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确应对甲流 提早预防

  慢性病患者需及早预防

  “甲型H1N1流感对有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哮喘、慢阻肺病人的威胁更大”。张主任建议,在今年秋季这些高危人群要引起特别注意,并提早进行免疫预防。

  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肺炎对他们的危险系数远远高于其他普通人。张主任表示,老年人尤其是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人,一旦患上甲流更易感染肺炎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将大大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由于这些老年患者长期患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了呼吸道的自净功能,使引起肺炎的细菌容易存留在呼吸道里,当身体的免疫力稍有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碰上秋冬降温天气,会使肺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反复发作,使原先的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的换气功能。

  与此同时,普通市民该如何科学防控甲流,张主任也给出了相关招数: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避免接触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的呼吸道病人;

  6.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外出,防止传染他人;

  7.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8.旅行提示:计划旅行者,请了解目的地的疫情状况和有关部门的建议,再决定是否旅行,请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可疑感染者。从甲型H1N1流感疫区旅行回来后,如果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中医的十条防流感建议

  如何在秋季预防流感?甘肃省中医院相关专家建议。一洗:坚持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洗脚,进门第一件事是洗手。二漱:坚持早晚用茶叶水或淡盐水漱口一次,外出归来提倡先漱口。三开:早晨起床后房间开窗透气,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开窗,因为流感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通风是最重要的消毒措施。四闻:每天早晨起来用一瓣大蒜捣成泥,放在鼻子下面闻两分钟,或者经常用鼻子闻白酒的气味,也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五跑:每天早晨慢跑20~30分钟。六吃:建议每天早餐吃一个糖醋蒜头,最好是一至两瓣生蒜头,特别是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间断。七喝:经常喝一点萝卜汤,或者喝一点生姜红糖水。八穿: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不要受凉也不要捂出汗来。九熏:流感期间或平时对房间定期消毒,中医建议每平米空间用5~10毫升食醋加等量的水加热蒸发。十涂:在流感期间外出可用酒精棉球蘸点食醋涂在鼻孔内。

  此外,专家还给市民开出了中药预防流感的方子:

  1.药物组成:银花15g贯众15g白僵蚕10g苏叶6g牛蒡子10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l日2次,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

  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中体质健壮、易上火或大便干者。

  2.药物组成:炙麻黄10g 炒杏仁10g生石膏45g生甘草6g僵蚕10g蝉衣6g片姜黄10g酒军6g生黄芪15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人群:病变早期,发病后约1一7天。

  3.药物组成: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适用人群:身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4.药物组成: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5.药物组成: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疫情发生后,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如何正确科学的预防甲流?昨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副主任医师张晓宇。张主任说,应对疫情时不能慌乱,也不能懈怠,市民要科学预防甲型H1N1流感,同时可以借鉴一些中药方进行预防。

顶一下(编辑:李立本文来源:鑫报)关闭打印相关新闻:已经有0网友浏览该文章

儿研所专家曹玲:正确预防儿童流感,体质辨识是关键

“幼儿园喂药”事件的陆续曝光和不断发酵,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幼儿园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了家长的异常关注和警觉。近期,昆明某幼儿园晨检给孩子喷醋预防流感被叫停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正确预防儿童流感的话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前沿。

日前,由中国中药携手首都儿研所举办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讲座在北京举行,有着多年儿科临床和研究经验的首都儿研所呼吸科主任医师曹玲在讲座上指出,正确预防儿童流感不可千人一方,需做到辩证施治,关键是从根本上改善儿童体质,增强免疫力。

春季儿童流感高发,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冷暖不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儿童体质虚弱,流感病毒容易入侵引发的。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儿童感冒,尤其是反复感冒,主要原因在于气虚。气虚则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故经常感冒。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中医体质被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九大类型。气虚质是其中占比最大的偏颇型体质,主要表现为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出虚汗、经常感冒,且感冒症状反反复复,病后恢复缓慢。专家指出,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偏颇体质,科学选择相应的日常调理方案。针对气虚体质,中医强调需益气固本,可服用如德众玉屏风颗粒等具有益气固表功效的传统中成药。

