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监控甲流不确定性冲击

近日,据中国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6万余例,其中境内感染4.4万余例,占病例总数的95.4%;已治愈3.3万余例。累计报告重症病例93例,目前尚有55例在院进行救治。10月2日以来,我国已先后报告6例死亡病例。而世卫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趋势预测比过去要悲观很多,现在已有5千多例死亡,世卫组织认为随着北半球季节趋冷,甲流发作将进入高峰期。甚至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警戒级别从疫情病毒降低至季节性病毒,而这个过程中,也许世界上80%人口都会被感染。

令人头疼的是,对甲流致死规律了解至今宛如“盲人摸象”。目前甲流(未变异)的死亡率并不高,根据目前全球数字统计,大约在0.1%左右,这不仅远远低于SARS的死亡率,也低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率,西班牙大流感杀死了5千万人,死亡率达到2.5%。实际上,在1918年大流感的起始阶段,死亡率也是相当低的,但随后病毒的变异改变了一切,主要是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产生了不依赖宿主胰蛋白酶也能复制流感病毒,导致传播速度、广度和死亡率的突然性上升。不过,相较于1918年,我们目前的医疗技术、生活水平以及卫生预警能力不可“同日而语”,这增大了抗击疫情信心。

虽然现在病毒还没有变异,但是我们依旧无法估量一旦病毒变异将会产生何种冲击,这是一种巨大的不可确定性,它是无法量化的冲击。基于此,世卫组织已经呼吁不要各国不要将精力放在静态的试验室病毒检测上来,这是无效和滞后的,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监控病毒和疾病的发展趋势上来。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陷入一场并不可控的漩涡之中,漩涡可能突然“无迹而终”,也可能会变成吞噬一切的黑洞,这要看“上天的造化”。

全世界政府都将疫苗运动看作是维护经济和社会信心的举措,不遗余力地提供并广为宣传。美国奥巴马总统甚至以女儿为例来宣传疫苗的好处,让民众停止疑虑和恐惧。各国都开发标准和规格迥异的疫苗,并大规模地向国民提供。这场规模浩大的世界性“免疫运动”是否能提供甲流的可控性依然是未知的,一切还是要视病毒的变异方式而定。民众更应当了解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注射猪流感疫苗导致了严重格林巴利后遗症,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David.Freedman在其论文《TheSwineFluVaccineandGuillain-BarreSyndrome:ACaseStudyinRelativeRiskandSpecificCausation》刻画了大规模疫苗运动得不偿失的历史一幕。所以,一些严肃的学者都不建议民众过度信赖疫苗。

甲流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冲击,此前任何评估它对经济冲击的模型和判断都是不足为凭的,或者说是一些“政治正确”的广告词而已。比如英国人曾经预计甲流大约会降低3%左右的国内GDP,到了2010年则降低到1.9%,那是根据一些正常的流感冲击了来测算的。但现在,英国人已经开始准备要调高这个冲击比例了。美国三季度刚刚取得3.5%的不错季度增长率,此前他们也觉得甲流不会超过2%的冲击。但是美国开始进入一个寒冷的季节,甲流突然爆发性增长,奥巴马要求全国严阵以对,接下来这个冲击预判是不是要调高?

甲流对经济的冲击,通行的观点是一种产业冲击观,比如航空、旅游、酒店、休闲业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在10月份之前,由于甲流没有发生突变,对产业的冲击被高估了。相反的是,甲流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被低估了。我们可以从多国数据得到支撑,甲流降低了国民经济的劳动时间,主要是寻诊、躲避、招聘计划推迟以 劳动力流动弹性慢慢降低,这其实快速降低了劳动力资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尤其在9、10月份,很多国家劳动力整体工作时间的缓慢降低是非常确凿的。如果考虑到随着寒冷季节到来,甲流冲击的上升,那么这个指标将非常明显。而这个指标可能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促进因素。

