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治疗别超过3岁

自闭儿被喻为天上的星星,美丽、遥远、神秘;但说不清什么原因,“星儿”们把自己关在一片窄小的天地,走不出来,也让人难以靠近。据估算,目前广东约有16万不同程度的“星儿”,专家指出:作为一种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发育性疾病,自闭症的发病率比其他的儿童疾病都要高。如果不经干预,“星儿”将来就会变成残障人士。针对近年流行的海豚和狗等动物疗法,专家称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很难评估其效果,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建议患儿还是坚持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

现状

自闭症发病率高于其他儿童疾病

自闭症的发病率比其他儿童疾病都要高。据统计,自闭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150,广东自闭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更高达1.32%,广东约有16万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患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介绍,过去常认为不会说话的孩子可能是自闭症,现在发现,一些口齿伶俐话很多却没有交流意义的孩子,也可能存在自闭症。另外,智商正常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也被发现可能是轻度的自闭症患儿。

康复训练

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

“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三大核心症状。”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专科主任医师查彩慧指出,除语言迟钝、经常重复别人的话、表达能力差、不主动跟人说话的明显症状外,不用眼跟人交流、不用手势且爱重复一些简单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症状。另外,自闭儿中有60%~70%还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干预治疗别超过3岁

“对自闭症患儿,干预时机最晚不要超过三岁。”邹小兵称,自闭症患儿越早进行康复训练,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功能的恢复效果就越好。最理想的康复训练模式是“专业康复+家庭训练”,即让患儿上半天的专业康复课,再回家进行半天的家庭训练。

“当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查彩慧提醒:一般2~6岁是患儿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对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育以及刻板行为的纠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过了6岁,训练效果会比较差,应更着重于社交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其攻击性、危险性行为的控制。

动物疗法

效果难评估建议只作辅疗

近年来,动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断被提及,其中,海豚和狗是最知名的“动物医生”。有研究表明,海豚发出的声音覆盖了2000至10万赫兹等多种波长的高频超声,对自闭儿的大脑有激活作用。

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的海洋馆开始举办类似的康复治疗,让自闭儿通过观看海豚表演、触摸海豚和聆听鸣叫等方式来影响其行为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但这种治疗费用很高,普通自闭症患儿家庭难以承担,另外,并不是每个家庭的狗都能成为“良医”,这种疗法的实施需有专业的治疗师指导。

在查彩慧看来,这类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很难评估其效果,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考虑,但建议患儿还是要坚持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

