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月经复潮的8大疑惑 新妈必知

  产后多久来月经?

  产后月经的复潮与产后产妇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产妇的年龄及卵巢功能的恢复能力等相关。一般说来,不喂母乳的新妈妈,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喂母乳的新妈妈月经复潮会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

  月经复潮具体时间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产妇,产后一年月经才复潮。一般大多数不哺乳者,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在月经复潮前身体有可能排卵,所以即使没来月经也要做好防护工作,若有性生活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产后第一次月经的时间不是很固定,即使复潮后,也可能中间会停经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规律,新妈妈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到正常的月经周期。

  产后来月经 妈妈有5大疑惑

  困惑1:量多

  大多数新妈妈的产后第一次月经量会比平时的稍多,出血时间稍长,原因可能有:

  1、产后持续无排卵造成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增生,因此脱落时出血量会增多。如果以后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了,一般是不必进行治疗的。

  2、精神因素导致,新妈妈过度的劳累、紧张等可以引起月经量多。

  3、妇科的器质性病变引起,例如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

  若是产后第一次月经出血量持续增多,出血时间过长(超过7天或者产前正常时间),就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解答产后月经复潮的8大疑惑

  困惑2:量少

  有的新妈妈产后第一次月经量很少,甚至来一点点就完了。造成产后月经量少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有:

  1、新妈妈身体虚弱或者存在外伤性出血,例如产后大出血。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刺激反应减少,或者子宫内膜部分粘连。

  3、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受到强烈刺激和打击,新妈妈还可能会出现闭经。

  4、哺乳、气候突变、淋雨受寒、劳累怠倦等也都能造成月经量少。

  此外,如果产妇患有一些疾病,例如贫血、肝病、糖尿病等,以及缺少维生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也可以导致产后月经量少。

  困惑3:恢复时间较晚

  产后月经迟迟不来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哺乳、卵巢和内分泌功能恢复慢、产后大出血所致的席汉氏综合征等。喂母乳有避孕作用,这是因为哺乳会使产妇体内的激素上升,从而抑制排卵。席汉氏综合征会导致产妇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减少,从而没有月经来潮,还可能会出现如消瘦、消化不良、畏寒、乏力、性器官萎缩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对于产后长时间月经没有复潮的妈妈,要警惕再次怀孕的可能。

  困惑4:月经不规律

  不论是否哺乳,通常新妈妈在产后前几次的月经,间隔、量的多少都没有规律可循,不过一般几次过后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产后生理周期长期紊乱,就必须咨询妇科医生,因为还可能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器质病变或者药物等引起。

  综合来说,为了避免在产后出现月经不正常的现象,新妈妈应该在产后注意身体的保养和恢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养:

  1、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心情抑郁、沮丧、情绪紧张。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适当参加活动,适当运动。

  产后的前几次月经,可能会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状况。但是新妈妈千万不要以为“不正常”就是“正常”,如果长期不来月经、周期不规律、量过多或者过少、经血黏稠、血块大而坚硬,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查明具体原因再做相应的治疗。

  困惑5:饮食起居上该注意什么?

  当产后第一次月经来潮时,哺乳妈妈的乳量一般会有所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奶水质量受到影响。这时,有些宝宝会出现轻微消化不良的症状,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月经结束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即使是在经期,妈妈也可以正常给宝宝哺乳。

  卫生方面,要勤换卫生巾,用温水清洗阴部,洗澡最好选择淋浴,不要游泳,性生活要等出了经期后再进行。保持外阴、内裤及卫生用品的清洁。

  保证营养,注意荤素搭配,防止缺铁。多食用一些鱼、瘦肉、动物肝、血等蛋白质丰富、含铁量多、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不要吃酸辣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姜和冰凉的食物,不宜饮酒、喝咖啡。

  新妈妈还要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波动,注意休息。

  关于产后月经的8个问题

  问题1:恶露与月经有何不同?

  简单地说,月经是成熟妇女约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它会经由阴道排出人体外。女性体内的荷尔蒙分泌,使子宫内膜进行周期性的变化,以备孕育胎儿;但如果没有怀孕,则子宫内膜会脱落及出血,再经过子宫颈和阴道排出体外。至于恶露简单地说,是子宫内膜剥落所致,由子宫内的残血、白血球、粘液和组织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经阴道脱落排出。在产后的初期,由于血液和血块是恶露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前3、4天中,分泌物显得极为鲜红。在这个时期的产妇第一次起床(或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卧床),阴道可能会突然涌出较多的血液,这多半是正常的现象,是恶露的排出,产妇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问题2:产后多久月经会恢复正常?

