绪失控的时候,何况处境特殊的新妈妈。有一种被称为“产后紧张综合征”的情况,它就不属于临床上的抑郁症范畴,而是属于一种自限型的情绪调节失调。

这种情绪失调的状态,能够对于外界给予的帮助做出很好的回应,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家人或朋友的帮助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产后紧张综合征和产后抑郁症,在分娩后的第一年内,随时都可能发生。那么,对于“抑郁症”这个问题,新妈妈以及全家人既不能无视、忽视,也不能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专家告诉我们这样几个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1、新妈妈抑郁的心境和情绪,以及相关症状,每天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并持续两周以上。

2、已经不仅是自己的精神痛苦或激烈发作,而是影响到了自己和家人,甚至是宝宝的正常生活状态,给周围的人也带来痛苦。

3、新妈妈抑郁的心境和情绪,以及相关症状,还影响到了自身的社会功能,工作能力、自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

如果符合了以上几条,一般就可以判断为是患了产后抑郁症了。因此,对于新妈妈来说,一旦你感觉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儿(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一定不要羞于讲出来或者自己硬撑,要及时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尽早获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都只会使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减少自己以及全家人各方面的损失。

本文Hash:93e395887516c02c46f18f723e7f1441e7873266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