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公开赴港生子遭反对(2)

入境时出现“惊险镜头”

和其他赴港夫妇要算准预产期“卡”在签证留境期内战战兢兢过境、并随时担心在半路上出现分娩状况的夫妇不同,为保安全Jack夫妇选择了可以预定日子的剖腹产。

2006年11月28日清晨,预计妻子接受剖腹产日子的前一天,准备就绪的Jack夫妇拿着港澳通行证,提着大包行李起程。他们选择的交通工具是坐船,从珠海直接坐到香港的港澳码头过关。

一路上太太都没有出什么状况,唯一让夫妇不安的“惊险镜头”出现在入境的时候,香港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似乎已经等候多时,截住大腹便便的Jack太太,询问他们到香港的目的,到了香港后住哪里等问题。早有准备的Jack回答得十分流利,他称自己是和妻子一起到香港亲戚那里探亲。

剖腹产3天就出院

“我想他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法律没有说孕妇不能过来探亲的。”说起当时的情形,Jack只说有惊无险。

此前未去过香港的Jack带着妻子坐地铁到了九龙尖沙咀,接应他们的是一名香港人,他第一时间把夫妇俩直接带到了香港浸会医院做检查,这个检查所需费用不菲,Jack的太太还没入院就先交了1500港元的检查费。“对于内地医院的产检报告,香港的医院有的医生认有的不认,这个区别将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要多花这一笔钱。”

产检显示Jack的太太身体状况良好,可以马上入院接受剖腹产手术,当日太太就住入了该院。而Jack再给中介人员5000元,并以380港元一晚的价钱,住进了尖沙咀一条街上的公寓里。不过,只住了一个晚上的Jack就不想再花冤枉钱了,第二天晚上他找到了在香港的亲戚,并住到了亲戚家里。

2006年11月29日,Jack的太太接受了剖腹产手术,十分顺利。两天后,太太就可以下床走动了,“甚至可以抱着小孩走”。很显然,太太的快速恢复让Jack感到既幸运又骄傲。

12月1日,仅仅在香港医院里住了3个晚上的太太告诉老公,可以回家了。夫妇俩在出院时结账,为该医院一共付出了近3万港元的医疗费用;而最终给予中介的代理总费用为1.28万元。“这样算下来,我们在香港生这个孩子花了4万多元,很值啊。”Jack认为。

一切就如想象中一帆风顺。看着自己的千金,Jack越回想越兴奋,一周后他在天涯上发了个帖子,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赴港产女的兴奋心情。

网上板砖如潮袭来

没想到的是,这个帖子在贴上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引来了潮水般的谩骂,“显摆”、“无聊”、“卑躬屈膝”、“歪道”、“不光彩”、“抢占香港人福利”、“丢内地人的脸”……两天里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有无数网友跟帖,其中9成意见都表示不赞成。

雨点般袭来的“板砖”让Jack感到实在灰头土脸。他不断地在网上回击着种种谩骂,并在几条跟帖后就坦言自己已经改变计划,不想再把故事公布出来了。

两天后,由于在网友的跟帖里出现了大量谩骂性粗言,版主迅速下手进行了封帖。而Jack则显得很无奈:“这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他们不会理解我的……”

真正触动Jack反思这番“折腾”意义所在的,是身边长辈们的疑问,尤其是定居国外亲戚们的疑问。

“家里人一直都不怎么同意,说花这么多钱买个香港身份,值得吗?”Jack说他在澳大利亚的亲戚对此也感到万分不解:“现在内地发展不是很快吗?这样做有没有必要?”