  产后第一次月经来的时间,会依妈妈是否哺育母乳而有所分别;未哺乳的妈妈,平均在产后的6-10周,也就是在产后的两个月内,月经会来并且排卵;有哺喂母乳的妈妈,排卵则可延长至24~27周左右,或是更晚才来。因此,第一次月经来的量及时间,会依个人体质而定。至于坊间所说“有哺乳的妈妈就不会来月经”是不正确的,哺乳确实有一定的推迟月经的作用,产后的前几次月经也确实可能会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状况,不论在月经的量或其规则性上,请注意,当出血量过大,或出血过久或太久没来时,都应该回诊检查。

  问题3:哺乳为何造成月经延后?

  据统计,哺乳中的妈妈产后初经会延后,甚至也有人超过一年才来,其原因在于生理的层面。由于哺育使妈妈血中的泌乳激素(Prolactin)升高,使脑下视丘的性腺荷尔蒙分泌素(GnRH)分泌减低或停止,而造成没有性腺周期就没有排卵;或由于体内催乳素增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较差,卵泡停止发育因而不排卵,排卵延后多久,月经就跟着延后多久。

  问题4:哺乳期为何会出现暗红色分泌物?

  哺乳妈妈常出现一个现象,就是恶露明明已排干净了,但一段时间后,却又开始出现一些暗褐、粉红或是暗红色的分泌物,那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宝宝吸吮母乳,使泌乳素升高,排卵受到抑制,因此,在真正的月经来临之前,卵巢在产后恢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荷尔蒙使子宫内膜增生;加上因吸吮乳头造成的子宫收缩,使子宫内膜剥落所导致的微量出血;最后,又因血量及流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妈妈不必紧张。记得在产后42天后,到医院做抹片检查。

  问题5:来月经后可否继续哺乳?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哺乳期来了月经,母乳便没有营养,甚至对宝宝有毒,必须断奶。这种说法不科学。 正常情况下,产后11天至4个月母乳质量最好。月经来潮后,乳汁比平日浓缩,乳汁量会减少,乳汁所含的脂肪也会减少,蛋白质增多,这种乳汁对宝宝并无害处。为了避免乳汁浓缩和成分改变,母亲在月经期可多喝点开水,多吃些鱼类、牛奶、禽肉和菜汤等。产后4个月月经来潮亦不必断奶,奶量不够,可添加牛奶和米糊等辅助食品。如至产后8个月月经来潮,则可给宝宝断奶,逐日减少吃奶次数,增加辅助食品用量。

  问题6:断奶后迟迟不来月经怎么办?

  由于较长时间闭经,往往子宫缩小,断奶后多数妇女可以复经。也有少数妇女不来月经,尤其是哺乳期过长者,这种情况下很大原因是因为萎缩的子宫不能很快复原。迟迟不来月经并不好,必须治疗,一般可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也称人工周期)经1~2个周期治疗后多数人能够复经。但这些方法必须断乳后才能使用。

  问题7:月经没来前要避孕吗?

  一般而言,性生活的恢复,在产后2-3星期就可以开始了;若是自然生产的阴道、会阴,多少会受损,因此,刚开始进行性行为时,要动作缓慢以免疼痛;剖腹产的性生活恢复时程也差不多不过还是得看个人伤口恢复情况。要和伴侣配合好。

  有些人认为,妇女在产后的第一次月经不具生殖能力,就是说在这次的经期中没有排卵,所以在这之前不需要避孕。请注意,这并不正确。因为事实上,有部分妇女的卵,在产后第一次月经来潮前,便已恢复排卵能力了,因此,究竟何时开始避孕?答案是,产后性生活开始,也就要进行避孕了。 再谈到避孕的方法,其实和怀孕前都一样,但是荷尔蒙避孕法会抑止母乳的分泌,不适用于正在哺育母乳的妇女,至于其它如子宫帽、阴道薄膜、阴道海绵等,则不适用于产后的两个月内。其实,最好的避孕选择是保险套,性行为一开始,加一点润滑剂会更好。

  问题8:小产后月经多久会来?

