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的护理误区有哪些

导读: 概述 夏季宝宝的护理误区有哪些 注意事项

概述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现在“妈妈”的年轻化愈演愈烈,很多90后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宝宝,我身边有好多这样的人,自己也很小就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因为没有经验,在护理宝宝的时候很容易走进误区,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结果最后发现自己错了却往往晚了。所以我把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那些年轻的妈妈们了解护理宝宝的误区有哪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季宝宝的护理误区有哪些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敢开窗户。我记得以前也挺老人说过,坐月子一定不能见风,所以平时总是把窗户关的严实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夏季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很小,甚至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还高,因此,开窗不会使宝宝受凉,相反还能使室内空气新鲜。

第二个误区,就是不敢让宝宝睡凉席,怕宝宝受凉。其实,只是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凉席扎着孩子,在凉席上面铺一层布、薄被、毛巾被都可以。只要注意好以上这些,宝宝是完全可以睡凉席的。

第三个误区,室内气温非常高却不敢开空调或电风扇。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只要不让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宝宝,是完全有必要开空调或者风扇的。因为宝宝皮肤娇嫩,如果室内空气过高或者过于潮湿,很容易让宝宝产生汗疱疹、痱子等。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注意事项

另外提醒大家,小婴儿除了护好腹部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裸露的哦。不要过于担心,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冬季呵护宝宝的误区有哪些?

  给宝宝洗澡时开着浴霸

  这样做,妈妈可能认为既明亮又暖和。殊不知,1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注视物体, 2个月的宝宝眼睛已经可以调节视焦距了。由于宝宝的眼角膜和结膜表层很娇嫩,如果洗澡时开着浴霸灯暖,宝宝就会盯着灯看,眼睛容易遭到浴霸强光的伤害,影响视力发育。

  温馨提示

  给宝宝洗澡前,先打开取暖器15~20分钟,等浴室温度升上去了,再给宝宝洗澡。洗后及时擦干身体,穿好衣服,避免着凉。

  多吃橘子多补充维生素c

  其实,世上一切东西无不具有双重性。橘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适当食用有益,多了就有害。

  中医认为,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如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橘子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而宝宝的肝功能不健全,如果吃得过量,过多的胡萝卜素在肝脏内不能及时转化,就会发生胡萝卜血征,引起皮肤发黄,并伴有食欲不振、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温馨提示

  周岁内的小宝宝,可适量喂点橘子汁;2~3岁的宝宝每天吃1~2个橘子,就能满足宝宝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

  吃橘子的注意禁忌:

  1. 不能与牛奶同食。橘子中的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沉淀,轻者影响消化吸收,

  重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饭前或空腹不要吃橘子。橘子果肉中富含有机酸,胃壁的黏膜受到刺激后,会引起胃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保暖就要多穿衣

  很多妈妈生怕宝宝冻着,把宝宝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婴幼儿代谢旺盛,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会走路的宝宝更是好动不爱静,穿得过多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热交换,多余的热量蓄积在体内容易发生伤热,导致抵抗力下降,宝宝稍受点风寒就感冒。

  温馨提示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意思是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如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后,若面色红润,手脚温和,贴身内衣干爽,说明穿衣合适;要是内衣潮湿,说明穿多了;如果活动后面色不红润,手脚发凉,则说明穿得太少,应加衣服。防寒保暖适度,既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又利于宝宝活动的便利。

  趁冬季多给宝宝补充营养品

  妈妈爱子心切,希望给宝宝吃各种营养补品。知道吗,宝宝长期过量服用这些东西,不仅会促使性发育功能提前启动,导致性早熟,还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增长,造成身材矮小。而补锌、补钙、补维生素d过量,也容易发生中毒,危及健康。

  温馨提示

  婴幼儿的营养最讲究“平衡膳食”,只要吃得合理,无需给宝宝补充营养品。如果宝宝体质较差,爱生病,也不能盲目进补。需要补充营养品时,一定要听从儿科医生或营养专家的指导,缺什么补什么,且忌擅自给宝宝吃五花八门的营养品,以免弄巧成拙,后患无穷。

  常给宝宝泡脚

  中医养生里泡脚有利健康,看着宝宝那浸泡后红扑扑的小脚丫,妈妈是不是很开心?以为宝宝泡得很舒服呢。

  其实,小宝宝的足弓还没有成形,骨头和关节很有弹性,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加上脚骨还没有完全钙化定型,脚踝娇弱稚嫩。如果常用热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

  温馨提示

  宝宝晚睡前洗脚,水温不能过高,以36℃~38℃为宜。时间不能过长,洗后及时擦干。

  出门就戴大口罩

  因为怕宝宝被寒风吹着,只要外出就给宝宝戴个大口罩,以为这样可以抵御寒冷。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的抗寒本领是在与冷空气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的。如果整天给宝宝戴口罩,从鼻腔到气管、支气管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而变得娇气,耐寒能力差,抵抗力下降,稍微受寒就感冒,还会引发肺炎。

  温馨提示

  给宝宝戴口罩要看时候,平时外出玩耍,不要戴口罩。遇到寒潮过境,大风或雨雪天气,或者当地有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或者带宝宝去空气不良的场所时,可以给宝宝戴上口罩。

