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秋泻”应及时就医

秋泻90%是轮状病毒作怪

“今天我们科四个医生坐诊,一天总共接诊了300多例腹泻孩子。”昨天,记者在温医附属儿童医院感染内科采访时看到许多秋泻的患儿,该科主任、主任医师陈益平告诉记者,致病原因90%是轮状病毒作怪。据近期我市各大医院数据显示,秋泻患儿呈高发状态。为此,专家提醒市民:发现宝宝患秋泻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据陈益平介绍,秋季腹泻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一些病儿伴有呕吐和腹痛。以后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达十多次,大便为黄稀水样,或鸡蛋花样,排便急量多,较大幼儿大便可呈喷射状,便内无脓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细胞。

每年8、9月份,都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而此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病情不重的患儿,父母只要让孩子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而言,就可逐渐治愈。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效果是不明显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家长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如果在家中乱用止泻药或抗生素,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相关链接:

护理三要点

补水:患了秋季腹泻,家长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孩子液体的摄入,如果孩子不吐,要用最大的耐心频频地给孩子喂口服补液,就像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孩子的病情就不会恶化。可给患儿饮糖盐水,一升水里加葡萄糖三汤匙(约50克)、盐半汤匙(约2克),如一时找不到葡萄糖,也可用普通白糖代替,或服用口服补液盐。

饮食:不必禁食,要继续给孩子喂奶,可把粥、面条等改成米汤,并且在米汤中加少许食盐,米汤要熬得黏一些,稠一些,起到收敛的作用。暂时停食部分辅食,如肉、蛋、菜、水果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但停食辅食时间不要过长,一般3天以内。

护臀:患儿便后要用细软纱布温水清洗,再涂些油脂类药膏,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被尿粪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

新生宝宝腹泻要及时就医

出生才几天的宝宝居然腹泻了,小爸小妈又心疼又焦急,还不免深深地自责:“都怪我没有把宝珠宝店照顾好:”其实不然,新生宝宝腹泻固然有照顾不周的因素但也有客观原存在,所以小爸小妈还是先把“自责”放在一边,找找宝宝腹泻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吧!

原因1:生理性稀便

在给宝宝腹泻下定义以前,首先应考虑宝宝是否真正得了“腹泻”。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多及稀便等“腹泻”表现时,可能还无法断定宝宝得了“腹泻”。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症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较多,较稀,色黄。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对策:合理喂养,加强护理,注意宝宝的精神、胃口、体重变化,一般无须处理。若怀疑是真腹泻,应考虑以下原因,或及时进行专家治疗。

原因2:喂养不当

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从而引起宝宝腹泻。

症状: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对策: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原因3:对奶粉过敏

100名婴儿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干2—3个月的婴儿。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症状: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两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

对策: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新生儿喂食特殊的奶粉。

原因4:患感冒

在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罪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如果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当给予口服补液。

症状:感冒、腹泻。

对策:加紧治疗感冒,预防脱水。

原因5:病毒或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7岁的婴儿。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症状: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应考虑轮状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对策:不要犹豫,立即找专家接受治疗。

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8种情况及时就医

核心提示:有的宝宝语言发育比别的小朋友慢很多,或者对大人的指令没有任何反应……这些都可能是宝宝的听力有问题。专家表示,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应就是就医,如果是宝宝听力有异常,应及时干预。

豆豆1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但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他跟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样:别的孩子这会都已经在咿呀学语了,可豆豆还只是会用“啊-啊-啊”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经常对爸爸妈妈的呼唤不理不睬的。直到近期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才发现:原来豆豆是因为听力出现了问题,所以才继而导致了语言发育迟缓。

据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存在有听力障碍的人约2000多万,仅儿童就占了1/10左右,其中7岁以下的孩子约有8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

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先天染色体/基因异常,宫内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婴幼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奎宁、阿斯匹林等。3.新生儿期核黄疸;4.感冒、擤鼻涕方法不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腮腺炎;5.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的环境当中;6.耳外伤:家长不正确地给孩子淘耳耵聍(耳屎),掌掴耳部、鞭炮在耳边爆炸引起的气冲伤,跳水时耳部先接触水面等。

聋儿在最初的两三年内如果被剥夺了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在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难以获得语言功能的良好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以后的社会交往、精神发育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但又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咿呀学语时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听力问题,因此,使得儿童听力缺失显得非常隐蔽。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家中听力异常的宝宝呢?

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观察孩子行为,当出现下列情况,则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1)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2)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3)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4)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5)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6)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旦确定是存在听力问题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一般来说,对于轻、中度的耳聋患儿,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后听力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对于重度、极重度的耳聋患儿必要时需要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来改善听力。在经过相应治疗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治疗后患儿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了,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知道如何分辨声音,所以,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主要包括有:

1)发音训练每天坚持安排聋儿进行听音、发音、教话、学话进而写话的训练。

2)开发视觉和触觉聋儿的听觉器官受到损伤后,他们的视觉以及触觉会相应的较普通儿童发达,。故在临床上对患儿进行训练时要充分利用这点,通 过其特有的感觉途径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训练全聋和重度聋儿患儿利用眼睛去看话的方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补偿性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要想方设法将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嘴唇上,当患儿还不知道语言为何物时,一般不会注意到别人嘴唇的活动。此时如果有意识地对患儿讲个不停,使之不断受到语言的刺激,逐渐引起患儿的注意以及注视。在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合理安排重复语言的次数,并将语言、口型、动作与实物联系起来,对患儿进行反复训练。

3)交往训练要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养成不认生的习惯,训练聋儿应用微笑、动作或者注视和别人打招呼,打下较为良好的交往基础。

4)粗大运动训练动作发展的规律要由上至下,按照次序先后进行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动作训练。动作的发展与患儿的智力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上要重视患儿动作的发展。

5)认知能力训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训练其先从触摸、抓握、敲打、搂抱玩具逐渐到控取、放下的动作。教会患儿使用双手玩玩具,认识玩具和图片等;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通过如插片、堆积木、涂画、画图、点数等动手游戏使患儿脑中形成长短以及方位等的概念。

6)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要帮助患儿养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较小的患儿要教会其自行饮食;训练患儿识别人们笑、淡漠、生气等面部表情;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要教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共同生活,为其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

总之,0-3岁是聋儿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最为关键的阶段,给予聋儿早期语言康复的临床干预能够使患儿听力、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Hash:151314cfbb538c34039e53320c0d4c138e194ea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