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黄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家长都知道偏食会引起儿童营养摄入失衡,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但苦于找不到很好的纠正办法。即使求助于医生,似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要纠正儿童偏食,关键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那么,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想吃啥就给啥: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养,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4、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易靠零食来补充。

5、未把握饮食时间:孩子刚睡醒,或刚做完游戏,就让孩子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食物单调:有些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7、父母偏食:有的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的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影响孩子学大人的样。

8、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9、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其实,宝宝在9个月时,已经开始对食物有所偏好,比如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肝泥,不喜欢吃菜或者喜欢吃甜食等,这些都是最初的偏食,偏食会影响到各类营养元素的补充,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要把宝宝的偏食扼杀在萌芽状态。尽量在宝宝小时候就给他吃更多种类、更多口味的食物,不要过早在辅食里添加调味料,让宝宝能够适应更多的食物口味。

巧用宝宝好奇心

在餐桌上,如果有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那么先不要强迫宝宝去吃这种食物,以免宝宝对该食物有抗拒心理,宝宝还小,他们还不能理解“营养”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宝宝的好奇心,比如可以在宝宝面前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不喜欢吃的菜肴,并且跟伴侣交流对菜肴的正面感受,特别是关于口感方面的,几次之后,宝宝就会对该食物多了一份好奇心,同时为了加入爸爸妈妈的聊天中,开始吃他原来不爱吃的食物了。

减少选择,加大消耗

在每次进食的时候,不要出现太多不同种类的菜肴,即使是大人,喜欢的东西也会不自觉地多吃点,宝宝的胃口不大,如果喜欢的东西太多,他自然会排斥那些他不喜欢吃的。要让宝宝吃下他原本不爱吃的东西,那么就要把“干扰项”尽量除去,餐桌上只出现两三个选项,最好的搭配是一个宝宝原来就喜欢吃的,但量不多,另外是宝宝不喜欢吃的,但你想给他吃的,让宝宝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进食。这个方法实施还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不要让宝宝在饭前吃太多的零食,肚子饱会降低他们进食的欲望;另外一个则是加大他们的体能消耗,让宝宝感觉到饿。

以身作则,鼓励进步

宝宝的饮食习惯受父母影响很大,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在宝 宝面前议论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要让父母的饮食嗜好影响到宝宝。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应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就不让宝宝吃,努力使宝宝得到全面丰富的营养。对宝宝克服偏食的每一点进步,爸爸、妈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宝宝自己也会很乐意保持自己的进步的。

专家解说: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其实,要纠正儿童偏食,关键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那么,

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想吃啥就给啥: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养,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4、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易靠零食来补充。

  5、未把握饮食时间:孩子刚睡醒,或刚做完游戏,就让孩子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食物单调:有些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7、父母偏食:有的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的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影响孩子学大人的样。

  

母婴

频道专家提醒:

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编辑:苗皓)

本文Hash:17e13534dd7d3600585cdabe69504d0d3691fd3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