  大部分在小产后的4-6周月经会来。一般而言,怀孕的周数愈大、卵巢受抑制越久,月经恢复的时间也会延后,不过这些情况都有个别的差异。至于第一次月经量可能正常、也可能较多。流产后的身体调理也会影响月经量,建议手术一周后,在服用医生开的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的同时用饮食调理辅助;此外,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食物中多挑选含铁、叶酸、维生素C和B的食物如:葡萄、樱桃、或菠菜、鱼等。

  另外,如果小产后必须要上班,应该要节制一天的工作量,不管是自愿性的小产或是胚胎不健康导致的自然流产,流产后女性在心理上多少都会产生压力。这时,另一半应该要给予最大的关怀,平日的琐事和家事,最好能多分担一些,相信短时间产妇就能复原,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果恶露消失得很快,却又感觉到肚子胀痛,可能是因为恶露流不出来,或是突然大量出血,必须尽快就医;至于小产后的3-4个月,都不曾来过月经,当然也要就医才会安心。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产后复潮那些疑惑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新妈咪一定要注意坐好月子,科学坐月子,才能避免落下月子病。

新妈妈必知的产后恢复六大忌

产妇忌不刷牙

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因此,妊娠期间比平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至少早晚刷牙各1次,饭后漱口。晚上刷牙后不要再吃东西,特别是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夜宵的习惯,睡前应再刷牙1次。

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危害更大。产后的头几天,为了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常给产妇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每天多达6~7餐,大量的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牙缝里,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使龋齿、牙周炎、口腔炎等发病率大大增加,甚至因链球菌感染诱发风湿热、肾炎、心脏病等等。

产妇在分娩后3个月内忌多吃味精

为了婴儿不出现缺锌症,产妇应忌吃过量味精。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无害的,而婴儿,特别是12周内的婴儿,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味精,则不利。因为味精内的谷氨酸钠就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是12周内的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产妇忌不洗澡、不梳头

我国旧习惯生孩子不懂得消毒,导致发生产褥热的很多,而产褥热主要是产前及产时不卫生、不消毒及产后身上不干净,细菌进入于它引起的感染所致。产后汗腺很活跃,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胀还要淌奶水,下身又有恶露,全身发黏,几种气味混在一起,就应比平时更讲究卫生。按科学规律,产后完全可以照常洗澡、洗脚。及时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加快新陈代谢,保持汗腺孔通畅,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汗液排出。还可调节植物神经,恢复体力,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一般产后一周可以擦浴,一个月后可淋浴。不宜在澡盆内洗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洗澡时室温要保持在34~36℃,水温在45℃左右。浴后要迅速擦干,衣服要穿好,防止受凉。

有的产妇在产后一段时间内不梳头,怕出现头痛、脱发等。梳头不仅是美容的需要,而且通过木梳刺激头皮,还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以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防止脱发、早白、发丝断裂、分叉等。产后梳头有益无害。

产后新妈妈教您怎么摆脱月经复潮的困扰

“我的宝宝5个半月了,一直喂母乳,产后一个多月的时候我来了一次月经。随后来一两次都有些黑色的血块。这个月的月经干脆就不来了。”何女士把自己的情况向好朋友关女士诉说,没想到好朋友也正在被产后月经问题所困扰。原来,关女士听说产后的恶露要40多天才干净,可她在产后不到20天时恶露就没了,到27天时又见了一点红。产后45天时,关女士就与丈夫同房了。可之后的月经量一直很多,且颜色偏黑。听完好朋友的诉说,何女士不禁纳闷:为什么产后月经的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产后复潮与哺乳相关

“其实,产后月经复潮的个体差异很大。”医生对前来咨询的何女士解释说。

月经复潮与哺乳相关

产后月经再度“造访”,与产后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产妇年龄及卵巢功能的恢复均有一定关系。

不哺乳的产妇月经通常在产后6~8周到来。据统计,40%不哺乳的产妇可在产后6周内恢复排卵。

哺乳产妇有的会在产后一年才来月经。据统计,35%左右的哺乳产妇在产后8~12周仍未恢复排卵,约25%的哺乳产妇在产后12周恢复正常排卵,但多数哺乳产妇通常要到产后18周才能完全恢复排卵机能。

出现异常表现早就医

那么,出现什么情况属于产后月经异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呢?

1、产后来月经后,月经周期过于提前或过于推后者。

2、经量过多或太少、经期太长或太短。

3、经血颜色异常。

4、产后月经仅来一次,之后又不来了。

出现以上异常状况的产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同房后没来月经者,要到医院检查看是否又怀孕了。

月经失调可以中医调理

中药加食疗失调可调

如果出现月经失调,新妈咪们可采取以下措施调理:

饮食调理哺乳的产妇可多吃些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功效的食物,如豆类、大蒜、丝瓜、乌贼汤、龙眼蛋汤等。这些食物对调理月经不顺很有帮助。同时,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药物调理不哺乳的产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结合的药物进行调理。

调整心情预防月经失调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因为情绪紧张、抑郁或沮丧也会导致月经失调。

体育锻炼产妇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防止过度劳累。

本文Hash:ebf3abe4167a9348b2a15015fdf223e6b276af8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