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坐月子期间的身体变化

坐月子是一件不可忽视的重要事情,倘若坐月子期间不注意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月子病”。

一、什么是坐月子

坐月子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到产妇机体和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8周。医学上将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或产后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无论产褥期或坐月子,都意味着产

妇要卧床休息,将养好身体,促使生殖器官和机体尽快康复。

产前孕妇担负着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尤其是子宫变化最为明显,子宫肌细胞肥大、增殖、变长,到妊娠期子宫重量增加为非孕时

期的20倍,容量增加1000倍以上,心脏负担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心跳每分钟增加10~15次,心脏血容量增加10%,如此才能供养胎儿和自身的需要。同时因胎儿逐渐成长,膈肌逐渐上升,而使心脏发生移位。肺脏负担也随之加重。肺通气量增加可达40%,经常出现鼻、咽、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妊娠肾脏也略有增大,输尿管增粗,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其他如肠胃内分泌、皮肤、骨、关节、韧带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产后胎儿娩出,母体器官又会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会恢复正常。这些形态、位置和功能的复原,都要在产褥期内,而能否复原,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护理得当,则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且多患产后疾病,有的还会留下产后疾病,俗称“月子病”。当然,产妇身体的恢复不仅是时间的问题,还决定在产褥期产妇的饮食、休息、锻炼等多方面的将养。将养得当,则恢复快,且无后患;若将养失宜,则恢复较慢,往往还会留下产后疾病,俗称“月子病”。

那么,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二、坐月子的身体变化

1、第1周:阵痛从第3天开始得到缓解。恶露量在分娩当天和第2天较多,然后逐渐减少,1周后与平时的月经量差不多。分娩后第1天开始分泌乳汁。分娩1周过后,子宫缩小。

2、第2周:恶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黄色,量也逐渐减少。母乳分泌更加顺畅。子宫继续缩小,恢复到分娩前的状态。

3、第3周:黄色的恶露几乎消失。分娩时的伤口基本痊愈。

4、第4周:恶露消失,分泌出和妊娠前相同的白色分泌物。耻骨恢复正常,阴道恢复正常,会阴部消肿。腹部变得较为紧绷。妊娠纹的颜色变浅。

5、第5周:腹部下垂不明显,身材恢复原状。身体大多已调整至原来的状态。

6、第6周:子宫完全恢复。摆脱产后抑郁症。

坐月子期间身体恢复妈妈们要注意的事

产后妈妈们要把对宝宝的关注放一些到自己的身上,因为这样会让自己身体恢复得更好,在以后更好的照顾宝宝。

1、产褥期如厕有讲究

在产褥期,如果新妈妈想要大便就应立即去排便,千万不要忍排便是也不要太过用力,再有在排便时,可以用一块清洁的卫生垫敷压在有缝线的部位,同时,产后小便较多是很正常的现象,在最初排尿时会感觉伤口疼痛,如果局部有缝线的话,要用温热的水对局部进行冲洗,这样在小便时皮肤就不会有刺痛感了。

月子保健注意事项

2、产后忌用内置棉条

在产后的两至六周内,阴道会有出血的状况,也就是俗称的产后恶露,在最初时恶露颜色鲜红而且分泌物很多,不过不久后就会有所减少,颜色也逐渐变为稍有褐色,通常分泌物会持续到产后的第1次月经来潮,为此新妈妈要用卫生护垫吸收分泌出来的分泌物,并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注意不要用内置棉条,以免护理不当引发感染。

3、尽早下床活动有利康复

一般正常分娩的准妈咪在卧床休息6到8小时后就可以坐起了,但是注意起床动作不要过猛,在分娩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但是如果新妈妈有产后合并症或进行的是剖腹产的话,下床活动的时间可以推迟2到3天,能够尽早的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及子宫的恢复,降低产褥病率,但是也要注意产褥期间准妈咪盆底组织松弛尚未完全恢复,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子宫脱垂。

坐月子对于妈妈们的身体恢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千万马虎不得。

新妈咪坐月子期间的身心恢复

产妇分娩时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损体力,气血、筋骨都很虚弱,此外,激素的改变使得新妈妈容易患产后抑郁,因此,产后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适应来恢复身心,坐月子正是进行身心恢复的良好时机,身体基本恢复需要6~8周时间。

关键点读:一般情况下,正常分娩后6―12小时内,建议新妈妈卧床休息。

在产后24小时,新妈妈一定要及时休息,趁着宝宝食量还不是很大,要多找机会睡觉,并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注意异常现象。

★体温状况

新妈妈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若产程延长致使过度疲劳,在产后最初24小时内体温可能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如果新妈妈不哺乳,产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发热,体温可达38.5C~39℃,一般仅持续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这是正常现象。

★血压状况

一般,新妈妈的血压在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新妈妈,在产后血压多有较明显降低。由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等因素,新妈妈产后脉搏略缓慢,1周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不属病态。

★宫缩疼痛状况

分娩第一天,子宫就开始下降,子宫大约在产后10天降入骨盆腔内,产后初期,新妈妈会因为持续的宫缩而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这叫做“产后宫缩痛”,一般在2~3天后会自然消失。

★警惕产后出血

在产后第一天,新妈妈需要特别注意预防产后出咀,若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则称为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或残留、产道损伤等有关,可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产后1小时左右,新妈妈会出很多血,这是子宫里未排净的余血、黏液和其他组织,此后,血量会逐渐减少。在分娩后两小时内,新妈妈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所以分娩后仍需在产房内观察,以后自己也要继续观察,一旦阴道有较多出血,应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好好休息

分娩过程耗尽了妈妈的体力,因此产后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确保体力的恢复。刚出生的宝宝食量并不大,而且睡得多,新妈妈要争取时间多睡觉,此外,尽量回绝亲友的探访。

关键读点:会阴侧切后新妈妈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同时尽量避免伤口开裂。

会阴侧切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缝合,一般情况下4天左右拆线,肠线需慢慢吸收,1个月左右恢复,产后需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护理。

本文Hash:733a5dbf45cfae97dec514eb540dde10b9777840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