通过游戏治疗自闭症和多动症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然而,当孩子出现说谎打人,甚至多动症或自闭症时,父母就应该马上采取一些有效方法来给孩子治疗,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孩子需要你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游戏治疗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父母可通过一些日常的一些小游戏,让有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得到健康,从而达到轻松治疗的效果。比如一些日常的小游戏,不仅可以治疗自闭症多动症孩子,而且可以增进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通过与孩子做游戏获得治疗效果在孩子天生最爱的游戏中抚慰他们受伤的心,近年来被欧美国家公认为是对儿童的学习与成长最有效的治疗模式。近日,申城首个儿童游戏治疗工作坊对外开放,记者采访了来自台湾的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王志寰博士。玩偶游戏,让自闭儿学会交流2岁时,炀炀(化名)还不会叫爸爸妈妈,独来独往的他很少理睬人,仿佛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玩起来也总是重复单调的动作,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如今9岁的炀炀甚至读不懂人脸上喜怒哀乐的表情,他患上了自闭症。治疗师王志寰根据炀炀的情况为他设计了表情玩偶游戏。微笑、大笑、悲伤、哭泣、沮丧、愤怒……从简单到复杂,各种表情的玩偶款款出场,演出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起初,炀炀连瞧也不瞧一眼,但慢慢地他开始听、看,脸上也微微出现了笑容或蹙眉。在游戏里,他学会了读懂表情,并渐渐打开心扉,与外界交流。炀炀做的第二个游戏是发音练习。他学治疗师把嘴巴“拗”成各种形状,发出夸张的声音。现在,炀炀正在练习做第三个游戏: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父母惊喜地发现,儿子已经开始有意愿和人进行交流了。王志寰表示,像炀炀这样的孩子不少,有些手眼协调困难的孩子连拿自己喜欢的玩具都无法办到,治疗师要从最基础的动作辅助训练,开始在动作游戏中进行训练。游戏是通达孩子心理大门,以儿童最自然的沟通形式,进入孩子的经验世界,透过游戏,孩子越觉得安全,越不需防卫,而当孩子能在游戏中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与经验世界的沟通就越适当。“我爱动”游戏,让多动儿学会自控11岁多动症患儿旭彤(化名)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皮大王。治疗师为他设计了三个游戏:“换金币”、“我爱动”和“七彩火柴棒”。玩“换金币”时,治疗师给旭彤5样玩具和20个玩具金币,要求他在5分钟内用这5个玩具串联起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的过程中不可以抬头或问问题,违规一次扣一个金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说明孩子已经有了5分钟的专注力,然后通过增加时间和难度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王志寰说。第二个“我爱动”游戏是针对多动症患儿活动量过大进行的。治疗师在游戏室里模拟课堂环境,列出想“动”的时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安静的时候,旭彤很快就控制不住自己,治疗师这时候让他写下“我爱动,我想……”,如果想打同学,这属于不可以做的事,就让他自己想一件可以代替的事“动一动”。慢慢地,旭彤动之前考虑更多,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忍耐。“七彩火柴棒”游戏中,不同颜色的火柴代表不同的情绪,比如红色代表愤怒,黄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安静,孩子在游戏中拿到红色的火柴就可以讲一件发生在他身上令他愤怒的事。这样一来,不善于表达情绪的孩子在游戏中就很自然地宣泄、展示出自己的情绪问题。“偷东西”游戏,改掉孩子偷窃习惯除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不少孩子 为偏差的行为习惯被父母送到王志寰的游戏室。在游戏室,除了伤害自己和别人,孩子怎么玩都可。让“不乖”的孩子在玩游戏过程变得“乖”起来,这就是游戏的魅力,父母常常不仅是游戏的旁观者,更是参与者。许多游戏需要亲子互动进行,而父母们也在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明白:孩子需要他们的关注,需要更多的爱和尊重,才能走出适应困境。父母与孩子间可以经常进行亲子游戏“偷东西”就是这样一个甚至可以在家里开展的亲子游戏。在一些具备简单设备范围内,父母一方和孩子轮流玩,大人的手、脚、头、躯体六个部位分别对应六个物品,孩子要乘大人不注意悄悄把它们“偷”走,每“偷”走一样可以指定大人的一个部位不准动……轮流玩过之后大家可以讨论自己的东西被偷后的感受。很多父母都说,这个游戏让他们重新认识孩子,明白了孩子偷东西其实是在“偷爱”,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还有做事情拖拉磨蹭、爱发脾气、网络成瘾、过分叛逆等问题,都有相应的游戏予以解决或缓解。游戏有成百上千,但是儿童游戏治疗师在运用、设计游戏时始终坚持一种精神:让孩子明白这里是安全的,接纳他的,允许他自由表达的,即使他举起玩具要打你,你也不要像个没有经验的小学老师抓住他的手来制止,而应该温和而坚定地说,我们说好了,不能伤害我也不能伤害你自己。相信孩子,他会自己把手放下来。王志寰表示,儿童有自己的世界,他们不是成人的缩影,因此要了解他们,必需从发展的角度着手,而游戏正是儿童的语言。透过游戏,儿童表达出内在世界与想法,并借此与环境互动和沟通。而成人正可以通过游戏这种儿童最自然的表达系统,来帮助孩子排除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心理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通过一些游戏疗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自闭症和多动症。(兼职编辑:杨玉婷)

治疗自闭症,六岁前是关键!

本文Hash:7d0ab035faf531dc12c12e6d7820c15ea259db8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