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生素的用法

  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等。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 染,此种感染可为较轻的局部,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应用抗生素,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及耐药菌的产生。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小儿多用抗生素的危害

近期由于天气多变,许多小儿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腹泻等不适,家长们焦急万分,带着小儿频繁往返医院。人们普遍认为感染是小儿生病的主因,于是应用抗生素便成了“包治百病”的“一帖灵”,一部分小儿一种抗生素嫌不够另外加用一种,这样用药有必要吗?疗效究竟怎样?

合理用减危害

许多小儿的上述症状分明是病毒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实在没有必要,而且过度应用抗生素会给小儿造成额外伤害。譬如,尚未发育完善的小儿脏器对抗生素的代谢有缺陷;抗生素的长时间应用会造成小儿体内正常菌群紊乱,引发二重感染,尤其会导致腹泻等;抗生素本身对小儿病毒性感染无效,造成家长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部分抗生素不适用于小儿,或者根本没有小儿使用的指征和临床应用资料;过度使用抗生素将造成耐药菌感染,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对小儿要慎用抗生素。

小儿抗生素的使用应以医生的建议为主,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指征和疗程,在这方面国家也有严格的规范和指南,禁止随意给小儿使用抗生素,二种及以上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更要谨慎。除非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并有相关的检查依据来支持联合使用抗生素。家长去药房购置抗生素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剂量和疗程都应该被严格控制。家中常备抗生素,或一旦出现发热等征象就给小儿使用抗生素,应该都属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一些特殊体质的小儿会对部分抗生素发生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因而再次呼吁对小儿抗生素的使用要慎重、再慎重。

孩子生病用药的顺序依次为口服、打针、挂水,原则上是能口服用药尽量不要挂水。婴幼儿输液原本就比成人困难,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也较大,药物通过静脉使用其毒副作用也有增加。因此,医生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考虑进行输液治疗:高热超过40℃、孩子严重吐泻有脱水情况、不能进食或口服药物困难、敏感抗生素口服无效等。随意挂水不一定有助于病情恢复,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辨病况巧应对

针对小儿的发热,可以首先给小儿使用扑热息痛(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退热,辅以退热贴或温水浴等物理疗法;如果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可以使用包括小柴胡、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如果上述处理仍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尽早带小儿到医院就诊检查,以明确病因,合理、适量地使用抗生素。

这个时候用抗生素也不一定非要挂水,口服抗生素有时候效果也不错,还能避免挂水引起的交叉感染。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服用成年人使用的退烧药物,如阿司匹林、感冒通、速效伤风感冒胶囊等,小儿在病毒感染时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甚至诱发孩子消化道出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出现血尿,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婴幼儿轻度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脓血便时,应该留取大便做化验与培养,有细菌感染时再用抗生素治疗,普通的黄稀便用抗生素没有意义,家长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收敛性的药物或口服补液盐。

家长给小儿使用抗生素以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的药物说明书,详细询问医生或药剂师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小儿能安全地使用。

应对感冒与发热处理

1。家庭中有人感冒,用醋熏蒸的话可以抑制有害细菌及病毒的繁殖,可预防感冒的传播,但是喝太多醋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

2。感冒病毒常附着在玩具等某些物件上,所以孩子吃东西之前要认真洗手。

3。感冒 菌也会在寝具上积聚,所以枕头、被子等要经常清洗并在阳光中晾晒,经过阳光中紫外线的消毒,保持干燥的寝具也能防止感冒病菌的积聚。

4。发烧超过39℃以上可以吃退烧药,不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5。孩子感冒后要做到:(1)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2)患儿居室应阳光充足,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3)让患儿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6。对体弱的易感儿童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

治疗小儿肠炎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小儿肠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其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等细菌,少数因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所致。小儿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严重者还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对于大多数细菌感染所致的小儿肠炎,可选用如下几种抗生素治疗。

  (1)氟哌酸10~15毫克,分3~4次口服。疗程一般为7天左右。

  (2)痢特灵8~10毫克,分3~4次口服。

  (3)黄连素10~20毫克,分3次口服。

  (4)庆大霉素1~1.5万单位,分3次口服。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每日每千克体重0.2~0.4万单位,分2次肌注,疗程应控制在10天内。因为该药对肾脏和耳神经有损害,如果出现蛋白尿、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时,应立即停药。

  (5)复方新诺明(又叫smzco、百炎净)25~50毫克,分2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如果需服2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儿童服碳酸氢钠的用量=0.1克*年龄(岁)+3,每日3次口服。不足3个月的婴儿,以及早产儿、肝肾功能不良、磺胺过敏者应禁止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小儿肠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防治脱水为主,轻者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送往医院治疗。如果为真菌感染所引起者,大便镜捡可见真菌孢子及假菌丝,应给予抗真菌(霉菌)药物治疗,如克霉脞每天每千克体重20~60毫克,分3~4次口服;制霉菌素每天每千克体重5~10万单位,分3~4次口服。对于病情较重的小儿肠炎或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时,应送往医院治疗。

本文Hash:78511b77423739a14d54ce5f2396f1d2d095bf4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