玉屏风方作为中医传统名方,由黄芪、白术(炒)、防风三味配伍而成,主要功能是益气固表,补充肺卫之气,相当于给人体增加了一个抵御外邪的屏障,从而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类外邪入侵人体。德众玉屏风颗粒对于改善气虚体质,增强儿童免疫力,从而预防流感病毒入侵有良好的功效。在近年高发的禽流感疫情中,江苏、北京、福建、武汉、甘肃、云南等多省市均将玉屏风颗粒或其加减方列为预防推荐首选用药。此外,对于平时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的上班族及体质较为虚弱的老年人来说,也可服用玉屏风颗粒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

专家还建议,预防儿童流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卫生,做好清扫保洁和开窗通风以及玩具、餐具消毒等工作,尽量避免带幼儿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同时要注意科学、合理饮食,必要时,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甲流巧应对:预防应对小妙招

现在,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5000。随着天气转冷,疫情上升趋势将进一步呈现。目前中国所流行的流感病毒中,近80%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卫生部今天就甲流疫苗情况答问,经专家论证,将优先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经测算,全国重点人群总数约为3.9亿人。中国将根据疫情的进展和疫苗供应能力的提高,适时调整重点人群的范围。

现在,我女儿的幼儿园已经在登记,根据幼儿的出生证明和身份证明,来进行接种疫苗。前段时间疫苗没有下来的时候,在学校每天都要喝板兰根。平常在家,可以喝点像板兰根,金银花之类的药物进行预防。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要先做的就是注意个人卫生。如图所示,这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情况。

如果出现地流感的症状,但是没有发烧。可以自己在家通过药物和食物来进行调理。

咳嗽:妈妈有一个小方法:就是把雪梨+鸭梨各一个,切片加水煮开,煮十五分钟后,加入两粒保健药物(紫芝——这种东西我不能提供专一的,看具体情况吧,要是没有也可以不加,但是效果肯定要减少很多。因为灵芝主要就是止咳,平喘),再煮十分钟,倒入碗内,冷却到40度左右,加适量蜂蜜,服用。

还有一个,是我在别处看到的,具体我没用过,但是也推荐给大家:(注意是白色的茄子,我以前在南方也没听过,在唐海这里来住后,才看到有白色的,请不知道的不要说没有这东西。)1.茄子秸90克,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咳嗽、气喘。2.生白茄子30~60克,煮后去渣,加蜂蜜适量,每日二次分服,可治年久咳嗽。

流涕:如果是稠稠的鼻涕,宝宝要是小,妈妈最好经常用吸鼻器帮宝宝吸出来,不然如果倒流到气管,痰卡在咽部很不舒服,容易引起咳嗽的。大一些的宝宝,多注意着,让他经常把鼻涕清理干净。不要用手去挖鼻孔。

发烧,这是很不好说的问题,很多妈妈看着宝宝一发烧,就立刻送到医院输液,人工降温,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的误区的,发烧是身体阻止病毒迅速繁殖的方式。在你身体的“兵工厂”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件武器。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最好让发烧听其自然,除非你感觉非常难受,或者体温超过39.4C。

当你生病时,你的免疫系统最感谢你的一件事就是禁食一两天,让身体的保卫队——免疫系统竭尽全力地工作。否则,在生病时吃东西,就会让你的身体运作过于繁重,会耽误你恢复健康。

其次,就是休息。这样也能让身体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抵抗感染。发烧的时候,多喝温开水,多注意体温,如果实在是持续高烧,那一定要送医院的了。

其实在这甲流来袭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有更有效的对抗病毒,在我的日记链接,属于秋季最应该吃的食物,有空的妈妈可以点进去看一下,我就不写在这里了:http://space.yaolan.com/138629/blog/12940553.html。妈妈可以根据这些食物做出不同的菜品出来。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轻松的渡过甲流,拥有一个好身体。

来源:摇篮论坛—hxiaoyan8142

本文Hash:c1040fc31acd6556b80456faba71f87f464cf96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