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暑和暑热症

在现在炎炎夏日下,如果不加以重视,宝宝也很可能会中暑,患上暑热症。怕宝宝患上这病,应该如何预防呢?那么如果当宝宝真的患上这病时,又应服用什么药来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一下吧。小儿中暑和暑热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必要时可使用空调,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26~28℃,不宜过低。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勿滥用抗生素。4、酒精浓度75%一定兑水至20-30%再两边颈动脉,腋窝动脉,肘动脉,腘动脉,股动脉轻轻各拍打5分钟并注意保暖!背部可以少擦,其他部位擦是错误的!小儿中暑和暑热症中医治疗方法:中医疗法原则为清暑益气,养阴清热。处方举例:党参6g,石斛9g,麦冬9g,黄连3g,淡竹叶6g,荷梗9g,知母6g,甘草6g。如在暑热症发病后期出现苍白、消瘦、食少、肢凉、便溏、舌淡苔薄等脾肾不足的症候,可去知母、麦冬,加黄芪6g、山萸肉6g、熟地6g,益智仁9g。亦可采用温下清上汤,包括附子、黄连、磁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等。小儿中暑和暑热症西医治疗方法:1、降温对中暑患儿应立即采取强有力的降温措施。首先使患儿脱离高温环境,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内,平卧后,在头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用凉水或35%酒精液浸湿毛巾全身擦浴。在做物理降温时,皮肤因受冷的刺激,可出现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影响散热并使机体产热增加,因此多同时配合药物降温。氯丙嗪可扩张周围血管,减少肌肉震颤,并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每次0.5~1mg/kg,加入生理盐水中1~2h内静脉注入,但对面色苍白、肢端湿冷、血压已明显下降者不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迅速退热作用,并可减少中暑合并症的发生。2、补液神志清醒的患儿可立即饮用含盐的冷开水或饮料;重度中暑者应静脉输液以迅速恢复正常血容量,保证心脑所需的血流灌注。3、对症处理根据病情,给予止惊、升压、呼吸循环支持等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中暑后超高热持续时间较长者有可能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死亡。暑热症患儿因持久发热,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及消化不良、脱水、酸中毒等。少数病儿连续在2~3个夏季发病,但再发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兼职编辑:姚嘉欣)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和治疗

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季高体温症”。

暑热症的发病原因: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同步升高;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

暑热症的症状: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好发于6个月—3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2、高热可持续在39~40℃之间,可持续3~4月之久,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次年可复发。

3、口渴、多饮、多尿,每天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液清长。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很多宝宝发热规律是从每天清晨开始,日间体温逐渐升高,下午渐降,到傍晚时最低,至次日清晨又开始升高,但有的宝宝发热并不规则,可能忽高忽低。患暑热症的宝宝容易每年都发生。通常宝宝到了3~4岁后,身体内的体温调节系统逐渐成熟而不再发病。

暑热症的治疗方法:

1、中成药

生脉饮:每日2次,每次1支口服。适用于暑伤肺胃。

缩泉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适用于下虚上盛型小便频多时。

小儿暑热症的按摩方法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又称“夏季热”。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比较集中于炎热季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因小儿不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使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加上汗腺分泌的减少或缺乏,导致体内产热、散热平衡失调而发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与小儿的体质因素有关,如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发育营养较差,或久病体虚,气阴不足,入夏以后,不能耐受炎热的气候,易患本病。常见症状为病儿大多于盛夏季节缓慢起病,呈持续高热,体温常在38~40℃之间,可持续1~3个月之久,气温越高;发热越高。气候转凉,体温渐降。患儿常有口渴、喝水多、尿多、尿液清澄、皮肤干燥、不出汗或出汗少,久热后则表现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或软弱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

(2)以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天柱50~100次。

(3)以指点揉大椎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小鱼际处,沿脊柱两侧着力推擦背、腰部,以热透为度。

(5)按揉足三里1分钟。

2.随症加减

(1)暑伤肺胃型: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增高,口渴多饮,皮肤干燥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或淡黄,烦躁较明显,唇红干燥,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②揉小天心100次,揉总筋3O次。

③揉肾纹1分钟。

(2)上盛下虚型: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苔薄。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推擦涌泉100次。

③以掌摩中脘2~5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清肺经300次,退六腑300次。

(2)揉小天心100次,清天河水300次。

(3)以指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4)推擦涌泉100次。

(5)捏脊3~5次。

2.随症加减

(1)初期兼表证者,常用手法加

①揉太阳30次。②按揉曲池、合谷、大椎穴各1分钟。③拿肩井3~5次。

(2)中期暑热伤气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足三里1分钟。

②揉内劳宫100次,掐总筋5次。

③点揉大椎穴1分钟。

(3)后期气阴两虚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肾经。

②以掌摩中脘5分钟。

③按揉足三里1~3分钟。

生活调理

(1)患儿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凉爽通风。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如绿豆稀饭,米粥、鸡蛋以及各种青菜和水果等。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及床单,对婴幼儿要勤换尿布。

(4)患本病的小儿身体抵抗力多减弱,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能让患儿与有病的人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5)对于高热的患儿,可用冷湿毛巾放置头额部或酒精擦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患儿服退热止痛药。

本文Hash:31960942f7052c5d47a6b2ff12d882d437a8413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