“我也不是觉得内地不好,但是对于孩子的将来来说,香港毕竟还是有很多好处内地还没有的。比如说香港人的护照,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地区都免签证;还有他们的教育制度,从上幼儿园开始就 用交纳学费等费用,只需要交纳每个月的教材费;还有福利政策……所以那句名言很有道理啊——‘香港好,内地好;内地好,香港更好。’”

珠海人Jack没想到,自己在论坛上发的帖子,短短两天内网友就祭出了上千条粗言。虽然Jack仍处于香港产女的兴奋中,但粗言让他有了阵阵凉意。

Jack强调,太太去香港生孩子是一个“市场化的选择”。

作为故事的主角,Jack一家也许是研究“涌港热潮”的最佳范本。

去年前10个月内地孕妇赴港生的新生儿已达到20577人,占香港新生儿数量的一半。持续涌港的内地孕妇正成为两地政府感到棘手的问题。

香港政府最新的构想是,要求内地孕妇入境时须出示香港医院入院或有关产前检查的证明,否则将拒绝其入境。

《新闻蓝页》将一连两天刊发“审视涌港内地孕妇潮”系列报道,从故事到背景,从范本到全方位思考呈现我们的观察。

去香港生孩子的动机,是初为人父的Jack老被问到的问题。他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名人说过一句恰如其分的话,“无论谁问我都用这句话回答:香港好,内地好;内地好,香港更好。”让孩子拥有一张香港身份证的好处,Jack认为根本无须赘言。

偶然催生赴港产子计划

当然,和太太腹中胎儿的成长速度相比,赴港产子的计划多少显得有点仓促。直到太太预产期的一个多月前,Jack都觉得在某媒体上读到的“赴港产子中介”新闻距离他相当遥远,“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那时Jack太太腹中的胎儿已经8个多月了,他们和珠海所有的年轻夫妇一样,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宝宝的降临。

“去年10月份的一天,老婆听她的一个同学说,在深圳的亲戚为了生下第二胎,5月份临产前跑到香港去生了,是香港的浸会医院,连月子都在那边坐完才回来,轻松得很。”

在外人看来,这位朋友在香港产子的过程其实挺折腾:丈夫先是陪老婆过关,在香港住院产子,自己则住到一位香港朋友提供的房子。为增加保险性,这对夫妇在赴港之前对如何延长留境时间作了周密考虑。妻子在分娩期间可以在当地申请办理延期留港,凭这个理由最长可留一个月时间;而陪同的丈夫则在去之前就办了一年内赴港两次的签证,“当7天限期一到,他就赶紧去皇岗关口再过一下,然后在香港网上申请第三次签证。这样两个人前后就一共可以在香港呆21天,连坐月子的时间都几乎够了。”

近在身边的香港产子成功经历,让Jack夫妇油然而生莫大的兴趣来。“和他们不同,我们俩还是第一胎,完全合法,干吗不试试呢?”

在广州找代理赴港中介

Jack后来得知,这对朋友夫妇带着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回到深圳后,终究也没能躲过深圳计生部门的追查,交纳了总数为15万元左右的罚款。也许为了填补这笔罚款,也许是看到隐含的商机,夫妇俩打起了为人做“赴港产子”中介赚钱的主意。

Jack这才明白,朋友告诉他这个经历是为了向他推介这个业务。“他们是生意人,非常热情,原来卖化妆品,后来想到做这个中介。但是他们开出的价格不低,要7万多元。”

“我后来自己在网上找了另一个。”Jack虽然很动心,但是精明的他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他没有当即答应朋友,而是回家潜心上网寻找种种“赴港产子”的中介机构,并一一咨询,细致地作出了比较。“价格相差还是挺大的”,至此他得知朋友开出的价格存在着相当的“水分”。

最终被Jack选定的,是位于广州的一家“安产服务”中介。“那家中介据说原来是给婴儿做智力测评类生意的,后来看到这个 意好做,就干脆转过来了。”这个机构给Jack开出的“指导价格”相对简单明了——给医院的费用及中介代理费用两大部分。前者包含了在香港医院里发生的一切费用,一般来说健康产妇大概在3万元左右,但是如果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任何医疗问题则另加;而后者则包括产妇在香港的住宿费用及代理费用等,有1.3万元~1.8万元不等。

约4万元的价钱达到了工薪族Jack的理想水平,他当即拍板,并在去年11月带着妻子来到广州这所中介报名。在给中介的账号上打了3000元订金后,中介机构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香港“接应人”,Jack和对方约好了一切事宜。