甲流确诊者,95%均为酸性体质,所以不吃肉可预防甲流

 甲流确诊者,为什么检查的身体95%均为酸性体质呢?
抵御甲流,不是一句空话,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提高免疫力,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
甲流与普流的区别H1N1新型流感vs一般感冒
甲: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度以上),且会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
一般:逐渐发烧及全身性肌肉酸痛
甲:约80%以上会有严重的头痛
一般:轻微的头痛
甲:无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咙痛
一般:流鼻涕及咳嗽
甲:几乎没有打喷嚏(较不常见)
一般:打喷嚏
甲:37.8度以上的高烧会持续3-4天
一般:偶会发高烧
甲:严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一般:轻微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甲:大多数的人会有发烧恶寒
一般:偶会有恶寒
甲:持续会有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
一般:轻微的疲劳感
甲:扁桃腺不会肿
一般:扁桃腺会肿
甲:会有严重的胸部压迫感
一般:无胸部压迫感
请把此条信息发布给您关心的亲人、朋友、同学
关于H1N1的预防,目前为止最好的忠告
大家都要注意了,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
N95口罩是用来阻隔95%的0.3μ微粒,,而H1N1病毒的大小是0.1μ左右。所以,靠N95口罩防H1N1就像用蚊帐来挡雨。
流感疫苗不是用来杀死H1N1病毒,它只能抑制病毒在其1-2周的自然生存周期中繁衍,H1N1跟其他A型流感的病毒一样,感染部位只限于上呼吸道,并在那繁殖,它的唯一入侵途径是口鼻喉,这种全球性的流感,几乎无人能置身事外
但接触到H1N1病毒,并不像H1N1传染的问题那么严重.
当你身体健康,尚未出现H1N1感染症状时,更实用有效的办法(而不是只关注储备N95或流感疫苗),是用以下几种简单的方式来避免少量的H1N1病毒在你体内(如果有接触到的话)繁殖、出现病症、及恶化成二期感染:
1.     常洗手(在所有的官方警示中,都有重点强调)
2.     手绝不碰脸...除非是是吃东西和洗脸
3.     每天用温盐水(或李斯德林漱口水,如果你不太相信盐水有效的话)漱口两次。H1N1在鼻喉腔内经过2-3天,才开始增生并出现症候,简单的盐水漱口可以抑制病毒繁衍,等于是健康人的流感疫苗,千万不要小看这看似简单、花费不多,但是很有效的办法。
4.     以上三点之外,每天用温盐水清洗鼻孔至少一次,不是每个人都会用专业的清洗鼻腔的办法,但吸口气用力将鼻内物质喷出,最后以棉花棒沾温盐水清洁鼻孔。这对降低鼻中的病毒量非常有效。
5.     更多的食用富含维他命C的食物(如柑橘类的水果),可增加自身免疫力。如果只能服务Vc片,尽管选用含锌的以提高Vc的吸收。
6.     多喝温开水或热汤,功效和漱口一样,只是方向相反。随着热水或汤水被喝到胃里的病毒是无法生存、传染或发作的。
这些都是在家里就做得到的简便预防法,远比痛苦地排长队在医院候诊好得多。
     祝健康、快乐!

预防甲流误区不少:得了甲流不一定就发烧

   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7日12时,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开展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累计完成接种713.1万人(不含军队和武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冯子健说,专家估计我国甲流疫情还会持续上升,从全国总体而言,真正的高峰还没有到。

    事实上,关于甲流,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如何识别严重病例以及与疫苗有关的一些情况,你和你家人远离甲流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日前,全球顶级科技期刊、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了人们对甲流的8大误解。

   近一半患者并不发烧

   错误认识1:甲流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如果你发烧了,说明你已患上了甲流。如果没有发热症状,则证明没有感染甲流。

   专家澄清:在对确诊患有甲流的患者统计中,我们惊讶发现,近一半的确诊患者没有出现发热症状。在重患统计中,也有10%左右的感染者没有出现发热症状,有的患者只是出现恶心、胃痉挛、腹泻等症状。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错误认识2:甲流只是一种轻度流感,很容易治愈。死亡率比普通感冒还要低。

   专家澄清:到目前为止,全球因患甲流而死亡的人数已接近5000人。在美国,每年冬天因为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就在3.6万人左右,或许我们会错误地认为,甲型H1N1流感甚至还没有普通流感危险。但是,这两个数字是不可以直接做比较的。3.6万人中,有半数病例是由于流感引起的其他症状而死亡。而因甲流死亡的,年轻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冬天刚刚开始,但迄今为止,死于甲流的年轻人超过了去年整个冬天死于普通流感的人数。这也就是说,相对于普通流感,甲型H1N1流感更容易传染,并且直接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戒烟、戒酒、减肥可增强抵抗力

   错误认识3:只要身体健康,你就很安全,只有体弱的人才会患上甲流。

   专家澄清:科学家在白鼬体内注射甲型H1N1病毒发现,甲型H1N1病毒比普通流感病毒更容易入侵肺部。从表面来看,那些肺部健康不佳者、免疫力较低者、长期慢性病患者等应当是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但是,通过调查重患病例我们发现,死于甲流的大多数人染病前身体很健康,在那些重度感染者中,有2/3的成年人和80%的孩子并没有上述健康状况。

   错误认识4:只要吃有机食品,补充维生素,戴口罩,多喝水,就没事。

   专家澄清:到现在为止,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多吃有机食品或者其他类型的食品可以帮助人们抵抗甲流病毒传染。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多饮水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甲流病毒感染。目前,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抵御甲流的方法。另外,戒烟、戒酒、减肥等行为,可以帮助你在不幸感染到甲型H1N1流感后,减少病情快速加重的几率。

本文Hash:d95d1a926d7a77b7dd1687b37230cfb1a6dd3c9c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