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宝宝发烧背后的四大“元凶”

  1、莫名、经常发烧!可能“尿路感染”

  对象:2岁内宝宝,女宝宝为多见。

  症状:

  ● 不明原因的发烧;

  ● 小婴儿会经常哭闹、躁动(可能是尿道内不适、疼痛所致);

  ● 每次排尿量较少、颜色变深、尿液浑浊;

  ● 会阴部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

  ● 会说话的宝宝尿尿时可能会喊“痛”,还“总想尿尿” 。

  宝宝尿路感染重在预防

  小宝宝(尤其是6个月内的)若反复发烧,且无胃肠道、呼吸道等其他不适症状,应考虑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烧。事实上,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得尿路感染。

  ①宝宝的尿布、尿片要勤换,保持宝宝的私处清洁和干燥。若使用布尿布,需注意用开水烫洗并暴晒;

  ②让宝宝多喝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有利于冲洗掉尿道内的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

  ③平时注意并教会宝宝清洗私处的方法,女宝宝大小便后从前往后擦拭小PP;

  ④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更不能让他/她光屁股坐在地上玩耍;

  ⑤如经尿常规检查确诊为尿路感染,应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切忌自行停药,演变成慢性尿路感染。

  ⑥宝宝若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应去医院排除是否存在尿路先天结构异常的可能。

  2、突然、持续高烧!或为“幼儿急疹”

  对象:6~18个月宝宝,1岁内最多见。

  症状:

  ● 体温骤升,出现39~41℃的高烧;

  ● 不伴有其他呼吸道表现,偶尔会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

  ● 持续高烧3~5天后,“热退疹出”,不留痕迹。

  幼儿急疹“耐心等待”见分晓

  幼儿急疹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对多数宝宝而言,还可能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高烧。因起病急,且有些患病的宝宝甚至仅出现 “发烧”和“出疹”中的一种症状,在没有“热退疹出”的典型症状之前,有经验的医生也许只会告诉你“可能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别治疗。宝宝高烧时及时给予退烧护理、多喂水并注意观察。另外,宝宝洗澡、外出等日常生活均不受此病影响。

  3、持续、反复高烧!排除“疱疹性咽峡炎”

  对象:1~5岁儿童;

  症状:

  ● 持续高烧、无力;

  ● 口腔内有针尖般大小的疱疹;

  ● 吃东西时哭闹(咽痛)、流口水;

  疱疹性咽峡炎重在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也属于自限性疾病,多喂水、对症护理,让宝宝休息好是关键。一般发烧3~5天,1周左右可以痊愈。

  宝宝患病期间饮食要清淡、清凉、细软、易消化,避免喂酸、烫食物。宝宝每次吃完东西可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本文源自正版辣妈教室,头像为孙俪。使用口腔溃疡膏或思密达可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吃东西减轻疼痛感。

  4、持续高烧>5天!警惕“川崎病”

  对象:3岁内的宝宝, 6~18个月男宝宝为多发。

  症状:

  ● 持续高烧5~11天或更久(必要条件);

  ● 两眼球结膜充血、发红,但无分泌物;

  ● 杨梅舌,嘴唇干裂、红肿甚至流血;

  ● 急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

  ● 高烧期间或发烧后不久,全身可见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

  ● 手脚指尖出现红肿,一两周后连同肛门周围产生蜕皮脱屑。

  治疗川崎病贵在“发现早”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的血管炎综合征,可以自愈。它最大的危害是发病时,供应心脏血流的冠状动脉会因发炎而遭破坏,从而形成冠状动脉瘤,导致血管栓塞,引发心肌梗死。

  所以,宝宝如果连续连续高烧超过5天,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无效,继而出现皮疹、红眼、口唇干裂、手脚指(趾)端脱皮等症状应警惕川崎病。宝宝一旦被怀疑患上川崎病,应尽早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看冠状动脉有无扩张。唯有早期(发病12天内)发现、早期治疗,方可减少对冠状动脉的损伤,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否则,一旦错过治疗的“黄金期”,造成的伤害将无可挽回。

  温馨提示:

  宝宝发烧只是一种信号,说明宝宝的机体出现异常。宝宝发烧时若出现精神状态差、发烧>72小时、排尿少、长时间哭闹、口唇发紫等症状,要及时送医诊治。

揪出宝宝长不高的三大“元凶”

【妈妈网特稿】宝宝的身高一直都是爸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谁不想自己的宝宝拥有一个理想的身高。很多爸妈认为身高遗传因素占大部分,但是后天的培养也非常关键的。那后天爸妈该怎么做才能助宝宝身高增长呢?