将来孩子读书无人照顾

“花几万元能给孩子买个美好的将来,怎么不值?这些钱我们不是拿不出来,平时省省也就有了,不会对生活水平造成很大影响,况且在内地要上大城市的户口也不容易啊,到北京上个户口不也要七八万元吗?为什么涌到大城市去的人,就没人指责?”Jack认为,正是基于他在骨子里把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才不能容忍人们对他的过多指责。

至今,Jack夫妇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失当,他们强调,自己只是希望给孩子提供多一条路子而已。

Jack夫妇的顺利“闯关”正向其生活圈子辐射。“很多亲戚朋友都咨询我们为什么这么顺利,尤其是潮汕那边的亲戚特别感兴趣,他们有经济实力啊。不过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多巧合因素共同造成的事件,如果我太太不是刚好怀孕,如果我们不是刚好听说了有这样的机会,那这一切就无法产生。”

然而,Jack也有自己的苦恼。他目前正忧心于女儿几年后就读幼儿园的问题。据悉,香港的公立幼儿园可以免费提供学位,但是就读者必须自己负担1000港元/月的教材费。“钱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没人照顾她,她妈妈作为监护人可以陪她在那边读书,但我一个人怎么养得起三口人?”

同时,他也忧心于自己女儿的将来。“我听不少香港人说,内地人这几年集中在香港生下的孩子们,将来肯定会‘回流’香港,无论读书、就业……个个都是一个坎。”对于这些,他坦言自己并没有想得那么长远。

九成网友反对赴港生仔

网友Life_is_sweet:出生在香港或内地重要吗?香港人身份并不能保证小孩以后的路一定一帆风顺。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还是不做为好。好多国家都为此修改了根据出生地原则取得国籍的法律,异地生仔获取户口、国籍将更困难。

网民gemkun:据我所知,现在只有有钱人有地位的人有优越感,没什么香港人对内地人的优越感。我亲耳听到一个香港人抱怨自己好累,压力大,工作难找,钱难赚。在香港的物价,2000~3000港元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好值得羡慕吗?

网友旋风剑侠:楼主能投这个机也算有心人,如果初为人父,狂喜之情可以理解,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儿女能有个好的将来?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把你女儿的将来带入了更不明朗的状态,除非你们两口子考虑把户口迁入香港,要不也够你女儿折腾的。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面对孩子的反抗言

第一次听到孩子对你说“不”的时候,是不是很吃惊?可能,你会有受伤、失败、失落的感觉。是不是和大多数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一样,你对孩子突然表现出的反叛感到困惑。是的,孩子一直很乖,是妈妈的小尾巴和应声虫。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妈妈不必紧张,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否定行为,一般来说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这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怎么办?作为妈妈,面对一个尖叫着说“不”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其实,你只要记住,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这样你心里会好受些,能比较坦然地面对乖孩子的变“坏”。两岁是个转折点,许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抗大人的安排,想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情,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学会说“不”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这个时候,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父母除了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还要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

什么样的表现是“正常”的

孩子的抵触行为有很多种表现,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拒绝父母的要求;

与父母对着干;

不理睬父母;

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是有意识和父母对着干。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父母的感觉里,孩子是和他们过不去,对着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变得合作,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为孩子提供帮助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和自己度过孩子的反抗期。

情绪紧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不要教他学习新东西或者强迫他做任何事情,让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

比如,家里换了新保姆,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孩子再去幼儿园,让他慢慢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如果孩子开始表现得烦躁不安,可以给他一个新玩具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生病的时候通常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理解孩子转变的脾气,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纵容他一些。

保护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有些行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父母应该立即 止他的危险行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如果不想引起孩子的抵触,父母提的要求就要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

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闹、反抗。

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心急而发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分析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确实有问题怎么办

孩子有自己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如果确实发生问题,也不能任由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帮助。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不是正常现象了。也许,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查看是不是因为健康的原因导致他反常的变化。

(/)

出生公民权废除?赴美生子遇瓶颈

  维特是废除出生公民权的倡导者,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议案。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提案,他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来美旅游的产妇。此案就是要防止“旅游出生权”行为,通过澄清出生公民权只给予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孩子,来堵塞法律漏洞。

