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防治儿童易患的四大疾病?

  NO﹒1 冬中暑

  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患病宝宝一般会先出现过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伴有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有脱水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宝宝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有关。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持久的高热及过高的热量会损害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冬季中暑只因太热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少父母唯恐宝宝着凉感冒,白天便给裹上大衣、毛毯,晚上睡觉热水袋、电热毯全都用上。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如同给宝宝打造了一个“人造夏季”。宝宝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宝宝已经处于高热之中。

  需要提醒年轻家长:冬季里,对宝宝不能保暖过度,这不仅容易引起“中暑”,还会减弱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发烧症状。

  家庭护理方案:

  ※宝宝发生婴儿闷热综合征,父母也不要惊慌失措,应掀开被子,将宝宝抱到空气流通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对于病情较轻的宝宝,可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

  ※体温不高者,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体温过高者,要适当松解衣被,并用温水或者浓度为40%~50%的酒精擦浴,但禁止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使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使病情恶化。

  ※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有条件的应该立刻吸氧、人工呼吸,如出现更严重情况需要立即送医治疗,还应注意途中不要把宝宝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NO﹒2流感

  流感是冬季流行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有严格季节性,北方多发生在冬季,南方多发生在冬季和夏季。流感的发病与流行速度较快,主要表现为宝宝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低幼宝宝还可诱发严重的高热惊厥等。

  ●宝宝流感重在预防

  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和病人集中的地方诊病。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居室每日开窗数次,通风换气。有流行疫情时,最好不要去托幼机构。

  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流感疫苗自应用以来,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后至抗体产生需2~3周的时间,且抗体维持时间较短,有效保护期为6个月至1年。因此每年都需接种,一般是在秋末冬季到来之前进行接种。对鸡蛋过敏者为禁忌接种。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夏季如何防治儿童感染性疾病?

六月以来,天气高温多变,病毒、细菌活跃,呼吸道等感染性疾病多发,威胁孩子健康。怎样做个“敏感”的父母,如何科学防治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我们来听听儿科专家怎么说。

国内著名儿科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曾其毅教授指出,孩子感染了病毒、细菌或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但发热也非全因感染导致,机体受凉后的应激反应也是常见的原因。他强调,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在杀灭细菌的同时还可促发炎症反应,甚至加重炎症从而加重病情,特别是杀菌剂型抗生素一定要慎重使用。

发病: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消化道感染最集中

“盛夏季节,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细菌和病毒感染约70~80%,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占了60%以上。”曾其毅指出,儿童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等。细菌和病毒感染约占发病率的70~80%;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占60%以上;其次是消化道疾病,另外还有手足口病等季节性高发的传染性疾病:

1.呼吸道感染最多发: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菌活跃。因为天热,孩子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调环境里,空气不流通,一旦抵抗力下降,很易被细菌、病毒侵袭。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据调查,我国婴幼儿肺炎的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畸形、贫血、营养不良等婴幼儿易发肺炎,环境污染、气候骤变、接触感染是常见的诱因。

2.消化道感染最集中:高温天,随着气温的升高,孩子的消化酶分泌可能减少,胃动力降低、胃口不佳,加上他们自身的消化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一旦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到位,易引发腹泻、急性胃肠炎,6~9月份尤为高发季节。

3.传染性疾病最忧心:目前我国在儿童传染性疾病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儿童仍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小儿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猩红热、结核病等。其中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五大儿童感染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高温季节更易流行。除了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外,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也是防控的重要手段。

1234下一页

如何防治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很不理解,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而父母们也不知道要不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而导致孩子的心理疾病日趋严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爸爸妈妈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小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小姑娘。

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孩子。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小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小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小姑娘。

爸妈们要清楚,不止成人会有心理问题,我们的小宝宝们也会出现,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行为举止,应及时疏导孩子,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多咨询育儿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或者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文Hash:20dce08a3ce769235a88df3861eacada722bac6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