孩子的身高是在不断改善、增高,还是不断生长、滞后,都需要纵向观察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与治疗。长个子并不都是食补的功劳,除了改善营养状况之外,孩子的睡眠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是长期缺乏睡眠的孩子,即使进行合理的运动也会因疲劳等原因而无效,也称之为无效运动。究竟是什么“拖”住了孩子的身高?下面就让儿内科专家为你“缉拿元凶”。

危机意识薄弱

元凶一:危机意识薄弱

民间说法:“身高发育有早有晚,小时候矮点也不要紧,青春期的时候再给他多补补,肯定能追上。”

类型诊断:守株待兔型

专家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王伟教授为我们分析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来看病的时候,年龄已经过大,骨骼已接近成年骨骼,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勉强治疗或用一些药物,效果可能较差。最佳的治疗年龄应为四五岁以后。”

据王伟教授介绍,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治疗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因此,在儿童保健期经常不达标的儿童,应该到儿科内分泌科随访,家长不能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慢慢来。

元凶二:缺乏纵向随访

民间说法:“带孩子去检查身高,第一次检查结果指标都很正常,以后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随访了。”

缺乏纵向随访

类型诊断:一劳永逸型

专家观点:

王伟教授针对以上现象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身高是在不断改善、增高,还是不断生长、滞后,都需要纵向观察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与治疗。”如果每年的生长不断滞后并生长缺陷,就需及早诊治。若第一次检查正常后就不来就诊了,过了几年之后,骨龄明显超前,问题随之扩大化。虽然相比前两年家长的意识已明显进步,但是纵向随访的概念依然淡薄。

一般来说,孩子身材矮小,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这需要医生随访检查后才能得出判断。如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如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补充甲状腺素后,即可长高。需要提醒的是,生长激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而大多数孩子对打针有种恐惧心理,如今一种无针注射器可以让儿童看病不用打针,提高了治疗的配合度。

元凶三:混乱的生物钟

民间说法:“孩子要长身体,当然最主要的是在饮食方面下功夫,再加点运动也就可以了。”

混乱的生物钟

类型诊断:厚此薄彼型

专家观点: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经常不吃早餐、运动不合理、偏爱快餐等因素都可导致孩子身高不理想。因为大脑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一般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中的葡萄糖已经使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从早餐中获取新的葡萄糖来供给大脑,就会影响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

但长个子并不都 食补的功劳,除了改善营养状况之外,孩子的睡眠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是长期缺乏睡眠的孩子,即使进行合理的运动也会因疲劳等原因而无效,也称之为无效运动。良好生物钟被破坏,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模式、效应都不在正常轨迹,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揪出致小宝宝便秘的六大“元凶”

小宝宝便秘的“元凶”

导致婴儿便秘的元凶,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季节因素

空气干燥,很容易使孩子出现阴伤津液不足的状况。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使得肠道内水分减少也是造成宝宝便秘的原因之一。

2、饮食不足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量不足,婴儿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消化吸收后余渣少,大便量也会减少且干燥坚硬,也会隔2~3天一次。如果长期饮食不足会使婴儿因饥饿而啼哭,体重增加速度会随之减慢,结果导致营养不良,腹部肌肉、肠肌张力减低,收缩力减弱也会加重便秘。这时就应该添加牛奶或婴儿奶粉,如果没有疾病,宝宝的大便及体重增长就会恢复正常。

3、食物成分不适宜

食物成分与大便性质关系密切。人工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容易便秘,这是因为牛奶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多,在小儿胃酸作用下凝固成硬块,不易消化。某些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容易在肠道内与钙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不溶性钙皂,影响钙质吸收,造成排便困难;或食物中含多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次数也少;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少,也不利于刺激排便而形成便秘。

4、肠胃功能异常

饮食时多时少,一日三餐的规律被打乱,肠道蠕动不规律,亦易形成便秘。排便的良好习惯未养成,以致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终至肠肌松弛形成便秘。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都能使肠壁肌无力,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引起大便秘结。

5、先天性胃肠畸形

如果宝宝患有胃喷门松弛肥大性胃幽门狭窄,食物常被呕出,下行食物量少;肠道狭窄、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长结肠等都能引起便秘。

6、局部疾病

肛门裂因排便时疼痛易导致便秘,肛周急性炎症或脓肿可长期抗拒排便,也是小儿便秘常见的原因。此外,环境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精神刺激等等,也会引起轻重不等的短时间的便秘。

Tips

等到宝宝4、5个月时,适当喂养宝宝辅食。此法适用的前提是,宝宝胃肠功能良好。

本文Hash:957ea9760bdf2443b0be4286c26e55bd4a6068a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