  北京碰上西雅图 “出生公民权”的历史演变

  1866年,美国国会就宪法第14修正案进行辩论期间,华人在美所生子女是否应该自动成为公民就曾经是个议题。反对者害怕赋予外国人在美出生孩子公民权,将会剥夺州驱逐吉普赛人和中国人的权利。反对者称,多数中国人虽然适用这个修正案,但不会利用它,因为多数中国人来美工作后就回国了,不会在美国组成家庭。后来议员们就停止了此话题的辩论。

  “出生公民权”作为宪法第14修正案的条款之一,1868年被载入宪法。其具体表述是:“所有在美国出生或者入籍并接受其司法管辖的人,都是美国和他们所居州的公民。”

  然而1882年《排华法案》生效后,华人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华人被允许留在美国,但不能入籍,中国人被禁止移民来美,许多华人离美返乡后难以再入境。

  1898年著名的黄金德案(Wong Kim Ark)就是在排华背景下,试图剥夺在美出生的华人黄金德公民权,但最高法院判定应维护黄的出生公民权,成为后来裁定挑战出生公民权的判例。

  赴美产子遇波折 “出生公民权”为何针对华人

  维特的提案出来后,不少华人网民深表不满,说那么多非法移民在美国生下“定锚婴儿”,你不去管,为何要偏偏针对华人?

  据中国《环球》杂志报道,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生子人数在600人左右;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5000人;而到2012年,超过了1万。另一个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这个人数是2万,2014年预计是3万人。但如若与美国约1200万非法移民及其子女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大。退一步讲,华人为什么要关注与自己影响不大的议题呢?

  现实生活中,华人关注“出生公民权”是因为没有身份的华人在美生子的现象较多,不少人甚至以在美国生育多胎作为避免遭到移民执法遣返、在美寻求政治庇护,以获得合法身份的理由。

  月子中心被严查 “出生公民权”废除有难度

  中国产妇赴美生子热潮带旺了美国月子中心生意,而今年3月以来,美国联邦对南加月子中心展开史上最大规模调查,并提出多项控罪,一场产业链大洗牌恐将就此揭开。此次事件中,华人孕产妇虽未遭指控,但作为重要证人,部分人在等待出庭期间竟然“弃保潜逃”,令检方始料未及,触发诚信危机。

  月子中心风波后,“出生公民权”再次成为美国舆论焦点。维特是废除出生公民权的倡导者,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议案。他曾经在2011年和2013年都提出类似议案,但没有获得成功。其实过去20年,这种废除出生公民权的议案经常有,不光维特提,许多保守派议员时不时会拿出生公民权来说事,但因为这是涉及修改宪法的富有争议性的话题,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从法律程序上来讲,修宪极为困难。首先需要国会2/3投票同意提议,然后两院多数票通过,再依据美国联邦法有关程序处理。现在正值美国大选,每位候选人都不会傻到拿移民问题作为政策的出发点,所以议员们的提议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像以前的结局一样。

  不过,“赴美生子”已经引发关注。今后,美国可能会强化申请签证和入境边检的相关审查和检查,并且打击涉嫌违法的月子中心。美国国务院目前正在增派人手,取消一些愚弄移民当局的孕妇签证。有消息称,美国大使馆官网将贴出警告,就来美原因说谎将被永久拒签。

  结束语:废除“出生公民权”,尽管这种议案难以过关,但隔三岔五拿出生公民权说事,容易营造出不欢迎旅游生子的氛围。移民执法当局也因此加强对旅游生子中签证欺诈、骗取福利、偷逃税收等违法现象的打击,这种执法会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想去美国生孩子的孕妇无论在签证还是入境时都要说实话,若是生孩子也不妨直言,只要能证明财力,表示将会全额自费,不滥用美国福利,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编辑:王晶

  温馨提示:本文为久久健康网www.9939.com原创稿件,版权为久久健康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久久健康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Hash:ca446f5bfa9dd28cd8158f689abedd2a0daddb44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