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添加剂或会增加过敏的机率

加工食品添加剂或会增加过敏的机率

该数字并没有指出引发反应的因素,但最常见的过敏源是食物,如花生、牛奶和鸡蛋、药物以及昆虫毒液等。据估计,现如今在英国约有1500至2000万名成人和儿童患有某种形式的过敏,并且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数字上升了4倍。

导致食物过敏人数上升的一个显著的因素就是,西方国家的饮食质量差,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会引发反应。在过去的30年里这种过敏率大大增加了,这与垃圾食品和速食食品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相符。此外,食物过敏患病率要比贫穷国家高得多,因为不发达国家的人们不会摄入大量的加工产品。

剑在过去的30年,过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了。知道西化的生活方式下,过敏人数增加了,这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饮食结果有了巨大的变化,30年前没有人吃速食食品,没有人食用能长久保存的果酱、事先准备好饭菜以及添加剂。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发生了。如果考虑到40年前的英国和如今的英国,以及英国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环境差异,这种饮食上的变化就是其中一点。

普通医师不会诊断过敏的患者是因为,他们的职业训练并不包括过敏症状的辨识。这意味着病人般孩子,因查找过敏困难而导致其过敏反应加剧,国家正面临着一个问题,医务部门诊断和管理过敏问题的方式十分的不巧当。国家有关过敏的医疗服务做得很差,在这方面,英国做得远不如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国家。

过敏人数尤其是儿童过敏人数上升的另一个理论任务,卫生标准改善意味着接触的细菌减少了。实际上,这会使得免疫系统更有弹性,所以缺少细菌的条件下,更容易患过敏,缺少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D、脂肪酸和抗氧化剂等,也可能导致过敏人数上升。

去年单独发布的数字表明,超过15%的英国儿童患有过敏,而中国有2%的儿童患有过敏,土耳其患过敏的儿童占到了3%。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们已经能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过敏,当然也可能是由于的饮食引起了这一差异 。

对于过敏人数的增加,人们似乎还未找出明确的原因。事实上,加工食品摄入的增加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一理论认为,过敏人数的增长不是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

辅食添加会引起宝宝食物过敏的原因

宝宝过敏也是一种普遍的婴儿疾病,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阶段。日常生活中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就有可能是宝宝的过敏原,掌握一些添加辅食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宝宝在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阶段,往往容易生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多种多样。皮肤过敏反应是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湿疹、丘疹、荨麻疹等,有的宝宝表现为持续性腹泻、呕吐,还有的表现为咳嗽、咽喉痒,个别严重的宝宝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添加辅食

家长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时一定要慎重,要掌握一些添加辅食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婴儿易食物过敏的三大原因

1.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人的肠道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大量细菌、病毒及食物中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作为抗原的大分子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可有效阻断有害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但与其他器官、系统一样,肠道黏膜屏障从出生到成人阶段有一个发育成熟过程。研究证实,年龄越小,小肠结构越不成熟、肠黏膜通透性越高,大分子物质越容易被小肠吸收,从而导致过敏。

此外,新生儿胃酸分泌少,2岁以前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未达到成人水平。这些因素都使食物抗原易于通过肠道黏膜,进入人体而导致过敏。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研究发现,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香料等也可引起过敏。因此,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第一种给婴儿引入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总之,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在给婴儿喂养一种新事物时,婴儿常有拒食、不合作、哭闹等表现。通常,这是婴儿的防御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试喂。但有时婴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仅表现为一种保护性拒食行为。如果婴儿持续拒绝某种食物,也要考虑是否有食物过敏的可能。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要强制宝宝吃。

儿童吃含添加剂的零食 增加代谢负担

  央视最新一期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光顾校门口各类廉价的垃圾食品,这种现象在广州同样存在。不少商家为了销路一味迎合孩子对色香味的需求,在儿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但家长和孩子对这些食品中添加了什么、长期食用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却不甚了然,令人担忧。

  专家指出,添加剂不是营养素,虽然在安全范围内摄入对人体无害,但若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过量或混合添加、长期摄入,可在体内蓄积损伤脏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肝肾代谢解毒能力尚不健全,常吃含各种添加剂的食品会增加代谢负担,甚至加大过敏反应和免疫系统疾病风险。但3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缺失。因此,专家呼吁应针对这一人群严格规范添加剂使用范围和剂量,保护他们健康成长。

  数据:超三成儿童曾因吃零食身体不适

  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食欲旺盛,嘴馋爱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很多孩子只注重口感,他们青睐的“美味”大部分是用多种添加剂调出来。

  去年6月至7月间,国内一家少儿环保教育机构针对北京、上海、成都等9市39所学校近两万名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的调查显示,每天有 1/10的儿童吃含添加剂零食3次以上,23%的儿童喝1到3瓶含添加剂饮料,9%的儿童吃薯片;到了夏天,每天吃冰淇淋的儿童更高达26%。更引人关注的是,在这项调查中,有34%的儿童表示曾因吃零食出现身体不适,5%的儿童表示此类状况经常发生。

  解读1:多数添加剂无益甚至有害

  “除了出于平衡膳食合理使用的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强化剂,绝大部分的添加剂对人体并没有用,摄入多了甚至会有害。”王晓波认为,人们对添加剂也要有个客观的认识。现代都市人已难再回到自己生产、自给自足的时代,在食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添加剂能起到防腐、保鲜和改善色、香、味等作用,为现代人饮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选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的添加剂对人体并没有用,摄入多了甚至会有害。”王晓波称,虽然添加剂的使用基于无害原则,在安全范围内摄入基本没问题,但无害并不等于对健康有益。相反,若生产过程中添加过量或混合添加、长期摄入,一些添加剂可在体内蓄积,严重者可损伤脏器。而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肝肾代谢解毒能力本来就不健全,常吃含各种添加剂的食品,无形中加重了代谢负担、加大过敏反应和免疫系统疾病风险。

  解读2:添加剂混合或增强毒性

  王晓波介绍,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小零食和饮料中,最常见的添加剂有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三大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焦亚硫酸纳3种,在各种碳酸饮料、果酱、果汁中都可见。其中,苯甲酸钠摄入过量会影响到肝脏酶对脂肪酸的代谢,长期过量摄入可在体内蓄积引起精子畸形,还可增加心脏、血管和肾等脏器负担,甚至导致损伤;山梨酸钾摄入过量可诱发荨麻疹和过敏反应;而焦亚硫酸纳添加过多,残留于食品中可产生硫氧化物,研究表明这类物质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色素:在孩子们喜欢的饮料、糖果、冰淇淋、膨化食物等各种鲜艳诱人的小食品中,色素是厂商常用的“美容剂”。排除个别不良厂商违规使用工业用色素乱添加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部分合成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近年在国内外也广泛受到质疑。比如,一些膨化食品、糖果中常有铝色淀这种“美容剂”。但其中的铝对儿童脑神经的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另有研究将不食用人工色素的一组孩子,跟另一组食用了添加日落黄、柠檬黄、诱惑红等人工色素及防腐剂的食品的孩子相比,多动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甜味剂:国家对各种单一的甜味剂添加剂的使用量有封顶。一些厂商为了钻空子,通过在同一种食品中添加两种以上的甜味剂,每种的用量分别与国家上限接近,使得消费者累加摄入的甜味剂更多,脏器代谢负担更大,对于发育中的孩子潜在的健康危害更大。另外,像糖精钠之类的甜味剂,若与苯甲酸钠和柠檬黄色素混合添加,还可产生叠加效应,使毒性增强,长期食用这类混合添加剂加工出来的食品,日久更伤身。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68b28ab3830266a90041b5629e63a156dbfed9b9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