  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有的妈妈一看宝宝感冒发烧,便向医生点名要用抗生素。

  95%的感冒其实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像当前出现的“超级细菌”,就是明证。

  宝宝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功能不健全,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性地残害嫩弱的器官,造成意想不到的祸患。更恶劣的是,它会使宝宝体内的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二重感染,危及健康和生命。

  温馨提示

  宝宝患了感冒之后,关键是要加强护理,多休息,多喝开水,吃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同时,适当服用能抑制病毒、有退热作用的柴黄冲剂、桑菊感冒颗粒、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中成药,促使宝宝尽快康复。如果感冒合并了肺部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

  搂着宝宝蒙头睡

  有的妈妈常常搂着宝宝睡觉,头也蒙在被窝里,这样做,极易发生蒙被过暖窒息综合征。

  婴幼儿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比成人高,需水量比成人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蒙头睡觉过久,宝宝会大汗淋漓,全身皮肤发烫,体温达40℃以上,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两眼发直,四肢僵硬,反应迟钝或昏迷,皮肤黏膜干燥似硬皮样,甚至死亡。

  温馨提示

  搂着宝宝蒙头睡是一大陋习,必须改掉。提倡大人和宝宝分床睡,这是培养宝宝健全人格的开端。如果担心宝宝睡觉踢被子后着凉,不如给宝宝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并根据气温的高低给宝宝适当盖被子,宝宝睡得舒适,自然就不踢被子了。

(编辑:程淑燕)

宝宝感冒常见的护理误区有哪些?

  错误观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在幼儿期,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妈妈们会担心是不是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观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观念三: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觉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四: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

  宝宝爱感冒,应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错误观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发炎,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此类药物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因此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错误观念六:孩子3岁以后可以吃大人的药了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婴儿要使用专用的药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有的父母就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师来决定,而不应父母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错误观念七:吃化痰药需吃到没痰为止?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呼吸道时,会因发炎反应产生分泌物,加上剥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体等,造成痰液。当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会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时以多摄取液体、将痰软化为首要之务;至于化痰药,则只在当医师觉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时,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几天内使用,并非一直用到无痰为止。妈妈们应相信,宝宝体内本应该就有一位“清道夫”在执行勤务,只要将环境因素(包括水份摄取、温湿度等)做适当调整便可以,身体会自然痊愈的。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可说在门诊中天天可见,在此呼吁所有爱护宝宝的父母们,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甚至将黑白颠倒,如此反而会使宝宝的病症难以舒缓。应当在对宝宝做出处置之前,先思索一遍合理的作为,看看育儿百科,或者和您的儿科医师电话咨询,便可以为宝宝在有呼吸道疾患时,做最好又正确的保健。

  (编辑:苗皓)

护理新生宝宝的误区都有哪些呢?

  儿出生之后很多新妈妈都会手忙脚乱,对于新生婴儿护理常识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很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的危害,也许妈妈们不是有意的,但是这种无心的伤害会让大家更后悔,所以今天我想让更多的新妈妈了解一些新生婴儿护理上的错误观念,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1、怕宝宝着凉在宝宝睡觉的时候给宝宝盖很厚的被子,或者给宝宝穿的比较厚,家长觉得这样宝宝即使踢被也不会着凉,但是这样做很容易让宝宝产生内火,新生儿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包裹的太严实会让他们大量出汗,也容易脱水。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适当的增减衣服也是有必要的,怕宝宝着凉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室内温度在22-25度左右宝宝是肯定不会着凉的。宝宝睡觉穿的过多盖的多也会让宝宝产生不舒适感,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2、蜡烛包。怕宝宝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惊吓,就把宝宝襁褓起来,这个做法是对的,但是蜡烛包却是不可取的,蜡烛包容易造成宝宝罗圈腿,有些老人反倒觉得把宝宝的小腿绑起来可以让宝宝的腿长的更直,其实这样反倒伤害到了宝宝。襁褓时要给宝宝留有活动的空间,宝宝出生之后腿弯是正常的,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逐渐改善的。

  3、混淆白天黑夜。白天宝宝睡觉将室内的阳光全部遮挡起来,晚上怕宝宝睡觉黑反倒点起灯来,这样就会让宝宝混淆黑白,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让宝宝去适应,而且宝宝白天适当的清醒也是正确的,即使新生儿出生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睡觉,但也要让他们分清白天与黑夜,夜晚睡大觉才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4、过早的添加奶粉,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就是母乳,在母乳还没有完全分泌出来时很多家长怕孩子饿就给孩子添加了奶粉,宝宝出生之后不要着急去添加奶粉,这样容易造成乳头错觉,也营养母亲乳汁的分泌,宝宝饿了用小勺喂点水,经常吸吮妈妈的乳头这样才能刺激母亲分泌更多的乳汁,过早的添加奶粉宝宝吃饱之后就无心吸吮妈妈的乳头了。

  久健康网温馨提示:新生婴儿护理尝试有很多,今天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新妈妈育儿方面能有所帮助。

  (编辑:苗皓)

本文Hash:77504f055caa607a890a4761c0fb16fb2c06bb6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